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方的二元论文化和中国的一元论文化,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弊端,应当对它们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其利、摒弃其弊,以此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形态。我用“一”和“二”这两个字来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是“一”;西方文化是“二”。意思是说,中国文化是一元论的,中国人从根本上来讲是生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化转型并非如文化融合论(以及综合创新论)所理解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要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转型,必须确立文化形态的观念;文化形态理论认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是由传统的农业文化向近代工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两次裂变才从资本主义形态中产生出来的,它既包含有西方文化的因子,又包含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因子.西方文化的"市场经济"文化基因十分丰富,这些文化基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马"文化的完美结合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其文化源远流长。而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也历史悠久。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主要表现在:l.语言文字不同。其一,西方语言为字母形态语言,以形统意,用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而中文为方块字的非形态语言,以意统形,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内在相互关系,来表现句子的词法、句法和语义信息。而且中文组织以达意为主,追求语句各意群、成分的内在关系的连接与对应,不滞于形而以意统形。其二,西方语言为表音语言,其词语有着明显的重建性,词序、语式是不断变化的;中文是表意语言或形象语言,…  相似文献   

5.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种在西方原本历时递进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却共时并存,异常复杂。要么西方化而丧失自我,成为西方的附庸:要么以本土文化为本位而无法进入现代,无法融入全球文化。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正面临着这一两难困境,也正在为走出这一困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的暴力扩张不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相呼应,伴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民族主义价值的扩张,西方文化也随之不断扩散。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整体文化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的中国形态不是有序的,而是无序的。从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了种种文化冲击波。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文化具有伟大的包容精神,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母体文化。从晚明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伟大的文化吸收和融合,即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在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而使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形态,新的内容。第一个阶段:从晚明万历年间到乾隆年间约三百年,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最初接触和学习。从晚明以来,中国文化和思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经多种方式传入的西学。在明末清初之际,西  相似文献   

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近代以降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最基本主线,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因子,通过比较和选择。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地创造性转换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形态的过程。检讨反思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是吸收外来文化有利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认识前提。一、中西文化冲撞交汇的分期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强大厚重的文明态势傲立于世界。但到了近代,这个古老的文明已显老态衰颓迹象。西方世界却开始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跃迁。当西方工业文明随着大西…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迁、人口政策、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家庭形态和家庭结构。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家庭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新生代农民工婚姻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家庭关系、家庭利益和夫妻关系的三维理论框架,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关系。中国农村的家庭关系受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使得农村家庭不可能完全演化成西方核心家庭模式。在中国,即使儿女和父母分开居住,或多子家庭分家,但经济上和感情上与父母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是各自独立甚至是互为一体。这和西方的核心家庭有本质区别。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虽然农村独子家庭增多,但是受传统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共同作用,农村家庭的形态仍会以直系家庭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社会道路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文化的力量紧密相关,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进行继承、积淀、创新与发展的结果,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等。这是一种文化形态的现实运动,最终则会衍化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既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形态发展路径特殊性的文化理念创新,更是对西方文化思维的历史超越,还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秉承。故而,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倡导世界和平、谋求共同繁荣与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必有着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中国文化伴随着世界文明及我国现代化的潮流,走向现代形态。它既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又吸吮西方文化的精华。 中国古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历时几千年,薪火相续,绵延不绝,其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是个统一的文化。长期以来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思想上的“独尊儒术”、民族的融合、共同的语言文字等要素,促成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就是这种统一性使中国在几次文化论战中,都能够守住自己的根,同时又能去同化外来文化。西方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猛烈地冲击西方文化传统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文化出现在西方世界,而曾一度代表着世界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却落伍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规律,掌握深厚国学背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提升自我的时代特征,发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熔铸效应,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演进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两条重要的历史线索,两者在起始时间上相互重合,在历史进程中良性互动,在形态转换上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层次的文化动因;而嬗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形态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必需的时代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7.
西方道路与西方的文化塑造内在融合于一起,是多种因素不断叠加、交互作用的产物。西方道路在文化塑造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理念、战略与战术于一体的综合路径与文化总体包装过程,使自身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与吸引性。但是,西方道路的文化塑造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存在着文化形象的塑造与内在实存的对立,个体与社会的普遍分裂,集中反映了西方发展模式与文明自身的危机。中国道路既是开拓价值、追逐理想的道路,也是文化塑造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文化塑造是其文化逻辑的现实展开,从总体上超越了西方道路文化包装的内在缺陷与矛盾,是中国道路发展现实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08,(12)
现代化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挥之不去的诉求,但随着现代化理论兜售的西方化论调以及搭乘资本的快车侵入各发展中国家文化版图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却着实破坏了它们本土文化的生存状态,对其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要求每个发展中国家都给出答案的同时,现代化是否就是西方化的问题也将各国的文化安全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对现代化与西方化问题最好的回答,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9)
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转型也是任何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中西方由于在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发展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其自觉文化与自在文化的矛盾也各有特殊性,因而其文化转型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当今的中国也处在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的批判性文化重建,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而中国的文化转型,也应当从其内在的创造性转化中去汲取内涵,才能为文化转型注入更深层次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