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姝亚 《人民论坛》2011,(7):128-12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对诉讼原告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成熟经验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并确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国家公诉人的角色等。  相似文献   

2.
正"民告官"困境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及其全面确立的"民告官"制度,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诉法对"民不可告官"传统观念的转变,对依法行政的倒逼,以及对政府与公民、公权与私权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激起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成为推进民主法治的一个重要拐点。迄今为止,行政诉讼已波及70多个行政管理领域,公安、工商、交通、城建、计生、社保等热点部  相似文献   

3.
王涛 《前沿》2012,(2):55-56
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加剧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滥用及行政不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急需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司法权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蔡小娥 《理论月刊》2005,1(10):112-1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做到:扩大受案范围;修改原告的资格范围;改进费用的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诉前磋商程序明晰检察权与行政权的界限,并依据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达成修复效果,促进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的有机结合。从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的界定、我国及辽宁地区现状、域外法律制度的启示与借鉴、磋商制度面临的困境、程序设想与建议等方面对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进行解读,有助于强化法律体制管理,优化结构体系,进而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化解纠纷、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马林  孟红 《求索》2008,(10):138-140
虽然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制度层面的变革却未有实质突破。此中的瓶颈问题在于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当性与可行性的论争。一方面已有的公益保护制度可操作性与民众直接参与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的扩张极大增加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机会,因此,鼓励民众自行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对行政扩张进行抗衡势在必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不但具备广泛的社会诉求基础,而且具有法律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经过认真审视和思考之后提出的一中新的文明形态。它所蕴含的普适价值与自然法思想及源于自然法的人的尊严命题紧致契合。也正因此,在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基于人的尊严这一哲学逻辑可以阐发出公益诉讼的概念与制度理想。作为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也服从这一逻辑并应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它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法制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阶段,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这类违法行为投诉无门,缺少司法救济。基于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严重破坏,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杨雪 《人大建设》2010,(8):44-45
行政公益诉讼考察公益诉讼最早可溯源古罗马时代,它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市民均可提起。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了使得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两个研究生:陈峰、廖振权)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对其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政府的不作为对环境的恶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在破坏公共环境的行政违法案件中,迫切需要一个适格的主体代表国家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今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提到"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所以本文抓住这一契机,围绕检察机关作为适格主体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展开,对我国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法律体系的健全,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议领域。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在一些发达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因此.我国应在现行的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的基础上,在拓宽起诉人资格、扩大受案范围、诉讼费用承担等方面.借鉴国外法治国家的经验,加快确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了使得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两个研究生:陈峰、廖振权)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对其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4.
龚学德 《求索》2013,(1):186-188
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诸多缺陷:从行政机关自身看,行政机关拥有的强势地位使其不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否则可衍生出诸多不正常的行政现象;从法院方面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破坏了审判的独立性,不利于公正地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从污染企业角度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掩盖了政府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所以,应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赋予公民或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它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它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使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虽然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个别地区检察院以原告身份提起了公益诉讼并得到法院的认可.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实践与理论中仍有较大的争议.从法理、社会管理、公益保护、现行法律四个方面论证得出检察机关不宜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检察机关保护公共利益应当立足法律监督职权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等现有权能的效用,唯有此才可从源头减少公共利益被侵害.  相似文献   

18.
王建丽 《协商论坛》2006,(11):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已经整整16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某些方面已显得滞后而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问题和缺陷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凸显,暴露出了行政程序法体系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一、按现行法律规定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诉讼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抽象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并参照国务…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选择在其成文法中,赋予无利害关系人以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美国区法院民事诉讼法规》第十七条甚至规定,在法定情况下,个人或社会团体在保护别人利益的案件中可以用美利坚合众国国家的名义提起诉讼。原告资格的突破,客观上促进公益诉讼的蓬勃发展,也使  相似文献   

20.
邵明 《学习与实践》2007,(7):96-102
我国检察院在现行民事法领域中具有违背法理的功能定位,并在维护公益方面存在着功能缺失。通过考察国外检察机关维护公益之功能界定,本文认为在民事法领域,检察院应当通过提起或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来维护公益,作为公益维护者其在民事诉讼中是形式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