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冰雪  李岩 《法制博览》2015,(4):117+116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捷发展,网络交易中侵权现象大量出现,由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作为网络交易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是否应当在网络交易中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本文基于该问题进行探讨,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是否实施了侵权行为及其主观过错为出发点,探讨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雅娴 《法制博览》2022,(15):52-54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是我国民法体系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侵权行为在法律领域的公平责任原则,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适用以及定位的问题,法律学界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研究和争论一直存在,学界从未停止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研究.公平责任原则地位特殊,既独立存在又能补充一些法律存在的不足,所以对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贾立军 《法制博览》2023,(10):55-57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在带给我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伴生了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侵权行为。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中各民事主体的言论行为,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净化网络环境,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至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构建出了完整的网络侵权责任规则体系。本文将立足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简要分析微信群组聊天中发生的网络侵权行为,辨析微信群主对微信群承担管理责任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并对进一步完善网络侵权责任承担制度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坠物侵权行为不同于其他种类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这一侵权行为归责做了专门规定,众多学者将其解读为公平责任,作者认为这是实体意义上归责原则的体现。从法规出发,从中论证这一特殊情境下的证明责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还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归责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仍然在学界有很大的争议,焦点问题是过错推定原则是否独立。本文对各归责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过错推定原则的独立性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侵权责任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的高速发展,特许经营引发的对外侵权责任纠纷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法律法规缺乏相关规定,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重点探讨特许经营对外侵权情况下如何平衡特许人、受许人、第三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合理分配特许经营的对外侵权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翔 《法制博览》2023,(14):79-81
人工智能依据是否能独立决策,决定了其是否有自己的“侵权行为”以及是否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不能独立决策的人工智能无自己的“侵权行为”,其本质上为工具,实际承担侵权责任的是与其相关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所有者。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能独立决策的人工智能如果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被视为一个拟制民事主体,独立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但是在其独立承担责任不足的范围内,应当由其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8.
公司破产清算程序中,法定代表人因未能向管理人移交“相关资料”而被判令就债权人的全部未获偿债权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实务中已经屡见不鲜,但其裁判理由常有牵强。该等法律责任毕竟属于一般侵权责任,故应当衡量过错、损失以及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几个基本构成要件,来判断法定代表人的侵权责任是否成立。判断“过错”应从实然层面审查法定代表人是否不作为,债权人的损失额应该是“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额。如此判定损失额,同时也认定了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的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的观点,持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公平原则的观点都有,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多种原则并存适用的。种种观点各持己见,至今未能形成基本统一的通说。  相似文献   

10.
高尚  孙伯龙 《法制博览》2013,(6):114-115
本文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之基础理论角度,检视我国现行法律中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领域,应当实行过错推定为主、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为辅的综合归责原则的合理性,最后结合相应的法律规定,明确和规范了过错推定的归责标准,并对完善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配套的保险制度提出期待。  相似文献   

11.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因果关系是民事侵权责任体系的构成要件之一,功能在于为侵权行为的归责提供事实上的因果链条。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确立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以此来救济受害人。但是由于该条文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司法实践当中的适用出现混乱。因此,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困扰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问题亦应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13.
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为侵权法的基本归责原则,按照过错归责原则的内涵过错为承担责任的前提,无过错无责任。为使过错责任原则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得以适用以维护侵权当事人的权益,笔者欲对过错责任原则中过错的含义以及过错责任原则在实践中的适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盼  郝甜 《法制博览》2024,(2):154-156
《民法典》继承了原《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有关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当属于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缺少一定的操作性,使得其在具体实践与理论研究产生分歧。不动产登记是国家基于行政管理对不动产物权进行依法登记的行为。对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一方面要注意区分登记错误产生的不同原因类型,同时应当坚持过错原则作出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5.
何雯雯  石绪 《法制博览》2015,(6):153+152
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不宜作为国家赔偿,应当划入民事侵权赔偿。在承担责任时,应当以过错推定为原则,基于损害产生的原因,对单独过错和共同过错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赔偿范围,应当包括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但需要加以一定限制,并通过保险和专项基金制度的引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环境污染侵权的特殊性,并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环境污染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方式并不能适用于环境污染中的侵权行为,对于环境侵权只能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亚贤 《法制博览》2013,(9):238-239
随着城市高楼的不断增加,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一行为不但隐藏着巨大的危害,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虽然《侵权责任法》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及其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特点分析,通过侵权法对高空抛物规定的利弊进行分析来探求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法制博览》2023,(27):136-138
《民法典》新增设物业服务企业为高空抛物案件责任主体,为统一裁判尺度,公平确定各主体责任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其侵权责任的规制仍是困扰司法系统的难题。针对《民法典》关于高空抛物案件中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的规定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提出解决疑点与争议、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规制的建议与对策,对于维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平衡各责任主体法律冲突,实现司法治理的公平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法制博览》2013,(5):279+270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专设民事责任一章,不仅就两类责任的共性问题作出了规定,而且就两类责任分别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民事违法行为的性质的多重性,使这两类责任常常发生竞合。  相似文献   

20.
冯琳 《法制博览》2023,(33):31-33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了公平责任的一般条款,将原《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但对公平责任的界定依然比较抽象。笔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公平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司法适用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