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保存  洛白 《党史博览》2001,(12):24-27
彭德怀点将郑维山任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 我们现在看到的朝鲜38度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然而在1952年的时候,这条线并不直.在金城它拐了一个弯,向北凸出了十多公里.正是在1953年夏季攻势中,郑维山将军率部队把这个弯拉直了.他策划和导演的那一场3000多人大潜伏,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文安 《党史纵横》2003,(8):21-21
郑维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师政治委员,军分区、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百团大战、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等重要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革"发生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3.
4.
在1970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许多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家深陷政治漩涡,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郑维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基于敬仰和崇拜毛泽东而作的会议发言,竟然会成为被批判的靶子,他本人也因此被毛泽东批评为林彪反党集团的“大将”。若干年后,郑维山回忆起这次会议,仍颇为感慨地说:“在政治斗争上,我们这些拿枪杆子的人有时还是很幼稚的……”  相似文献   

5.
题记:“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你们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毛泽东   许世友、郑维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一对响亮的名字。他们的故里都在河南新县。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大别山腹地的将军故里。   新县原为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民风刚烈剽悍。 1927年黄麻起义后,这里又是我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蒋介石为便于统一“剿共”, 1932年就以河南省主席刘峙的字“经扶”为名,在这里成立了一个以新集为中心的“经扶”县。该县解放后,又根据刘伯承元帅的提议,改名为新县 (县城在…  相似文献   

6.
宋凤英 《党史纵横》2013,(12):23-26
著名革命老区河南新县是一片“红色之土”,这里孕育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在新县籍贯的老将军中,不能不提到具有传奇色彩的郑维山。他为人果敢耿直,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文革”中,由于他没听江青一伙的话,曾被康生斥之为“郑维山太狂妄”。而毛泽东则对郑维山的果敢耿直给予高度评价,称“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两位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 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郑维山一生历经千百战,以敢打硬仗、恶仗、险仗、大仗而著名,是我军不可多得的虎将、名将,给个什么名分,难道不可以说说?政治斗争扩大化使他多次被误解、被审查、被关押,受了许多磨难和委屈,难道不可以讲讲?在一些“坐天下”的小“公仆”尚“狡兔三窟”、豪宅不断更新,还犹感不满足时,他这个“打天下”的战功卓著的“一路诸候”,则…  相似文献   

9.
1953年4月,杨勇到朝鲜战场时,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剩下的就是重新划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停战协定的细则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也从北京回到朝鲜,准备参加签字仪式。和平即将到来,杨勇自己也以为:“自来一趟了,没有能和美国佬过过招儿!”没想到节外生枝,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狂言,反对任何妥协,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9日21时10分 ,又一颗璀璨的将星殒落了———他就是骁勇善战、曾使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在这20天前的4月19曰 ,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老将军 ,经过反复考虑 ,在病榻上毅然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 ,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如果有什么事需要组织“关照” ,这是最后的一个机会 ,也是最有利的时机。只要是合乎情理的 ,这时组织上都会尽量给予满足。不少人都在充分利用这种“临终效应”。郑老一生历经千百战 ,以敢打硬仗、恶仗、险仗、大仗而著名 ,是我军不可多得的虎将、战将 ,给…  相似文献   

11.
舒云 《党史博览》2002,(1):13-17,21
2000年5月9日,中将郑维山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5岁。 病重期间,郑维山一再要求医院停止治疗和抢救,省下钱用来统一台湾。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是人民军队的一个老战士。这和他的性格一样。他生前出版的惟一的一本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也是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反映战役指挥及战役全部,说明党中央和毛泽东指挥的英明及部队指挥员的英勇善战。他认为自己个人的经历没有什么好写的。平时,你如果遇见散步的郑维山,看到  相似文献   

12.
1953年6月中旬,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即将准备签字,不料,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又生事端:无理扣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早春,在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县城内,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影响京广铁路畅通,解放军奉命执行任务时向正在武斗的造反派开了枪,造成一定的伤亡,此事被称为"磁县事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享有“虎将”称誉的我的父亲郑维山,在 85岁高龄时,经过与病魔的顽强搏斗后,走完了他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奋斗不息的传奇人生。虽然到今年 5月 9日,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他那坚强的意志、果敢的品格、朴实的作风、忘我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晚辈的记忆中,时时在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教育着我。   父亲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出生在富有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一个革命之家。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年仅 12岁的父亲,面对蒋介石举起的“宁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屠刀,不但没被吓倒,而且勇敢地随…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 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  相似文献   

16.
程秀龙 《党史博览》2012,(10):27-32
1951年。郑维山作为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入朝。与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一起指挥十九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阶段后,根据中央军委轮换任职的规定,他到二十兵团任代司令员。其间,他指挥部队参加了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第二阶段的战术反击作战,成为他在朝鲜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17.
正在猛将如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郑维山以能打而驰名,被誉为"虎将"。他既是让反动军阀丧胆的"夜老虎",让傅作义头疼的"克星",又是让"联合国军"畏惧的对手。对于这位果敢耿直、骁勇善战的部下,毛泽东颇为赞许,曾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相似文献   

18.
李金明 《湘潮》2010,(11):11-15
1953年4月18日上午,阳光明媚。毛泽东在中南海他那间宽大简朴的办公室里,大笔一挥,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一项命令: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此时,朝鲜战火仍在燃烧。  相似文献   

19.
郑维山的一生与“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生病住院时对护士风趣地说:“我这辈子不知为什么与‘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过了三次雪山草地,三次与红军主力会师,当了三纵队司令员,三次进军大西北,打了三只‘老虎’(即陕军的‘王老虎旅’、傅作义的‘虎头师’、抗美援朝时南朝鲜军的‘白虎团’)。这次住院恐怕又要打三大战役:核战争(放射治疗)、化学战(化疗)、细菌战(预防感染),我要主动配合你们治疗,争取打个大胜仗噢!”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人的骨头硬,大别山人的胆子大!出生在大别山的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他刚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就是村苏维埃主席、赤卫队员。年幼的郑维山和小伙伴常常为父亲的革命活动望风送信,13岁就当上了少先队员。在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三光”(烧、杀、抢)的清剿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壮烈牺牲。面对白色恐怖,只有15岁的郑维山毅然参加了红军。 郑维山很幸运,来到鄂豫皖红1军第1师,成了徐向前师长的传令兵。三年以后,刚满18岁的他担起了红9军第27师政委的重担。他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就是胆大,不怕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