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执政理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是执政党政权运作的理性灵魂,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取向。执政为民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清楚地表明了我党的价值取向。执政为民理念来自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汲取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立足社会实践,将群众作为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执政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理念”这一概念,并首次正式把“执政理念”这一新概念运用于党建领域,在执政兴国的伟大实践中,又从执政理念的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两个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一是在为谁执政、靠谁执政问题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加强调忧患意识;二是在怎样执政的问题上,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从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发展目标和战略道路等方面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拳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它突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精髓,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因为人民主权原则集中表达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的政治理念。这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也是相契合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将其外化为执政活动,以执政实践使以人为本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彰显了人民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执政理念在整个执政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党的忧患意识的变化,党的执政理念也随之升华,即从执政强国理念、执政富民理念到以人为本理念。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强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主要方面。党执政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党的执政理论,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理论。回顾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执政理念是贯穿党的执政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本质特征,以坚持“三统一”原则和“三执政”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取向,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内在动力的执政理念体系,把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本质和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党执政兴国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新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令 《理论前沿》2004,(13):16-17
“三个代表”的执政观在执政本质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执政任务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在执政方式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三统一”的执政理念,在执政要求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能力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贯穿全篇的主旨,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艰辛的实践,最终完成了从革命党理念向执政党理念的嬗变。执政理念的嬗变又促成了执政方式的创新。党的十六大把我党半个多世纪的执政经验和执政方式的演进总结为十二个字: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笔者探讨了中共执政理念嬗变和执政方式创新的简要历程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一个参政党成员的视角,审视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完善与中共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提出多党合作制度应当在中共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的伟大工程中发挥更大效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具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明显地有着一个执政理念的转变。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但是从其言行之中已经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执政理念。笔者以为这种执政理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是直接相通的,而江泽民明确提出了这个理念,表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深刻地领会了邓小平执政思想,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论新中国海军发展战略之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建立“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目标,以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关于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建立精干、顶用、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军的总目标;伴随着亚洲太平洋世纪的到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为人民海军规定了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新中国50年海军发展战略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全局性的特点。展望新世纪,人民海军在有中国特色的海军发展战略理论的指导下,必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治党方略是指治理党内事务的指导原则和总揽全局的方针、策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致力于探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江泽民的党建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党的建设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征,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了加强执政党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三大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规律”一一呼应。其中,先进性建设是深入认识政党执政规律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深刻变革过程中。社会转型是社会在整体意义上与质的意义上的嬗变。社会转型在各种利益与关系的冲突撞击中追求社会朝法治方向发展 ,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也为法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阐述了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具体任务,指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分别处于中国和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源头活水的地位,虽然两者在产生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在致思取向和架构社会上仍有很多的相通相融之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分别用“道”和“逻各斯”作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旨在寻找一种囊括宇宙万有的概念;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使用“仁”与“德性”、“知”与“知识”等概念,来表达相似的道德主张和人生价值;荀子的“明分使群”社会建构观念与柏拉图的“分而治之”的理想国理念,均渗透着既“分”且“一”的社会和谐观等。研究中国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相通相融之处,寻找两者共同具有的普世价值,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加深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两个凡是",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表明了党的执政理念的人民性的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新"两个凡是",深刻领会党的执政理念的人民性,对于当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社会初期,魏源较早意识到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平衡被打乱的现实,认识到"外宁则内蘖"、内忧而外患共存的不和谐现象.鸦片的输入与西方的"船坚炮利"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打乱中西方平衡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不和谐的罪魁祸首.魏源力主禁绝鸦片,力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谋求近代中国社会的和平及和谐发展.魏源的和谐社会理念就集中体现在其政治主张中.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 律师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充分表明: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密不可分。新的世纪,作为一支特殊的法治力量的律师,通过其职能的实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制约公权、保障人权、平衡利益、协调关系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