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威权政体的转型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策略互动的结果 ,是执政党领导人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下 ,基于对转型成本的计算作出的“理性”策略选择。其动机 ,在蒋经国时期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执政优势 ;在李登辉时期则是为合法化和扩张其个人的权力和权威 ,以及实现其“台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 《群众》2011,(4):14-16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着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全力建设生态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时期。近日,本刊记者就生态省建设采访了副省长徐鸣,他在总结了全省生态建设的情况后,感慨:“他日故人问江南,绿水青山应犹在”,为了“绿水青山应犹在”,我们自当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社会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认为:一切所谓的现代化转型时期实质就是非生态社会系统转向生态性社会系统的时期。在社会系统的生态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应该随之改变、重新定位,而且在转型的不同阶段,还要注重政府管理体制的细致变革,适应转型的需要,实现社会系统生态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重要时期。要在分析产业发展存在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大连市“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及目标,为制定大连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华明 《人民论坛》2022,(22):122-125
对于政务新媒体而言,出圈是一种创新服务人民的传播策略,反映了泛媒介化时期媒介参与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政务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出圈传播,其密码在于重视以共同情感为基础的叙事策略的运用,主动深化角色构建,为账号增添符合大众喜好的“人设化”形象,同时在语言风格上亲近青年一代的网感化,在内容创作和形式上强调话语多元和形式跨界,在功能发挥上加强信任关系建设和知识传播服务。充分发挥出圈对话的优势,政务新媒体就要不断创新传播模式,联结多元治理要素参与政务话题传播,承担起构建网上网下舆论场“同心圆”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6.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罗萍中国社会已进入全面转型时期。“转型”,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全面转型”是指社会整体性的变革,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观念的各个方面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它不是指社会的某一个方面的变革。全面的整体性转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执政地位,近几年民进党加紧进行“转型”。其核心是淡化“台独”,淡化民进党即“台独”党的形象;企图以“代表社会主流价值,争取人民对民进党取得中央政权的信赖”。民进党认为,1997年县市长选举取得大胜,第一次在选票和席位上超过国民党的“历史性胜利”,归功于“转型”的成功。今年以来,该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紧“转型”,企图早日实现执政的愿望。“转型”的主要内容“台独”的“转型”。该党已不仅淡化“台独”色彩,进而对“台独”重新诠释,六年来的党内辩论和探索使该党对“台独”予以新的定义达成了共识。这…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现实世界的特征是:“全球化”、“多种文化交融”、“后金融危机时代”、“突发灾难和事件增多”等等,世界进入了一个复杂性的时代。我国的发展模式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后第二次转型。“复杂性”和“转型”成为时代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