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家证券监督委员会推出了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证券,要求在上市融资和上市后的再融资等环节.审核企业环保事项,环保不过关,不能上市或再融资。面对新的环保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企业若想在激烈的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顺利实现预定目标.就必须要按照新的上市要求寻求绿色上市和融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绿色证券是我国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推出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目前,绿色证券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绿色证券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建立健全绿色证券法律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证券政策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证券政策法律化的构想,并对绿色证券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14,(20):15-16
近日,被查的21世纪网及上海润言等“黑公关”窝案,揭开了A股上市公关费的冰山一角。A股有2500余家上市公司,每年想上市的企业数百家。10年来,上市公关费陕速上涨,原本用于广告、宣传的正常公关开支,有不少成了滋生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的温床。  相似文献   

4.
邰婷婷 《法人》2004,(9):102-103
欲上市企业不仅要花大力气去满足发审委的硬性规定,还要费尽心思去了解发审委对现在舆论的看法。企业上市能否过会,是否真的存在潜规则?7月份对于那些准备上市的企业无疑是冰火两重天。2004年4月,股市进入绵绵熊市状态,但是新股发行速度却超过往年,上半年共有90家企业提出首发申请,有62家企业顺利通过,过会率是69%。仅6月份,发审委共召开了13次发审会,接受审核的公司达43家,其中29家获得通过,审核家数创出发审委制度改革以来的最新纪录。据悉,到6月末,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已经达到去年筹集资金总量的57%,上半年新股发行任务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5.
放任企业排污造成严重污染,最近,镇江市中级法院判决认定,时任镇江市环保局新区环保分局局长的道路犯环境监管失职罪,被判刑1年,犯受贿罪被判刑8年。镇江市环保局新区分局监察大队大队长张宝林犯环境监管失职罪,被判刑1年,犯受贿罪被判刑1年半。本案中的环境监管失职,主要内容是:发现辖区内存在偷排固体有害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以后,并未按规定对固体有害废物采取清理、取样化验、  相似文献   

6.
母冰 《法庭内外》2012,(2):56-57
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和吸引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需的资金供给,国外备案制的上市规则门槛相对较低,使得国内企业找到了一条迅速上市融资的"捷径"。由于中国企业对于国外上市规则不够熟悉,在法律及财务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使得这些"西游"中企频遭集体诉讼。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就有25家中国公司在美遭遇集体诉讼,而在2010  相似文献   

7.
日前,贵州省启动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贵阳电厂、永钢集团等20余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环保电子警察”,实行24小时监控,杜绝污染企业出现偷排、漏排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蒋大兴 《现代法学》2013,35(1):71-84
在中国目前法律实践中,有限公司如欲成为上市公司或行使公开融资的权利,需先透过"公司改制"环节,成为股份公司,再以股份公司身份申请公开发行。显然,目前公开融资的权利是根据企业组织形态来进行配置的。可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很少仔细去思考——企业公开融资的权利到底应当如何配置?在中国,有限公司占据公司数量的绝对多数,目前盛行的"先改制,后发行上市"的法律安排,存在诸如"引发上市包装"、"导致纠纷隐藏"、"引发PE腐败"、"不当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等弊端。"改制上市"并未有效地改观公司治理,反而无谓地增加了企业融资困扰,影响了企业的公平发展权。无论是从资金融出方还是融入方观察,公司组织形态都不是配置融资权利的核心要素,融资权利的配置应当交给投资者,主要根据是否有"合适的项目"去判断。现行的企业改制发行方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企业真实状况,极易推动形成"融资骗局"。因此,应当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摒弃改制上市的习规,让有限公司乃至合伙企业等各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直接公开发行上市,在公开发行成功之后,直接变更/转换为股份公司。根据"好项目",而非"好的公司组织形态"配置融资权利,可以节省企业融资成本,加快融资过程,公平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9.
伊虹 《中国律师》2013,(2):73-74
2912年12月21日至22日,全国律协与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各位律师反映收获很大。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强化内功,深刻自省,坚守职责,勤勉尽责,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证券法律服务。北京天银律师事务所孙延生、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李刚、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李荣、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全朝晖等参训律师还特意致信全国律协培训部及本刊。畅谈参训感想。并为今后证券律师培训建言献策。本刊特摘选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并希望参训律师的心得能为今后律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郑佳宁 《政法论坛》2014,(3):183-191
企业最基本的产品法律义务是生产或销售合格的产品,产品责任是保障这一基本法律义务得以实现的制度设计。随着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地位的扩张,产品责任除了传统理论认定的民事责任性质外,还应具有"社会责任"的属性,因为企业承担的产品法律义务更多的是对消费者群体的义务,往往不是仅仅针对个别消费者。通过对企业"私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对产品责任的进行了"社会性"理论基础探讨与实证研究,为我国产品责任提出了法律制度层面的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3,(16):25-25
“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10,(8):10-10
7月12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中国最大的金矿企业、在A股和H股分别上市的紫金矿业突然停牌。直到当日下午,错愕的外界才初步了解到事件的原由——福建省环保厅对外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一些流域.  相似文献   

13.
岑鑫 《人民法治》2020,(2):40-43
问题的缘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截至2019年7月,我国境内投资考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408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9年1~7月累计实现投资4329.2亿元人民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491.3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达820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法律中对企业进行“新生态人”人性假设,将企业的环境刑事责任诉诸于环境保护政策的考量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将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转化成一种环境刑法内部改造的动力,有利于刑事责任的认定和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建构。“新生态人”的刑事责任制度以“风险规制”理论为指导,保护和惩罚并举,加大了环境管理的监督力度,可以使环境刑法在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矛盾上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安全事故中,企业作为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主体,对事故的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并通过这一责难发挥一般预防的功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处在安全的环境之中。同时,政府的职能部门作为安全事故的监管主体,因其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或履行监管职责未到位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并借助问责督促职能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尽力避免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法制与社会》2010,(26):193-19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为了维护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产业规划,政策逐步实行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大幕,企业改革谋求的是企业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的引导和适当的规制,但更需要企业面对契机,明确自身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负担的那些超出法律强制性义务规定且符合社会价值和期望的责任,确认这种责任的法律规范实为"软法",它主要通过责任目标内化于企业的商业行为和治理结构之中,以实现企业的"自我管制";通过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实质性和程序性权利,提高利益相关者的谈判抗衡力量以实现市场的自发对抗;并以声誉机制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作为责任的实施机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仇少明  陈娟 《法人》2008,(2):75-76
从实质上来看,涉案的跨国公司既是商业贿赂之风的受害者,同样也是中国商业环境的破坏者,而将自己扮演成纯粹受害者的角色,则是无视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伍洲 《行政与法》2012,(7):121-124
苹果公司供应商联建科技使用有毒化学原料正己烷导致百名员工中毒的案例引出一个法律难题——间接职业伤害主体的责任问题。本文从"毒苹果"事件提出的法律问题、职业伤害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以及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职业伤害间接主体应承担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自身监督、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及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是我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特殊的意义。"企业公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各界的共识,本文旨在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其有效实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