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中考、高考前的复习,都应引导学生紧扣课本。因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根据课本。要切忌那种平时甩掉课本,不做练习,考前死背资料,猜题押宝的不良风气。这些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紧扣课本的。一、读:首先是读题目,包括熟读课题、节题、框题。题目是纲,下面的课文都是围绕题目展开的,掌握、理解了题意,就抓住了中心。其次读序言,序言既是本课基本内容的精练概括,又是前后课文内容联系的纽带,掌握了它,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脉络分明,前后贯通。再是读小结,一般来说,小结或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集中表现,或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精辟分析。熟读的过程就是接受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过  相似文献   

2.
一忌重复。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复习不等于从教材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再重复教学一次。复习应该是既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抓住教材的中心和要点。这样既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又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忌题海。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练习,做习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太多太滥,这样做,学生肯定抓不住重点,  相似文献   

3.
写预习笔记     
有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先看一遍。当然,看比不看好。但不动脑筋地浏览一遍,收效甚微。要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必须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还要根据各科特点,指导学生预习。我认为比较好的预习方法是,边看书、边思考、边写出预习笔记。比如政治课,教师可根据将要学的新课內容,拟出若干思考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对哪些地方能看懂,能理解;哪些地方看不懂,不能理解;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4.
复习方法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的好坏。几年来,我采用了以下八字复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精讲。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讲要适度,既不能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地照本宣科,搞满堂灌,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搞“放羊式”复习。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在对教材加工提炼的基础上,通过轻重有别而又脉络分明的讲解,揭示出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多练。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练,不仅包括书面练习,还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其中书面练习是基础,行为训练是关键。教师要…  相似文献   

5.
1.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者在课堂上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看懂的老师可不讲或少讲,千万不要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阅读的方法:抓住要点的方法、概括观点的方法、找出理论依据的方法、利用小字材料理解正文所讲观点的方法等等。2.使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人。不管老师讲课有多精彩,都无法替代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思考贯串在阅读中、听讲中、复习中、解题中。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而茫然的看书、听讲、解题了,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动…  相似文献   

6.
一是教学生会理书。所谓理书,就是梳理课本内容、结构层次。首先从内容上讲,学生要理出哪些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要找得出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记住它。找出来是前提,理解是关键,记住是目的。其次,从结构层次上理书,是指学生读后能理出教材共讲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先讲这个问题,后讲那个问题?理清这些法理上的因果、对应、承接等关系,老师在每课之前作预习提示,供学生读书时有目的地定向思考,明确脉络,加深理解。二是教学生会扩书。扩书指教学中把与教材知识相关的鲜活的理论新观念、新材料补充进教材。政治…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与学生相比,以学生为主。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主要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年级,其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自学能力较强,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用知识,介绍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二、课本与资料相比,以课本为主。分析去年高考试题,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大部分的题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根据这  相似文献   

8.
朱晓坤 《传承》2009,(18):72-73
在中国古代,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史。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历史,运用成语、诗词、文言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记忆和理解,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某些篇章剖析历史。同时,在历史课上引用文学知识要适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练后”就是学生在做完练习后对练习内容所作的回顾和审视的记录。写好“练后”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补做难题练习中经常碰到不会做的是目,不少学生在练完后,不认真思考,专等老师讲解。其实大多是囫囵吞枣,往往造成一听就懂,~做就错的现象。因此,必须对难题重新审视,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订正错题先分析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残缺、审题不清、粗心大意等。然后用笔标出错处,并在错题后面加以改正。记典型题教师要设计严谨科学、导向正确、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对典型…  相似文献   

10.
一、强烈印象记忆法。根据大脑生理特点,凡是来自外界有较强刺激的,印象特别深刻。对此,我有意识地在几方面加强学生的记忆:1.考后在班级试卷分析时,让做错某一题目的同学指名订正。2.个别面批,以敲“警钟”。3.对重要知识点采用不同题型反复练习,加深印象。4.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鼓励学生争论,分清正误,产生强烈印象。二、眼耳手脑口并用记忆法。这是学习的一般方式,旨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复习教学中比较常用,主要让学生默写或复述有关知识点,有些可达到背诵的程度。三、摘抄式记忆法。即把课本中重要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吏.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历史,运用成语、诗词、文言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记忆和理解,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某些篇章剖析历史.同时,在历史课上引用文学知识要适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案例式复习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式复习法是指在思品课复习中,借助一些典型案例,以精心配置的相关探究问题为主线,通过引领学生对案例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达到知行  相似文献   

13.
如何上好政治复习课,在我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走过不少弯路。一是强调加深拓宽,每上一课前总要找不少的资料充实,总想让学生多学些知识,对问题理解得透彻些,在将来高考中能答得完整些,争取少失分和不失分。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找有关资料写教案,累得要死。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听到不少新知识,但到考前复习时感到内容太多,既舍不得丢掉,又记不全面,造成吃力不讨好的现  相似文献   

14.
合作做练习     
传统的练习,主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新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课堂上可以合作讨论问题,为何练习不可以合作完成呢?合作做练习有如下的好处:1.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前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定的专题研究,在研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在热烈的探讨当中,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从小组合作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互励促进。3.丰富了知识。以往是以个人为单位,答案的思路狭窄,而合作练习,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及社会调查,热烈争论,思路开阔,答案的多维性凸现出来。学生会思考,分析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把握好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和学与做的关系,才能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一、解决好怎么学的问题,打牢"学"这个基础一要原原本本学,真学深悟笃信。要在坚持读原著上下功夫,不能以听辅导讲座、看各类图解代替读原文。要沉下心把原文通读细读,真正学进去。要在深入思考上下功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所感悟,消化吸收,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和能  相似文献   

16.
以民事诉讼法教学为例,对课堂教学目标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教学必须明确认知、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教学观念,力求灵活多样.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在认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政治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对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持什么态度,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不能只从试卷中找答案,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心灵中找答案。要找到学生心灵的答案,让学生自愿地向教师敝开心灵的窗户,主动地和教师说悄悄话,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必须向自己提出这么几点要求:①相信他们,平等  相似文献   

18.
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关于“教材”向“学材”转换的定位思考我们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课本称为“教材”的。什么是教材?能不能说课本加教法等于教材呢?我看不好反对。我们当教师的就是依据课本进行教学,课本就是我们教学的材料,因此,把课本称之为教材我们已经习惯了。今天,当我们强调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这种习惯要改变,要转变思维定式。课本既然可以成为教师的“教材”,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学生的“学材”呢?既然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19.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唯物论教学的难点。在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复习“运动与静止”,使学生对运动的无条件性即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有条件性即相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的作法是: 第一,为了使学生认识联系辩证法复习“运动与静止”的必要性,首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它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体现了这种结合。要真正理解运动  相似文献   

20.
每次考完试,在阅卷中总要听到这样的议论:“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看政治,结果还没有考好,政治课真难学”(学生语)。“这道题我明明帮他们复习过,换种命题形式考就不会做,这些学生真不肯动脑筋”(教师语)。其实,有些并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由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和复习中,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结果造成学生应变能力差。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加强同一内容多种形式命题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为此我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同一原理或概念采用多种题型命题。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