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阿黄旅行记     
阿黄是老张头家那头大黄牛。老张头待它如同家里的一口人。庄稼活少不了它啊!一年四季拉犁套车,数这阿黄功劳最大,尤其是这些天来,阿黄有了新的差事:让老张头牵着走乡串村,抛头露面,有时还让记者拍了照片,登到报纸上去呢!这不,天还没亮,高音喇叭里便传出村长的大嗓门:“张村的全体村民注意啦!今天上午10点以前,凡家里有牛的户,一律把牛牵到西边李村的村委会门口,迎接上级来人检查。谁牵去一头牛,李村补助5元钱,中午还管饭一顿。不去的罚款……”这有何难!老张头牵上阿黄便往李村赶去。到了李村,阿黄看到场子上早已拴满…  相似文献   

2.
市长的画     
凤凰 《政府法制》2013,(20):49-49
刘勇一直是小偷小摸,从没发过大财,但他做梦都想发大财。这天,刘勇得到一个消息,市长不但会画画,而且画得还很不错,一幅画少则能值十万,多则二十万。刘勇听了心里痒痒的,他想要是能弄到一幅市长的画就好了。后来,刘勇还真把市长的一幅画偷到手了。那是一幅山水画,刘勇偷得后欣赏一番,赞不绝口,果然是好画,他想这画肯定能卖二十万。这下可发大财了!刘勇笑眯了眼。  相似文献   

3.
雷华 《政府法制》2011,(29):43-43
或许,你不会陌生子香港的出租车飞奔的面画,也不会惊讶于曼谷堵车堵到出租车司机看报纸的场景,更加不会觉得东京出租车跳表跳得太快。但是,你见识过不打表等人的出租车吗?  相似文献   

4.
顾恺之是东晋时人,多才多艺,不但诗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特别擅长的是绘画,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有一天,顾恺之跟随大将军桓温到江陵去视察,当地的官员前来拜见桓温,并送来很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高兴,就说:“这里的甘蔗十分有名,大家一起来尝尝。”部下听了就每人拿了一根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高兴地说:“真不愧是名产,甜极了!”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买画     
于俊道 《政府法制》2014,(26):59-59
张之洞虽是晚清名臣,但长相确实不敢恭维,而且瘦弱矮小,怎么看都没有官样儿。 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就长得寒碜的张之洞丑化得惨不忍睹,让人看后哑然失笑。不喜欢张之洞的人因此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6.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100万之类。而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  相似文献   

7.
清朝戴远山曾送给为官的朋友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才是清”。此公不单深得作诗之三昧,亦熟谙为官之道。诗之妙者必能入画,诗画兼美,亦诗亦画,情意俱佳,互为表里。郑板桥画墨竹,实际是寄托了诗人对坚贞、正直、顽强不屈品格的赞美之情,再题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七绝,把“竹声”和“民疾”相连,更使诗借画意深,画以诗增色。诗画相依固然不易,然而在政由贿成、官以钱得的中国封建社会,当清官则更难。元好问有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要想有清望,操…  相似文献   

8.
老猫 《政府法制》2012,(35):28-28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面得也不错,就画了棵门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成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说这叫“徐公三字经”。  相似文献   

9.
扶贫拍卖会     
前段时间,应朋友之邀去了趟美国。那天,我无意间发现朋友家的客厅墙上多了一幅画。那是一幅剪贴画,大约50厘米宽,90厘米高。看着拼凑得很勉强的剪贴画,我不禁问朋友:这幅画是哪儿买的?几乎没有一点美感,挂这里还不如不挂。朋友笑着说,是上个月在她儿子幼儿园拍卖会上买来的。  相似文献   

10.
成莫愁 《检察风云》2011,(18):90-90
书画界有一句俗语:“好字不如烂画”。但我以为,有的烂画不如好字。一幅好的字也如一幅好看的画。如吴冠中大师写的汉字,画意甚浓,字亦存六法: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位置与传移摹写,搭配有致。字的可看、好看、耐看,具有了画的相应效果。而烂画,读之则味同嚼蜡,没看头也没收藏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鄢筱苒 《政府法制》2013,(35):35-35
清末重臣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还很矮。他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个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画,画上的三个矮子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名声,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张之洞把那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  相似文献   

12.
秀丽山水跃然纸上.满城风雨细致人画。今年年初.书画作品“风雨山城盐津”在第二届“神州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上获得金奖:作品“秀丽山川挥毫释情”获中国焦作全国书画家邀请展金奖.这两幅画的作者张某为此激动得热泪盈眶.10多年来的往事一一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赵霄洛 《中国律师》2010,(11):83-84
我喜欢画家黄永玉。不仅因为他的画,还因为他画中透出的智慧。我与冬漉结婚之前,内弟锡文知道我喜欢字画,便提出请黄永玉先生为我们俩画一幅。这对我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着实高兴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4.
豫人 《政府法制》2013,(12):45-45
著名画家吴冠中有一个保持多年的“毁画”习惯。他的画如果自己稍微感到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条:“不满意的画绝不能让它流传出去,否则会害人。”  相似文献   

15.
当检察官们站在夏正军面前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法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要落到自己的头上,十年来自己曾“辉煌”的人生轨迹就此画上句号。可他怎么也不甘心、十年中自己凭借着“深厚”的财会功底,把每件事,每笔账都做得干干净净,天衣无缝。他抬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对面”的人,就凭这帮人能把自己十年来做的“绝活”给抖开?  相似文献   

16.
转换     
曹康 《公民与法治》2010,(14):45-45
有位画家想画耶酥,但一时找不到一位形象纯真圣洁的人。几经周折,最后在修道院里找到了一位符合要求的修道士。耶酥画好后,画家就一举成名了,那位修道上“模特”也得到了很大一笔酬劳。  相似文献   

17.
潘向黎 《政府法制》2012,(20):32-32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O多重版本……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18.
李永林 《法人》2010,(1):88-89
苏东坡那句话太能误导人,后边历朝历代太多人去给它作注,以至于不管是几流的明清画家,凡画必题,成为习气,画当然就越来越泛泛了  相似文献   

19.
圆心与圆     
小时侯听别人讲:无论多大的圆都要有一个小小的圆心;长大了自己想:很多事情就像在画圆,有的人越画越成功,有的人越画越失败,有的路越画越宽广,有的路越画越狭窄。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画着自己的圆,每条路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画着不同的圆,中国律师业也有着她的圆心,有着她的轨迹。中国律师从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到今日沉着稳健、坚定执著,关心她的人都早已看出圆心所在。律师业这个大圆日渐蓬勃,大圆内的小圆又是如何:刑事辩护是律师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大圆的旋转前进,“根本”的小圆却命运堪忧;“沉默权”在国外早已…  相似文献   

20.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