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年的禁忌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4-24
崇尚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特别是在过年期间,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吉祥”,期盼在来年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做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5)
正新年的欢闹渐渐褪去,人们又进入了一年忙碌的轨道。然而2016年的新年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在大陆过年的河南女婿来说,却是一种格外的体验,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大陆新年是如何度过的,至今还在幸福回味。而且这次过年也是我的姑姑第一次从海峡对岸来到大陆,过上了一个充满大陆特色的新年。在我的印象里,以往过新年的方式,因两岸共同的习俗,都是妻子随着丈夫回夫家过大年初一,对于很多在大陆生活的两岸婚姻,很多夫妻都  相似文献   

3.
感谢新年     
2006年新台历已经摆在桌上,而新年贺卡和手机短信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一切都在告诉我,新年来了!小的时候,新年的意义是“穿新衣、吃大餐、放鞭炮”,那时最盼望就是新年了,常常离过年还有个把月时,就一天天掰着指头盼着了,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热情反而一年比一年淡了,甚至有些抵触。特别是工作以后,每每看到日历本上还剩下最后几页,心里便惴惴的,遗憾还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然而时光的长河可由不得你,它总是匆匆前行,它允许你回头看,但不允许你重走,于是只能遗憾地期盼着来年。可今年突然有了种感悟:我…  相似文献   

4.
故乡过年     
一提起年,我还是怀念那故乡的新年,童年时代令人忙碌、激动、兴奋、彻夜难眠的新年,那幽远的故乡,那甜蜜的回忆。那时候,一进腊月,年的味道就扑鼻而来,乡亲们在一起无论谈论什么,最后总要拐到过年上来,今天称几斤肉,哪天扫房,孩子们都买什么新衣服,乐此不疲的交流着。腊八,一大早起来,奶奶和妈妈早已做好一大锅用红豆、绿豆、花生、大枣等熬成的腊八粥,浓浓的香  相似文献   

5.
春节的传说     
春节,为农历之元旦,俗称年,是我国汉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一说,并不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老百姓把年头年尾都计算在内,几近一月。旧时中原地区流传着:“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的俗语。所以进入腊八,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城乡人民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为什么把过春节称作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商朝时期,有一位青年叫万年,以打柴为生。万年天性聪敏好学,尤善观测天象,研究时序。他听说天子祖乙因节令混乱,影响农事,而设坛祭天。便带上自己设计的日晷仪和漏水壶,求见天子,被授以类似后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各族人民除了公历新年元旦外,还常常爱过农历年的“春节”,即农历的元旦(一般在公历一月末至二月中旬之间),民间也习惯把它叫“过年”,汉族和通用农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这样。但是由于各族人民风俗和历法不一,有些少数民族元旦的日期和过节的风俗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藏族的藏历年和傣族的年节“泼水节”,本刊曾分别有过报道,这里再介绍几个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7.
说春节习俗     
说春节习俗□辛夷“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去沽酒,三十贴门神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黄河流域流传的年事歌谣。农历新年,古代叫“元旦”、“元日”,俗称过年。年的起源与农业生产相关。...  相似文献   

8.
春节,“春”之乐;过年,“年”之节,春节一过,新年就来,新的希望、新的奋斗、新的快乐就来。年,是四季循环的起点,也是个人、家庭、民族乃至国家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节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相似文献   

9.
春节谈往     
农历正月初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新年,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忙年”了。北京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墩牛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其中包含了年前的准备工作和过年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0.
“要过新年了,我来看看老代表!”尽管有所准备,但见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冒着寒风来家中看望自己,市十一届人大代表陈莉萍还是抑制不住激动。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3,(1):2-2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眼看春节临近,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但台湾当局却送给台胞一份闹心的"过年礼包"——1月29日,随着台方审批最后期限的来临,东航、厦航被迫在30日宣布取消航班,预计会让为数不少的台胞的回家之旅受到影响。尽管如此,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广大台胞却表现出格外的冷静和豁达。因为在他们心中,如今在哪过年都可以,在大陆同样能过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一样的"中国红",一样的年,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计划在大陆过新年的台胞中,看一看他  相似文献   

13.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的新年,在爆竹声的伴随下来到人间,各种过年习俗让人意犹未尽。而大师们的过年习俗,则更让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对北京的过年习俗记忆犹新。在老舍印象中,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春节》中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2):34-35
1938年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这一天,攻陷南京的侵华日军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率先攻进中华门的几个坦克兵在装扮他们的坦克,晚上,他们走上街头庆祝。此时,遭遇大屠杀的南京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而日本兵却在努力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为立起日本过年时的“门松”,士兵们特意从郊外运来了松树;部队的厨房在打制年糕,新年物品包括橘子、海带、鱿鱼干、大酱等食品也大量运到。在军队新年年会上,士兵们高呼“: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20多天后,25岁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上等兵东史郎,乘船离开南京,他将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扬子江河岸上堆满了如山般的、像畜生一样被屠杀的敌兵尸体,这些尸体已经变成了黑色,像被充满了空气似地肿胀起来;这些尸体一踩上去,如烂泥般恶臭的内脏就会流出来。士兵们就是踩着这些尸体跳上船去的。”几天后,是中国新年,即农历戊寅年春节。这是开战后的第一个春节。在《魏特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国破家亡中如何度过了1938年的春节。以下摘录的是1938年春节魏特琳的见闻。  相似文献   

15.
除夕夜里,鞭炮声回响在龙井市特殊儿童康复院空荡荡的院子里,此刻崔允顺院长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她还挂念着自己的17个残疾孩子,新年里,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年,这也是一年中孩子唯一离开她身边的时间。手机短信响起,是康复院班长洪哲浩的信息。:“妈妈,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儿子洪哲浩”,崔院长读着读着,眼睛竟不禁地湿润了。临近午夜了,一条一条残疾孩子的短信祝福着他们康复院的妈妈,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祝福着新年,崔院长已是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17.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欢庆新年的传统节日。过去,时间一般在农历冬腊月间,为期三天。没有固定的日期,每个家族都可以自由选择吉日过年。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节日的第一天,妇女们一大早就把自己精心纺织的麻布毯挂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扫净的坡地上,以表示开始欢度新年“卡雀哇”。亲朋好友互相邀请,一起畅饮水酒、品尝佳肴,互相祝福。男人们把木碗抛向火塘上挂着的吊板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就这样一直欢庆到深夜才散。第二天,全村人聚集到村头的一块空…  相似文献   

18.
春节作为传统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人们在田间庆祝丰收新年来到,三千多年的延续中,过年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的大年有数不清的习俗:“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而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数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美满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9.
平民的飨宴     
刚刚把一场大雪迎将下来,转眼就到了中国的新年。一年一度平民的飨宴,中国人过年自然少不了吃饺子。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兢兢业业去“守岁”了,但大年夜还是不会错过看“春晚”,赏“小品”。小品和相声,是中国人的两大“笑源”。几十年前,捧着“戏匣子”听相声曾是某些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乐趣。听说有人因为听相声而听成了“半导体”(收音机的别称)专家,继而又成了半导体收藏家。而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数码产品比肩于一个江湖,相声变得不再如日中天,庆幸的是,偏偏这时天上掉下个郭德刚,“刚丝”们在那张略带喜庆的脸上重新…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45-45
<正>刚刚送走圣诞老人,元旦的钟声也已敲响。而马上,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要到来了。穿新衣,戴新帽,杀年猪,放鞭炮,中国年是这个样子。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们一样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希冀的人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的呢?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新年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