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小学六年级时,生母病故了。由外婆介绍,父亲年内就娶了继母。我们兄弟妹几个,按祖母吩咐,叫她“阿嫂”。  相似文献   

2.
颜桂海 《当代广西》2007,(18):55-55
柳江县那个有天泉游泳池的村庄,夏天总是吸引着好多城里游客。城里人叫它“板朝村”,而当地人大都叫它“船村”。之所以叫船村,是因为村边的泉水,像是将村庄浮起。而“村”的繁荣,又有赖于“客”的光顾,道理有点像“船”,故叫“船村”。  相似文献   

3.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4.
南顿“回民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惟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它流传于项城市南顿镇(旧时称南顿集)。至今,南顿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回民秧歌”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讲,“回民秧歌”的产生及流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清真寺教规的制约。南顿清真寺大阿訇褚奉一说,清真寺教规不允许回族群众搞此类文艺活动,后来由于回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就背地里搞了起来,逐渐由不公开到公开地跳起来了。秧歌艺人马仁杰说,“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仅…  相似文献   

5.
上月大过年的,我一朋友带韩剧DVD《拜托小姐》回父母那儿想合家饕餮,谁想他妈一看封皮便叫停。这位只信晚报和央视的老人家,用今年春晚的“事实”胜于雄辩——小品《午夜电话亭》男叫女“小姐”立感受辱:“骂人是不是,谁是‘小姐’了?!  相似文献   

6.
口号易于夺国,难于治国。 以口号夺国的事例很多。“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均贫富”、“劫富济贫”、“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反清灭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造反有理”,无穷无尽,都是夺国的口号。口号只要合时代之需求,舒百姓之愤懑,就可以一呼百应,或啸聚山林,或揭竿而起,因缘凑泊,说不定就来个改朝换代。  相似文献   

7.
王献军  苏丽萍 《新东方》2009,(11):24-26
黎族自称为“赛”,而在古代的汉文典籍中,则有“骆越”“里”“蛮”“俚”“僚”等各种称谓。唐代后期,“黎”这一族称开始出现。到了宋代,“黎”这一族称固定了下来,成为海南岛上黎族专用的名称,其他称谓基本上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8.
敖林 《今日广西》2008,(6):68-69
17岁的时候,我开始喑恋一个叫江汉平的男生。所有的女生都在背地里喜欢他,还打探到他喜欢莫文蔚那样的骨感美人。 我不是骨感美人。相反,我胖得要命,同学都叫我“肥肥”。 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骨感美人。沈原是我们的班花,她叫我“肥肥”的声音又脆又响。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江汉平就会回过头来。他的眼睛里有一抹让人沉醉的温柔,那抹温柔,是给沈原的,  相似文献   

9.
甘克明 《人民公安》2006,(14):46-48
苦尽甘来,小篾匠“嫁”香菇妹 王海军在娘肚里,正赶上“文革”,因家被划富农,母亲和父亲离婚,从原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王某家改嫁给杨吁镇农民付某。王海军一出生就被送回生父家。  相似文献   

10.
贵州有个地儿叫安顺。安顺有位市长叫王术君。2012年,贵州省委换届以后,王术君成为贵州最年轻的省委委员之一,“70后”的正厅级干部,仕途一片光明。王术君有一个“哥们儿”陆炫杰,是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80后”地产商。王、陆二人一度走得非常近,关系非同一般。陆炫杰为了能获取一笔很重要的贷款,求助于时任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社长的王术君。王术君替他办成以后,陆分两次送上了200万元表示谢意。后来陆炫杰因为好赌,资产散尽,每况愈下。而王术君则成了一颗在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星,觉得不能再与陆炫杰为伍。陆炫杰几次求助遭拒后,把最后一家饭店变卖掉,一封举报信将王术君拉下了台。此时,王术君做市长刚满三个月。一出“兄弟”成仇、官商反目的闹剧就此谢幕。  相似文献   

11.
横贯郑州市的一条标志性河流叫“金水河”,河南省省会郑州行政区域之所在叫金水区。“十一五”渐行渐远.“十二五”扬帆启航。应中部崛起之天时.扬省会城区之地利,携辖区之政通人和,金水区已悄然成长为中部六省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区,财政收入多年稳居榜酋。“中部首善”之区的赞誉,已让金水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2.
陈姐的老娘来了,这是全科室都知道的事情,因为自打她娘来后,她每天都会往家里打几次电话。“娘,你把鞋柜整理一下吧。”“娘,把客厅里的大镜子擦擦吧。”“娘,冰箱里有鸡块,你做吧,我想吃了。”“娘,给孩子把那双鞋涮了吧。”……这是她历次打电话的内容,总是不断的要她娘做这儿做那儿的。  相似文献   

13.
洪静 《当代广西》2008,(10):38-39
有人叫她“姐”,有人唤她“女儿”,还有人喊她“妈”。那些人的年纪都比她大。她与他们本没有任何关联,因为走到了一起,有了感情,便有了爱与温暖,关怀和感动。  相似文献   

14.
我叫“八仙邀月”,由“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63位成员组成,是厦台两地民众每年中秋“博饼”时必不可少的会饼。  相似文献   

15.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16.
清明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又想起了逝去的母亲。去年是第一个清明节,没能去给她老人家祭奠、扫墓,这份愧疚和思念许许萦绕在我的心底。今年……我是吸吮着继母的乳汁长大的,和继母一同走进我家还有年长我两天的哥哥。我这个“霸道”的弟弟,事事都在继母的呵护下占上风。上中学时,家贫如洗使得学习成绩不错的哥哥只好辍学务农,只供养了我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后我才彻底弄清哥哥才是继母亲生的骨肉。多少年来继母和我就是亲如母子的骨肉。操劳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晚年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哥哥又放弃在外地承揽工程的挣…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自己满脸脏东西,怎么号召人家讲卫生? 李瑞环谈到领导干部要作表率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密斯赵 《今日上海》2013,(12):52-54
穿越剧看多了,人心便开始“古”起来。事实上,在摩登大都市中,只要你有心,便能发现传承至今的纯正古韵。这厢是焚香洗手,琴音袅袅,大侠正在弹奏《笑傲江湖》;那厢里眼波流转,水袖飘飘,杜丽娘正在牡丹亭中寻找旧梦。这样的穿越,怎不迷人?  相似文献   

20.
郑启五 《台声》2003,(2):34-35
收到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的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台湾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典礼”,真是别具一格!在大陆“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