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山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工作中心开展“千名党员带富百村万户”行动,紧紧依靠在马山开展“结一联五”活动的市县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及贫困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致富能手三支队伍,大力推动全县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2.
覃春安 《传承》2014,(8):50-51
在农民进城务工规模性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发展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农村劳动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党建发挥了新农村建设的堡垒性作用,其科学化示范建设的实施,在激活农村党员创业潜力的同时,开辟了农村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隋祖言 《现代领导》2008,(12):29-29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基本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在深入实施“先锋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升级这个关键.探索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十大培训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民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抓项目、会抓产业、善抓难题的新型带头人群体,  相似文献   

4.
刘成文  胡涛 《群众》2009,(10):55-5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我们东海县委、县政府把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其创业就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力争使农村零转移家庭至少有一人创业就业,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创业就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5.
曾玖庚 《江西政报》2006,(22):47-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吉水县,是江南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县坚持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三新三好”(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和环境好、社会事业好、班子好)为目标,做到五个坚持,有效破解了干部不作为、农民积极性不高、无序推进、投入不足、农民增收缓慢五大难题,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目标落实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全县新农村建设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68个试点村有43个基本成型,新修通村水泥路180公里,硬化巷道38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用户3000余户,完成家庭水冲式厕所1200余座,试点村“四旁”绿化植树60万株。二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理顺了吉水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优质稻、蔬菜、鸭鹅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个。三是村风民风显著好转。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健全了村规民约,新农村管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干群关系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为基层干部提供了为农服务的切入点,驻村干部就象自家搞建设一样全身心投入,群众视干部如同自家人一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共镇江市委积极探索发挥远程教育作用的方法途径,实施远程教育助推新农村建设致富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为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镇  相似文献   

7.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全新平台。在政治建设方面,它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经济建设方面,它以信息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它繁荣农村科、教、文、卫事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主体方面,它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9.
周大仁 《理论月刊》2007,(7):171-1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政府要抓好五大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和村民自治工程。政府要转变职能,大胆创新,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推进,中央在东、中、西部各选一省先行试点,并把山东、湖南、贵州定为试点省。一、知识技能:农村发展的巨大需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贵州是个西部省份,农村农业的比重较大,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而农民人均收入在全国处于后位。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实是,农民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党员…  相似文献   

11.
中办发[2007]18号2007年7月4日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党中央同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12.
农村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网络系统,通过精心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网上学习,在各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3.
靳水生 《前进》2012,(11):34-35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高平市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普遍教育培训的同时,着力打造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培训体系,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实施"一村一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个性化服务"培训体系的核心是因人施教,即针对农村种养、农副加工等不同产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课程安排、播放计划,帮助党员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带动群众创业致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翠玲 《前进》2010,(11):48-49
农村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承载着引领农民走向富裕、小康、和谐新农村的重担。目前的农村处于一个以调整、反哺、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期,因此在农村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开拓发展思路,提升新农村建设能力,充分发挥出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强调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城市化建设,并提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已有几年了,  相似文献   

16.
冯兴振 《群众》2011,(1):62-63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主心骨,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雁。近年来,沛县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和“一定三有”的要求,创新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监督约束、目标管理、保障激励五大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有效推动了强基工程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钟培林 《江西政报》2008,(11):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安居乡土、乐不思迁的幸福家园,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创业是关键,因此,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培育新型创业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村和谐,关键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  相似文献   

19.
沈永明 《当代广西》2006,(15):30-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是中坚力量。因此,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体”、“服务型群体”、“务实型群体”、“致富型群体”,达到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凝聚民智民力,共同建设农村新家园。强化培训,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学习型群体建立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6,(7):40-41
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农民培训教育工程,以农民素质的提升带动农村的加快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我们通过“四抓四建”构筑起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之有了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抓队伍,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