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军 《传承》2011,(23):24-2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世界各国社会有着广泛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以期探寻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和趋向,解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2.
戴子刚 《前沿》2008,(1):152-154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具有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扣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迫切任务。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辩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琛  吕梁山 《岭南学刊》2007,3(6):85-89
社会公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路,实事求是地承认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公问题和倾向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公平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此需要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实践上给予正确回答。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实践》2005,(2):4-4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内涵于同一种逻辑结构,体现出一定的辩证关系,但是它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概念是从马克思最根本的关注点"人"开始的,具有一般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基本原理指导、运用于每一社会现实的真正的特殊理论形态,任何希望把基本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越过把它与现实相结合这一过程的做法都是徒劳无功的,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创造企业新的活力范开勤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党用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提出了要通过改革从根本...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往往是重视人才的使用,忽视人才的培养,轻视人才的选拔。正确的观念应该是,“人才的使用必须注意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又必须根据人才使用的需要来进行;培养是使用的基础,选拔是使用的关键。”任何人的成长、成熟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作用下的产物,其全部特性是在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适当地给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提高组织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最科学、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因此,搞好初中政治课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的教学,对于中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对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和教育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科教兴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在建国方略上的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为什么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这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理解。我一直赞成将历史唯物主义概括成为以下三条基本原理,第一条基本原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或者如毛泽东同志所概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社会是由人所构成的,人又划分为人民群众和反人民的反动派,因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  相似文献   

11.
要切实认清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新特点,了解当前在理想信念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坚持基本原理与运用新结论、新判断、新概括的统一,理论观点阐述与社会实践进程的统一,观察社会现象与认清事物本质的统一,探讨理论问题与坚持党性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地位与结构李杰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标志着唯物史观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从而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申长秀 《理论月刊》2003,(11):32-3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论基本原理所勾画出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但是,这一设想在建国几年后很快改变。究其根本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的主体态度所致。同时,也要看到,当时国内外确实存在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梁爱文 《前沿》2014,(7):161-162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经济基础密切关联。从经济学相关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经济学视角探析了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考研政治理论试卷秉承了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题型没有太大变化,难度与去年持平。但在问题设置和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月刊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至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今中外,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如今我们党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在内涵特征及其目标追求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田润锋 《求索》2008,(2):115-117
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和科学成为意识形态,成为“技术统治的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技术统治的意识”有别于政治意识形态,成为新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也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国章 《求索》2008,(12):95-9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怎样,只要是从人的现实社会的物质实践出发,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但是,如果知性直观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理,就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变种即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