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构改革涉及到每个干部的切身利益 ,面对机构改革 ,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心态 ,针对他们的心态 ,必须做好机构改革的各项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健康心态直面机构改革朱法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即将付诸实施了,与之相衔接的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将依次展开。对于各级机关干部来说,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重大改革,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3.
面对即将到来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机关干部心态复杂,反应不一。一是理解支持。绝大部分机关干部能认识到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认为推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顺民心、合民意,对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务院机构改革圆满成功,更坚定了广大干部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信心。同时,改革肯定会对利益进行调整和再分配,有一部分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1年2月3日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的结束,一场触及县乡机关干部"饭碗"的机构改革行将开始,一向比较平静的县乡机关大院也开始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改革"革"到自己的头上了,何去何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在议论,在盘算,在猜测.浮想联翩,心态各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政府机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减人增效措施等,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大学生的心态如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们择业心态,以便进行正确引导。 一、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具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已趋向理性,对就业形势有较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机构改革较之历次机构改革,堪称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社会震动也最为强烈。为此,我们有组织地发放问卷近千份,被调查的有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教师、学生、个体户、武警、政法人员等,广泛了解他们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心态反应。(一)调查显示,对政府机构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民心所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把中国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政治体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五后,企业的改制正向纵深推进,企业的产权关系、出资人的地位进一步明确。行政干预过多这一治了多年的痼疾迫切需要彻底根治。这一次机构改革,对一些企业主管部门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盟市旗县机构改革问题 ,自治区行政学院、自治区行政管理学会联合组成课题组 ,对我区盟市旗县机构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今年 3月起 ,课题组先后赴伊盟、巴盟等地作出比较深入的实地调查 ,并与内蒙古党校部分学员进行了座谈。同时 ,还在我区部分盟市、旗县发放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公务员心态调查问卷》 ,共发放出问卷 5 0 0份 ,回收有效问卷 45 0份。现将本次调研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报告如下 :一、盟市旗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存在的问题尽管盟市旗县机构改革已经进行过多次 ,最近一次机构改革也才刚刚结束。但是 ,盟市旗县机构…  相似文献   

8.
市县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展开。面对可能出现的岗位的调整和工作变化,有的同志心情难以平静,在心理、面子、利益这“三关”面前,思前想后,顾虑颇多。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应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达到既精简机构又提高效率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作为当事人也有个如何正确处理、正确对待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理智的心态问题。首先是心理关。在机构改革中,一些同志或多或少存有心理压力。有的感到,一旦调整岗位,什么都得从头来,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以纪检监察为主体的反腐败机构经历了重建、复合、外延、整合等发展阶段,而政治体制改革决定了反腐败机构改革的行为空间。在内容方面,反腐败机构改革可以划分为职责配置改革和组织结构改革。职责配置改革与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相关,呈现出应急性的特征。组织结构改革是职责配置改革的制度化,反腐败机构领导体制从最初的"党委单一领导"发展至"双重领导",从"同级领导"为主发展为"上级领导"为主。反腐败机构的内设机构日益完善,根据职责配置需求和反腐败任务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内设机构体系走向成熟。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困境和成就,当前要深化反腐败机构改革必须将其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实现反腐败机构改革的有效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决策。1993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发[1993]7号)。同年7月,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解释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时,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强调: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即将启动今年下半年,几个中央部门和省市将进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试点,各省区市也要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选择几个省直部门和地市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明年再全面展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改革,主要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尽可能改为行政机构或参照行政机构的管理办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权力逻辑注重不同主体关系间的权力配置;效率逻辑着眼资源有效配置下的经济增长;民生逻辑则重视服务供给中的民生福祉。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贯穿机构改革的整个历程,它们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而是不同改革阶段有所侧重的呈现。在这三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诸多约束。未来机构改革需进一步优化权力、效率和民生逻辑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高效互动结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当前,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实现了预定目标,今年又将要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对于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就不同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所作的精辟论述,构成了完整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体系,成为今天指导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就转制过程中企业干部职工的心态问题,到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的一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主要是困难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企业干部职工的主体心态是积极健康的,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三点:一是经过17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广大企业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明显增强。1994年浙江省总工会的一次调查表明,有72.2%的职工对改革大局表示理解和支持。二是干部职工对企业改革的适应度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不少企业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态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特殊的运动规律.同样,转轨时期的社会心态也具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轨迹.这就需要我们对转轨时期的社会心态变化进行规律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疏导和调适.一、社会心态的变化同转轨.时期社会的变革相伴而行社会心态的变化根源,在于社会本身的变化,因而转轨时期社会心态总是同转.轨时期社会的变革相伴而行的、尽管我国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同社会心态并不总是亦步亦趋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改革导致了整个社会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由此已经引起了改革主体思想意识和心理情感,即社会  相似文献   

16.
周方在2008年12月26日的《羊城晚报》上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近日就深化改革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30年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有人说改革前半截是"仇富"心态盛行,后半截是"仇官",这两种不同的现象是否是改革的必然产物?高  相似文献   

17.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机构改革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此外,政党领导体制改革、宏观政治制度变革、与体制变革相对应的政治文化的变革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已进行过多次,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机构改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改革理论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机构改革理论要点包括:机构改革事关全局,势在必行;机构改革的主要对象是体制而不是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加强行政法制建设,确保机构、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机构改革要认真做好人员的调整工作;机构改革的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  相似文献   

19.
心态与人生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往往决定着不同的人生。心态,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心态,是形成他人格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同事的进步或取得的成就而高兴,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从内心敬佩,并暗自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取他人之长  相似文献   

20.
一场触及县乡机关干部“饭碗”的机构改革行将开始,“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向比较平静的县乡机关大院开始骚动起来。改革“革”到自己的头上了,何去何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在议论,在盘算,在猜测,心态各异。 大势所趋──叫好和犯难并存 [李世太,35岁,县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 长期以来,县乡机构不断膨胀,人浮于事,加重了财政和农民的负担。拿我们这个县来说,人口不到70万,却有72个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干部3000多人;下辖22个乡镇,工作人员2000多人。这些人一年工资就达5000万元,如果真正精简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