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当时的国际历史条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并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一般说来是不可能的。但是,二次大战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政治独立。而由于这些国家的国内条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特征马来西亚华侨的发展过程有着和泰国华侨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若千特征。目前的马来西亚是一个联邦国家,它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半岛的直辖殖民地和保护领(即现在的西马来西亚)和婆罗洲岛北部的直辖殖民地沙巴、沙捞越两个州(即现在的东马来西亚)的版图,但不包括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共和国,因此,从行政领域看,马来西亚联邦包括了东马  相似文献   

3.
南方国家史学领域的斗争值得注意曾昭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殖民地、附属国相继获得独立,并逐步建立起了民族国家。但是,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对殖民地文化的改造,就已经陷入了80年代的经济危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加强了文化攻势,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4.
192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东南亚华侨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严重、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蔓延到欧洲和日本,最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危机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使其生产倒退了好几十年,而且也沉重地打击了工业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东南亚地区除了泰国外,当时都是欧美的殖民地,这一地区又是华侨人数最多、华侨经济力量最为强大的地区,世界经济危机在给东南亚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同时,无疑地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勒比地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是当代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力地冲击着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的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1,(2)
殖民主义不仅左右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对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前殖民地的东盟国家(除泰国外)在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为摆脱、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不得不作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引言战后,相继取得政治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抗御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扩张和掠夺,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国家资本,使国家所有制经济迅速增长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国家资本已成为战后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所采取的一种普遍战略。印尼原来是荷兰的殖民地。独立后,印尼的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这个政权的性质便决定了它选择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国内较严重的封建经济势力和强大的帝国  相似文献   

8.
泰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印度共和国的宣告独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切都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带来了毀灭性的打击.亚洲殖民地人民的强大民族解放运动,也不能不对泰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意志起巨大影响.亚洲热爱和平人民的历史性胜利已使泰国这个小国家卷入该地区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流中,并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作为大英帝国的战略与商业前哨,始建于1819年。新加坡起初是由驻印度的英国官员管辖的;到了1867年,它终于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一直到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併为马来西亚,才结束了其殖民地地位。新加坡自建埠以来经济增长之迅速,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海峡殖民地槟榔屿和马六甲。1830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海峡殖民地的首都和政权中心。同其经济发展一样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移民人口的增长。自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作为大英帝国的战略与商业前哨,始建于1819年。新加坡起初是由驻印度的英国官员管辖的;到了1867年,它终于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一直到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饼为马来西亚,才结束了其殖民地地位。新加坡自建埠以来经济增长之迅速,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海峡殖民地槟榔屿和马六甲。1830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海峡殖民地的首都和政权中心。同其经济发展一样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移民人口的增长。自  相似文献   

11.
沈燕清 《东南亚》2005,(2):46-51
一、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及分裂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二战中殖民地对英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殖民地是英国重要的兵源补充地、后勤供应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对所有殖民地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单独的可变因素,在于殖民地提供宗主国中心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程度”。①英国在战争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殖民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要保持其在战后的世界大国地位也离不开殖民地。海外属地的价值和发掘其价值的能力决定了殖民主义国家在战后收复殖民地的决心。英国…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并非以它的天然资源,而是以它的地理位置、港口以及殖民地开拓者和移民工人的智慧和能力而于190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港的。当时,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转口贸易之上,这种状况一直继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此之后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新加坡的贸易和商业受到(印尼)对抗的影响,也受到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的影响;转口贸易对于各贸易伙伴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特别敏感,而新加坡本身又没有原料可依仗;英  相似文献   

13.
对外贸易在委内瑞拉国民经济中一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十六世纪中叶委内瑞拉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它的经济发展便适应宗主国的需要逐渐变成了农牧产品出口国;十九世纪初独立后,它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并未根本改变;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农牧产品出口仍是它国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后,随着石油的大量发现和大规模商业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六十年代期间,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当中经历了最快增长率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达10%以上,实际生产量每年增长大约8%。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61—1966)“成功地完成了”,其实际增长率超过了计划指标;第二个计划(1967—1971)的生产增长率估计已达7.2%——相当接近于原订每年实际增长8.5%的颇有雄心的计划指标。泰国政府已于最近公布第三个计划,要求在1972年到1976  相似文献   

15.
发展国家资本的必要性战后相继取得政治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抗御外国垄断资本的扩张和掠夺,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使国营企业迅速增长,从而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十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约5.5%,超过了除石油输出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表1所示,拉丁美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960—1975年平均每年增长约6%。七十年代头五年提高到平均每年增长约6.5%,超过了联合国国际发展战略所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的标准。但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发展速度不平衡。以1970—1975年为例,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一、独立前殖民地产业结构的性质与特征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在其政治独立以前均受西方殖民者的长期统治或支配。西方殖民者在其帝国主义阶段把这些国家的经济塑造成为它们工业制品销售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使它们发展成为具有畸形发展的单一种植制殖民地经济结构。这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特征(这是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最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在过去四十年中有很大的发展。当前的国际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比较已有很大不同。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国际法发展了一些新的原则和新的制度,而这些变化主要是在联合国赞助下宴现的。特别在六十年代大批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以后,联合国发展和编纂国际法的过程迅速加快。首先是国际法中维护和平促进人民自决权的原则有了发展。现在国际法不仅一般地禁止侵略,要求和平解决争端,而且还规定侵略是一项国际罪行,有关的个人须负刑事责任。现在国际法不仅一般承认人民和民族自决权,而且要求结束殖民统治,给殖民地人民以独立,认为殖民主义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国家通货膨胀率之高居当今世界之首。通胀率的不断上升不仅制约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政局的稳定。近年来,不少国家制定计划,采取措施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一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50年代末已相当严重。从1957年起该地区的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不断提高,1962—1966年达到30%。但那时只是发生在少数几个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和乌拉圭。1961—1965年在巴西,1965—1970年在乌拉圭,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率已超过60%。从  相似文献   

20.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马来亚华侨强烈地把中国认同为自己的祖国。即使理论上享有“英移民”身份的“海峡殖民地”(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