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婚后,爸爸深夜“造访”儿子,爷爷奶奶频频“光顾”孙子,妈妈对此非常不满。“狠心”拿起法律武器,力图阻止他们的行为,法院能支持她吗?  相似文献   

2.
广西柳州市一位叫翟媚的女士,被一自称为“富商”的台湾中年男子骗婚是宝岛,在绝境中,一个电话号码侥幸救了她。逃回大陆后,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判决她离婚,而台湾法院则发来传票命令她回台湾“履行同居义务”。翟媚为此吓得东躲西藏。 面对两份司法裁决,“隐身”一年多的翟媚终于看清了——  相似文献   

3.
判他们“重婚罪”合适吗?编辑同志:刘某为初中教师,妻子病故。许某为一农妇,因与丈夫长期不和,许提出离婚,其大夫不同意,许便漂流在外。经人介绍,刘某虽明知许某尚未离婚但仍与许某恋爱,不久便以真正的夫妻关系出现。许的丈夫得知后向法院起诉,法院经调查,以重...  相似文献   

4.
谁愿让自己的处女之身赤裸裸地暴露在众人面前?谁愿在自己的脸上开刀见血?谁愿把自己的头部凿个窟窿?谁愿把自己的手脚捆绑,栖身墙角?——是他们,自作聪明、施下“苦肉计”的案件制造者。上篇 绚丽的诱惑●滴“血”的处女女人真是弱者?当夜阑人静,荷城农业储蓄所女营业员王生梅发出“救人啊!”的呼救声时,附近的居民听了不禁心惊肉跳。而更叫人寒心愤恨的还是人们所看到的现场:她,蓬头垢面,赤身裸体,手被铁丝反绑着,人斜趴在床沿上,几道鲜血从她的大腿处流出来,顺着雪白的肌肤一直延续到地上。她被强奸了。可她还是一个没…  相似文献   

5.
追失  路边 《民主与法制》2007,(6X):38-40
2007年5月16日,辽宁省东港市法院对一起血案开庭审理。这起血案共一女两男3名当事人,其中一人当场死亡,两人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本案中,杀人嫌犯叫李金凤,死者是她“事实婚”的前夫,伤者是她”法律婚”的丈夫。公安机关将此案移交后,自杀未遂而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李金凤就一直处于准植物人状态。如果她能够醒来,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审判。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女二夫”喋血闹市呢?  相似文献   

6.
我和丈夫是1995年在广东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他想回四川老家创业,而我不想丢掉收入颇丰的工作。仍留在广东打工。我们分居两地,又都不愿放弃自己目前的事业。我同他商量离婚,他又不愿意。无奈,去年4月,我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不准我们离婚。之后,我曾多次与他电话协商离婚,他也认为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但让我再等他一段时间。打电话时,我录下了和他协商离婚的通话,想以此为证据再次起诉。请问,我们的谈话录音能否作为感情破裂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06,(7):57-57
编辑同志:我与妻子1999年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2001年由于我妻子怀孕,她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打工。直到2003年,我从来京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我妻子另有新欢并与其同居。听到这个消息,我气愤极了,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录下了我妻子与他人同居的证据。请问:我如果拿着这份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我能胜诉吗?法院将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8.
楚云 《今日广西》2007,(12):30-31
从骄傲清高到“折价处理”,过了30岁的周巧云急于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和德光相识才数月,就仓促结婚。然而,婚后婆家人对她百般欺负,让她一度想自杀,懦弱的丈夫也帮不了她。她对婚姻失望透顶,却碍于面子,不敢离婚。这篇文章,是她对痛苦婚姻的倾诉。  相似文献   

9.
千奇百怪的离婚理由犹他州普莱士市有一个男人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她四个前夫的照片"。新墨西哥州罗文市一个当妻子的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那行伍出身的丈夫"要我称他为'上校',而且每次看到他都得问他敬礼"。南科罗...  相似文献   

