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经营长租公寓过程中采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方式套取租客租金,并以租客的经济利益受损作为风险代价进行所谓“经营”,资金链断裂无法履约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评价。此类合同诈骗案件中租客是被害人,案发后租客与房东自行达成民事协议解决纠纷的并不影响被害人的认定。犯罪数额应以收取租金后无法向被害人履约的金额进行计算,同时扣除已部分履约金额和案发前向租客退还的租金金额。  相似文献   

2.
《商务与法律》2004,(5):48-48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了《2004年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自2004年7月9日起生效。该条例撤销住宅租约的租住权管制条文,以及撤销非住它租约的法定终止租约的最短通知期限,撤销租住权管制有助恢复租务市场的自由运作,亦可平衡私人住宅租约内业主与租客的权益。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在条例生效之前,若租客欲续租而又愿意缴交市值租金,  相似文献   

3.
《租赁纠纷背后的三年“暗战”》(本刊8月下半月)一文报道的纠纷背后,还有一起“案中案”。纠纷一方的餐所负责人。此次因侮辱罪被判拘役四个月。  相似文献   

4.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0,(2):3-3
《富人离婚的36个计策》 本书将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与现代离婚诉讼中的策略制定融合起来,相信能帮助身处“战争”中的当事人更理性地维权、更智慧地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5.
事件回放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租房人群压力尤甚,很多人没了收入,房租成本支出压力突显。此时,国内某高端公寓租赁公司率先发声,号称将响应政府号召,联合众多有爱心、有担当的房东,在全国多座大中城市推出租客租金返还举措,此举好评如潮。不久之后,情况反转: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1995年第10期《中国监察》发表了杜晓智同志题为《“租金”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吗?──与寻租理论者商榷》的文章。文中,作者认为寻租理论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把‘租金’看作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混淆了原因和条件的关系”,有“政治虚无主义倾向”;其二,主张“消除和抑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培植和发育市场经济”。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有失偏颇。首先,“租金”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租”或“经济租”,其原意是指一种生活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超过这种要素机会成本的剩余。在早期的经济学中,它多指由于某些资源供给弹…  相似文献   

7.
在房地产审判实践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一部分法官,将凡是单位与职工及第三人之间发生的房地产纠纷均泛称为单位内部的房地产纠纷,并且自1992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2]38号《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38号解释”)出台后,多数法院及法官对诉争到法院的该类纠纷,一律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一审受理后判决的,二审法院往往也会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目前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制度的改革,单位与职工之间因建房、卖房、租房等引起的占房、腾房纠纷越来越多,法院不受理,法律也未明…  相似文献   

8.
律师代理实践中,常会遇到类似以下案情:案例一:某甲将其房屋出租给某乙。双方订立《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为两年,某己每月交纳租金二万元给某甲;之后一个月,某甲又与某丙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某甲以上述租赁合同中某甲的债权(即租金收益)作押,向某丙借款十万元,期限一年。案例二:某甲向房产公司购买依法获准预售的房屋,双方订立《预售房屋合同》,某甲按合同规定支付了部分价金,在取得房屋之前(可能房屋在建造中,也可能房屋已建好但尚未交付使用),某甲以即将取得的房屋(此时尚属债权状态)作押向银行借款。上述两个案…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纠纷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纠纷。与劳动合同最相类似的合同无疑是雇佣合同。2001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布了“陈维礼诉赖国发雇佣合同纠纷案”,由于《公报》所公布的案例带有判例性质,该案例的公布,表明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将雇佣合同区别于劳动合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生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交叉问题,或称为民事诉讼的“附属问题”。如在建房、建厂纠纷中涉及到的《宅基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证》、《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房产纠纷中的《房屋所有权证》、婚姻纠纷中的《结婚证》、抚养纠纷中的《收养证》等等,这些产权证、许可证等证件的颁发,本质上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1998年5月20日,犯罪嫌疑人王华与房主刘燕华签订了租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附近两间邻街门面房的协议,约定每年租金总额为53600元。王华承租后因经营状况不好,于1998年11月篡改租房协议,改变协议规定的租房交款日期及内容,并由唐坤...  相似文献   

