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素华  闵卫国 《唯实》2006,(2):52-55
村民自治必然给民族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带来精神、理念、心理以及行为的影响和变化,使他们的政治参与、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但亦存在一些政治心理缺失,如依赖思想较强、缺乏整体观念和危机意识等问题。要围绕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以政治上的觉悟来促进民族杂居地区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生命不仅决定于制度文本设计的质量,而且决定于制度文本的有效运行与实施。经过近30年的演进,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不断拓展丰富,但是,它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如何以及如何评价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质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考察制度实施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首要考虑的是确立制度运行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即包含制度内容、制度实施、实施效能与制度目标的吻合度以及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3.
云南各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共同栖息繁衍,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结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多源多流、源流交错的复杂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类型和多元民族文化形态,构成了今天云南各民族间一种源远流长的血缘相亲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发展着的不断交融的民族杂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4.
云南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关系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云南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为此,要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改善和保障各民族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政策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政策实施过程中,从村治的政策和理论背景、主客体在村治过程中的角色、行为和心态特点以及村治的政策法规等方面来看,当前村治政策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国家宏观政策法规自身、政策法规与基层政府行为之间以及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三大矛盾。如果国家宏观政策与相关体制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村治进一步深入下去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法治化运作的必然要求;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村民自治制度法治化运作的基础。当前涉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存在纵向体系漏洞明显、横向体系覆盖不全的问题,法律主体的不成熟和法律程序的疏漏增加了法律实施的困难,尤其法律意识的消极冷漠更侵蚀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应把坚持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保证村民自治顺利进行;村民自治要与农村、农业经济和农民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英国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正是我国解决村民自治痼疾的良方。二者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在宪法地位上,二者均产生于宪法规定,具有宪法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本质,且均处于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在自治组织上,英国地方政府与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均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自治原则上,二者均遵循依法自治原则。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完善自治的法律规范,为依法自治提供保障;应当引入竞争选举、方便村民选举,保障村民选举的权利;应当规范乡村事权,各司其职;应当将村委会工作与其报酬匹配,激励人才参与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唯实》2004,(8):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顺应了当前农村民主建设的要求和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村民自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之一.扩大村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村民政治参与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卫常 《唯实》2012,(1):43-45
四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有利于消除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村官信任危机,促进村治组织架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理顺村治新模式中四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关系失调的病因根源于宏观体制,压力型行政体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等宏观体制中存在的困境是乡村关系失调的病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与城市的居民自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和促进的组织结构体系。文章从二者自身的资源特质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大背景出发,重点分析了村民自治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关系,比较了二者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提出了二者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策略建议,以利于推动我国基层自治组织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及其法治化构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国家实施公共管理手段的一种重要体现,成为农村政治的热点。文章论述了我国村民自治及政府对其发展模式的影响,结合村民自治与法治的发展,认为我国农村社会自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与法制建设,自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社会多元格局的存续将成为法制现代化和农村自治化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背景下和谐乡村关系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影响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变量.在村民自治的进程中,一些地方乡村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乡镇政府过分干预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散漫化造成了乡村关系的失调与紧张,给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乡村关系不和谐有乡村干部素质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体制性因素.构建和谐乡村关系,应提高广大乡村干部素质,更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常设的、执行事务性的机构,且事实上承担着农村的绝大部分工作,因而是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核心机构。它具有管理自治事务与处理委托事务的职能。在其对自治事务进行管理时,由于其管理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加之村委会本身是能够负担因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机构,因而我们可以确认其在管理自治事务时的行政主体地位。对此,我国立法应予以明确,以保障村民的权利救济,促进农村自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是村民自治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根本原因是通过两个直接原因起作用的:其一,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在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后必然要求在政治上享有相应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而日渐式微的人民公社无法维护村民的利益。在这种现实的矛盾面前,农民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自发地创造了村民自治这种基层管理方式。其二,党和国家基于对社会规律——尤其是生产关系必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要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根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主动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对农民的自治行为予以支持,也进一步推动了村民自治的产生及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王耀 《学习论坛》2002,(9):8-11
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协调机制、对村民委员会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村民管理的互约机制和“乡政村治”的衔接机制 ,探索社会秩序协调运作的农村政治工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