10.
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在短短的3年内,两次被南平市中级法院记集体三等功;2006年10月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二等功,院长李友寿也被记一等功。一个山区县级法院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全省优秀法院”?这里说说李友寿“加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咨询台     
夫妻离婚双方都有抚养子女的权利编辑老师: 您好!我因和妻子感情不好,离家已经4年了,在两年前向她提出过离婚,她不肯。现在我彻底与她没有夫妻感情了,决定和她离婚。在没有上法院之前,向您咨询一下,如果我们离婚成功的话,作为男方应该向女方赔偿哪些费用?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因巨额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消息传诸公众之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郑的严重违法犯罪,众声愤慨;对法院的判决,人们拍手称快。何故?盖由于此案实乃非同寻常的贪贿。郑的罪行不仅是漠视群众利益,甚至是漠视他们的生命。郑及其同类滥用权力,收受贿赂,其所生之财,是以众多消费者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宝贵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相似文献   

13.
巩亚萍与有夫之妇的老板好了五年,他不离婚的理由是,如果离婚他会把房子留始老婆,失去住所,没有“退路”。于是,巩亚萍悄悄买了房,装了修,置办了家具,他也住进来了,但她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憧憬的景象。他依然不提离婚的事,而他老婆显然已知晓老公和她的一切,可奇怪的是,这个女人不打不闹。现在轮到巩亚萍坐立不安了:“我觉得我好像教他们两人合伙耍了,他不和我结婚,明摆着就是要玩我,而他老婆不哭不闹,好像是放任着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一样,我常常想,我是什么,建道成了他们两口子的玩具不成?”  相似文献   

14.
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俭以奉用,穿粗布鹑衣,吃粗茶淡饭,而在办教育上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了他“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诺言。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虽已作古多年,可人们至今依然十分怀念他。陈嘉庚先生不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他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赢得人们的敬重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5.
丈夫外出辛苦打工,妻子在家秘密离婚,而离婚成功的理由竟然是丈夫“下落不明”。百般无奈的丈夫提起再审,可即使他赢得了诉讼,也无法挽回自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6.
张君 《民主与法制》2007,(9X):32-33
根据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书,债权人郑女士准备讨回自己的债务时,却意外地发现,被市中院查封和扣押的200多万元财产已被河北省阜城县法院执行给了另一债权人。执行的依据是三份民事裁定书,但裁定书的起草人和执行人却矢口否认“参与过此案”。 案情缘何蹊跷?本刊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约辑同志:近来,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农村,有些年轻的夫妇,离婚时不是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庭办理有关手经,而是用一张白条写上离婚协议,双方签上鲜红的指印,再找来所谓证人,也盖上手印,即*了事。有些村干部法律观念和意识不强,不仅在这样的场合出面当证人,而且在他或她找到对象之后,又为其开具未婚的证明书前来乡政府登记结婚。由于婚姻登记员不可能认得全镇人而造成了重婚的严重后果难堪。今借贵刊一呼:这样的“离婚”是违法的,莫将法律当儿戏,离婚应到婚姻登记机关或当地人民法庭办理。离婚“打白条”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个春夏秋冬,她不改初衷,在自己认准了的道路上行进,以自己的热情和艰辛劳动,慰藉着千千万万亡去的魂灵,抚慰着一颗又一颗失落的心,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默默地献给了殡葬事业,群众称她是“神圣天使”。她就是张家口市殡仪馆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埃翼飞。1972年,年仅16岁的侯冀飞就到市纤维厂上班了,一年后被调到市福利院当护理员。1975年调到殡仪馆工作。消息传开,一时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姊妹们扶着眼泪数落她:“20来岁的大姑娘去烧死人,今后看那个小伙子敢要你?!”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噙咕:“这姑娘准是…  相似文献   

20.
离婚时,妇女在法律上有哪些权利?编辑同志:我二姐夫经常对二姐毒打,使她在肉体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现已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她被二姐夫赶出家门,还要同她离婚,使她有家不能归。可是我二姐不愿离开自己的一双儿女,不愿意离开自己艰辛创建的家。请问:若离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