12.
柔桑 《检察风云》2010,(3):44-46
岁末年初,美国《时代》周刊例行公布了年度十大新闻,和“经济危机”这些全球大事排在一起的还有“血腥的墨西哥毒品战争”。在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2006年宣布对墨西哥的贩毒集团宣战以来,已有1.4万多人因各类凶杀事件被杀。流血事件在2008年进一步升级。一些边境地区城市不断发生凶杀事件,2009年前9个月就发生了1800起凶杀案。《时代》周刊还毫不客气地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实施以后,司法实务中出现了诸多涉及票据法和担保法相关理论的案例。然而在以涵摄(subsumtion)①为核心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却出现了相类似的票据纠纷得到截然相反的判决。②中国投资银行天津分行诉天津市轻工业对外贸易公司确认记载“不得转让”字样汇票质押效力案与沈阳石化公司诉辽宁石油公司以“不得转让”汇票向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11,(11):14-15
“万顷巢湖波浪宽,千把钥匙挂胸间。百姓受益得实惠,十里传送法治经……”当你迈步在和县乡村小道,总能听到镇村广播站传来的普法七字歌。最近,为巩固农民普法“金钥匙”工程,和县普法办组织编印了《“金钥匙”伴你同行》之普法七字歌10000余册,免费发放到全县139个村和社区。此书将该县实施“金钥匙”工程中发生的鲜活案例,法律工作者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5.
本案例中存在着二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即汪某与马某之间是合同纠纷的关系;而方某分别与汪某和马某之间是侵权和被侵权的关系。汪某与马某之间的纠纷系租赁合同纠纷。汪某与马某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由于方某的失火行为导致合同标的灭失而终止,汪某和马某对此均无过错,即汪某和马莱对该合同的终止均不承担责任,故应依照该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确立汪某与马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汪某应按其实际使用马某房屋时间计付房租,即承担八个月的房屋租金州m元。而马某则应返还汪某已支付但未实际使用的四个月的房屋租金2000元。至于马某多交纳…  相似文献   

16.
杨淑霞 《经济与法》2001,(12):30-3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因客运合同引起的各种纠纷案件不断增加,其中旅客在运输过程中因受到第三人的不法侵害而依据《合同法》向客运公司索赔的案件,倍受社会关注,时常见诸各个新闻媒体。这里,作者拟选择日前新闻媒介报导的三个案例,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规定,对该类纠纷的处理,谈谈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播庭审的“中国电影界第一大案”,《马路天使》、《孙敬修讲故事》、《受戒》著作权纠纷,美国高露洁与P&G广告片版权纠纷,摩托罗拉“真金不怕火炼”广告语纠纷,《环球时报》声明法定许可……这些名噪一时的案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晓刚。马晓刚以代理知识产权案件见长,业务的熟抢造就7他的自信,也难免给不了解他的人留下自负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有着与法庭上的咄咄逼入完全不同的亲切随和O能容人、能让人,这是同事和朋友们对地的一致评价。马晓刚不刻意掩藏地的锋芒,是因为锥处囊中,自然会…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0,(2):57-57
我与吉明签订了租房合同一份,约定我将店铺一间出租给他,租赁期限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房租每年5万元,房租提前一个月交清。合同签订后,我要求吉明在12月1日前一个月内将第一年房租交给我,吉明却认为应是租房期每届满一年后的一个月内向我交第一年的房租,所以他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于12月1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吉明给付我第一年房租5万元,法院却以合同对租金给付时间约定不明,我的诉讼主张不能得到支持为由,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请问,法院判决有道理吗?我是否可以随时主张租金?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北京两会期间表示,不要被开发商“忽悠”了,对于房地产调控,政府还有手段。他警告说,政府还有加大“工作力度的空间”。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项目,租金上涨过快的区域,可以利用差别化税收政策增加其交易成本。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两会期间表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因新闻媒介发表新闻或者其它作品而导致侵权纠纷的诉讼明显增多。据报道,至1989年底在全国这类“新闻官司”已有300多起。这些诉讼,除极少数刑事诽谤自诉案按《刑法》、《刑事诉讼法》审理外,一般都按照《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试行)》的有关条款进行审理,在多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但是由于新闻活动的特殊性,在有些“新闻官司”中也存在着现行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不能适用的情况。兹根据笔者近年来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法学界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