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海南》2013,(2):21-21
习近平总书记“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批示,使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成为2013年开年全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实细想就会发现,浪费现象又岂止是发生在“舌尖”上,在如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浪费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尤其在公款消费方面,浪费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化,让人不得不正视、  相似文献   

2.
微天下     
《上海支部生活》2013,(3):10-10
@人民日报:[百日只是新开局的序曲]100天,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到“要容得下尖锐批评”,从“八项规定”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中央新班子展现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请吃”、“吃请”之风明显减少。湖南省郴州市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乡镇“廉政食堂”,让最严“吃喝禁令”不走过场,为刹住基层吃喝凤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4.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13,(10):40-41
自从“舌尖上的反腐”不断深入,政府机关的公款吃喝已经像过街老鼠受到全社会声讨和监督,“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年报的发布,其天价业务招待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机关要反“舌尖上的腐败”,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能否例外?有人主张要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的三公消费也应晒一晒,“舌尖上的反腐”不应有“特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情景无喜剧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众人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不到半个月,央视“夜宴”了三轮,其收视的火爆程度甚至远超同时段任何一部电视剧。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皮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号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3,(2):5-5
“正能量”居十大流行语之首 语文期刊《咬文嚼字》去年年底发布“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接地气”。分析称,“正能量”位居流行语榜首,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正义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孙丽萍 《传承》2013,(1):66-67
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全球经济衰退挡不住13亿元中国人对“正能量”的期盼渴望;“高帅富”和“白富美”成为年轻人心目中成功的重要标准;“舌尖”上的盛宴大行其道;而无论人们对什么事件的真相发问,他们都会习惯性地说:“元芳,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8.
蔡建军 《北京观察》2013,(10):63-63
道光皇帝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对“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机关服务中心积极加强就餐管理,把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内容,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将制度落到实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和饮食文化,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3,(2):20-21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海南省委省政府20条,改进思想工作作风由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入手,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正在对党风、社会风气的转变发挥着巨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2,(6):62-62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大家对“吃”的关注,美食纪录片成为舆论热点,虽显传奇却不意外。民以食为天,与“吃”有关的话题总是引人关注。这不,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请农民工吃饭,江西一高校食堂挂牌“禁止民工在此用餐”,又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3.
李明媚 《今日广西》2008,(15):48-51
“中午吃什么?——走,吃“品螺香”螺蛳粉去。”在南宁,流行着这么一句佳话。提起“品螺香”,它那奇特的鲜辣美味会挑逗着你的味蕾;那摇曳在舌尖的风情,是你挡不住的诱惑。 “品螺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日,记者采访了“品螺香”品牌的创始人黄云华总经理。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亮相央视一套后,短时间内引爆观众“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网络上的点击率一度超过热播的影视大片。网友高喊,“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流了一地,绝对是深夜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  相似文献   

15.
子荷 《中国减灾》2013,(4):15-17
“掷出窗外”网站的创办人、28岁的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恒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他说,舌尖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电视里的那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美食文化的中国;还有一个是他网站上那样,黑心商人制造黑心食物并占有庞大市场的中国。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绝育黄瓜……说起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秦娟 《天津人大》2014,(4):24-24
今年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加强监管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及时抓住新消法实施这个有利时机,开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5):5-5
“我们曾经尝试拍摄几个品牌的水饺生产线,但几乎是刚联系妥一家,马上就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连续找了两三家,都是如此,最后只好放弃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许多潮词潮语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过眼浮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2,(7):57-57
都说每个人的舌尖上都有一个故乡,而我的舌尖记忆当然少不了我的“故乡”——厦门。今年5月,因着毕业十年聚会的缘故,我得以重返厦门。去之前就想好,这趟厦门之旅是休闲之旅,吃货之旅。蛤蜊煎、南普陀素饼、鼓浪屿馅饼、黄金香肉松,还有好吃的南方水果,一定要尝个遍。对于这些美食的想念和渴望,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美味,更因为附着于它们身上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每一届政府都在如何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成了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心病。2014年3月6日晚,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了“蓟门决策”论坛第67期暨“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制——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冯平应邀与会,探讨“食品安全”话题。  相似文献   

20.
你留意过吗,一种“轻食尚”,正悄然走进申城慢生活。 它分量不多,但是果腹,止饥;它耗时不长,随买随吃;它是舌尖上的小清新,也是美好生活的新常态。这种“轻食尚”为生活增添了颇多情趣,为正餐起到拾遗补缺的效果,况且,它淌耗不了你多少银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