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流转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分析4省10县36村的调查问卷发现,在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中,乡镇基层政府的引导成为重要变量之一,且政府信任越高,农户流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三大矛盾,即政府土地流转动力高与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弱之间的矛盾;流转后征地赔偿争议中因经营者获得赔偿造成农户的心理落差与其渴望无争议获得全部土地赔偿的矛盾;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等服务不足造成流入方与流出方目标农地差异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外出农民工承包土地流转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省外出农民工承包土地流转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明确指导思想 ,对土地流转正确进行导向 ;②确保农户和业主双赢 ,调动土地流转中的两个积极性 ;③明晰土地产权 ,保护农民工在土地流转中的基本权益 ;④实施优惠政策 ,杜绝土地抛荒 ;⑤健全法律法规 ,强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以土地集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中,不少地方遭遇到来自转出土地农户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灰色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表现为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总体前景不看好、土地流转后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丧失、土地流转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土地流转会给自身造成"不经济"的后果及基层政府会采取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灰色预期产生的现实根源,才能寻找出应对其消极影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6,(13)
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发育和开辟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逐步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机制。允许土地作为资产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使农户成为企业的股东,增强企业与农户的凝聚力。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在符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的土地流转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的土地流转仍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发展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土地问题。我们的结论和思考是:(1)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提高土地流转中农户家庭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3)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保障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绝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任何力图改变这一现实,并企图以大规模土地流转来代替之的激进主张,无视了土地流转与其嵌入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和不良后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稳健、谨持、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政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内地农村土地流转何去何从?——重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靖祥  陆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85-95,126,127
基于对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本文认为,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农业规模经营要求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在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产权仍不够明晰、农民惧怕风险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因素。在利益分配方面,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过度介入对农户的权益保护不利,急需完善市场和健全法制。同时,重庆的实践说明,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因此,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和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未来可试验的方向,但应实现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这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经营下的农业微观组织的演变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通过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此相对应,中国农业可以划分为以各种传统小农户为基础的微观组织形式和"去小农户化"的各种微观组织形式,而且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将会从以前者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后者为主。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农业不同产业特点的分析发现,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应是多元化的选择,即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公司制农场将成为不同农业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绍飞 《党政论坛》2014,(16):19-19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己悄然转变。传统“集体所有,农户自营”的土地经营形式,正在向集体所有,农户白营、合作社经营、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等多元模式演进,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尽管尚未得到法律法规的正式确认,但土地流转已呈快速上升态势。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己过3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1)
山区存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与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因自然地理条件、农户传统思想观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推行比较缓慢,面临着土地流转效率不高、规模经营程度低、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困难、引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采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措施有序推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农民自发型、村集体推动型以及政府主导型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收效果。在实践中,各地实施土地互换、采用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农村土地银行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助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助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民增收的效应有待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助推农民增收的服务与监督体系存在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应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现行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农地流转中的农户参与、完善农地流转的服务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都实验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分为集体组织主导和集体成员主导两种模式。集体组织主导模式的特征是农户参与、组织决策,农户通过分红等方式间接取得流转收益,具有低流转成本、高代理成本的特点;集体成员主导模式的特征是农户决策、组织确认,农户通过联建协议等形式直接取得流转收益,是一种高流转成本、低代理成本的路径。上述两种模式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一是构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流转市场;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理顺收益分配关系;三是调整国土部门职能,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虽已有20多年,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个别农户之间自发的转包、出租流转占主导地位,流转的规模不大且相对稳定,一般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左右.近年来,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提速,土地向种养殖能手、龙头公司等规模化集中.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土地抛荒的状况屡见不鲜,只要留心,尤其是丘陵地区耕作条件较差的冷僵田、高岸田、偏远田等易涝易旱、地力低下的田地抛荒比重就更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激活土地和生产劳力两大要素? 江西省宜春市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44.63万亩,涉及农户8.8万户。其中农户之间自发流转面积33万亩,占74%之多。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增收均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还存在着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服务组织尚未形成等问题,直接制约着稀缺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影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制度来分析新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其提出的加强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化,健全流转服务组织等对策,促进新农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地规模经营“湖北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农地通过自发流转,正在探索破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亩地"困局《瞭望》新闻周刊最近在湖北省公安、监利、大冶、京山等县市的调研采访中发现,农户之间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的现象频生,许多留守农户种田在20亩左右,种田50亩以上的大户方兴未艾,数百亩上千亩也不鲜见,甚至还有1万多亩的土地规模经营,正在尝试破解长期以来种田不赚钱的"一亩地"困局。  相似文献   

18.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收益分配问题是推进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的关键,而农民如何选择收益分配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实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12村523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水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红稳定性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负向影响;是否拥有投资性资产、村务公开评价、集体领导信任度评价和分红占收入比重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职业身份、集体土地运营及管理认知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即土地产权流转,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流动与转让,其市场转让价格即为土地流转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土地流转需要解决其价值的计量问题。对于国有土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土地流转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的畅通,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产权人需要获得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以实现土地流转的公平交易。这种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需要运用会计工具予以计量与披露。为此,本文拟从产权视角,运用契约理论探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价值计量及其风险控制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