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开“贫困帽”下的机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00万以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但最近国内曝光了“假穷”、“哭穷”、争戴“贫困帽”和以贫为荣等现象.彰显了我国现有扶贫机制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扶贫政策的滞后。也就是说.如果不创新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效率.即使投资力度再大.也解决不了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21世纪到来之前.怎样才能使全国农村现有的6千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最终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呢?笔者认为,唯有“硬件扶贫”与“软件扶贫”有机结合,才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所谓“硬件扶贫”,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资金投入扶贫,二是物资扶贫,三是项目扶贫;所谓“软件扶贫”,也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政策扶贫,二是科技扶贫,三是思想扶贫。近年来,怀化市把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寻找“硬件扶贫”与“软件扶贫”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扶贫战略也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导致的相对贫困,扶贫事业进入以解决相对贫困为目标的阶段。新的贫困治理阶段需要及时调整贫困治理的方向以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因此,应在治理模式上由超常规的集中治理转向常规性治理,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为主转向以内生发展为主,治理目标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向解决发展型问题,治理思路由事后扶贫为主转向扶贫与防贫并举。同时,要从建立贫困识别检测机制、完善长效稳定增收机制、培育主体发展动力机制、构建城乡统筹扶贫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兜底机制等五个方面构建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治扶贫:中国消除贫困的一大特色罗隆渭一、我国扶贫工作的历史性转折就马列主义观点看来,政治是精神文明的灵魂,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反贫困”的口号,并采取各种经济措施,力图改变自己国家及部分地区的贫困与落后;一些非洲国家不断得...  相似文献   

5.
刘振杰 《学习月刊》2012,(17):25-27
农村贫困治理是一项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的大题、难题。在各种扶贫开发措施均难以凑效的情况下,意味着反贫困已经进入后攻坚时期。而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社会福利政策的新取向,资产社会政策为困扰社会发展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解析思路,为我们创新救助模式、转变救助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有鉴于此,适时调整扶贫模式,转换治贫理念,实现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娟  鲁婷 《世纪桥》2009,(9):37-38
贫困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本文试从经济发展、政府积极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体制和治理三方面分析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在举国同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以更好的完善挟贫政策,有利于尽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多种贫困并存,现存在贫困人口大都是极贫人口,多数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高度上认识精准扶贫问题,不仅是当前优化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对精准扶贫进行政治学分析,探究精准扶贫过程中蕴含的政治逻辑,明确精准扶贫对于利益整合、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的政治价值,并从政治学的视角,构建制度化与多元主体参与的扶贫资源高效供给与配置体制,完善贫困村农民参与贫困对象识别与扶贫项目运作监督机制,理顺各层级扶贫部门权力关系并合理设计扶贫干部考核制度,制定既注重贫困户个体脱贫又重视贫困村整体治理扶贫政策,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11)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是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尽快脱离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扶贫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完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5,(7):55-55
夏祖军在5月31目的《发展导刊》上撰文指出: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谈到扶贫问题时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下岗失业人数众多,仍然存在严重的贫困现象。扶助贫困人员,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了2.6万亿元,因而有能力对贫困人员给予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百科文摘     
今年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已确定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粮食总产量4.9亿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稳定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企业素质和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抓好扶贫政策落实。(盛辑)收费改革确定总体思路我国收费改革总体思路是:对现行的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各种基金、附加费等进行彻底改革,改…  相似文献   

13.
走开发式综合扶贫之路季景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减少贫困、消灭贫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实施,使我国逐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处于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党和政府通过传承发展扶贫理念,适时调整扶贫政策,科学制定扶贫战略,创新扶贫政策机制,构建起多层次扶贫体系,搭建了多主体扶贫格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开发经验。中国特色扶贫的开展在实现国家全面脱贫的同时,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改变国家贫困的局面,这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不断提出、完善、深化扶贫思想,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扶贫思想体系,这推动了我国的扶贫政策,使我国总体上解决脱贫,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解决提出了许多扶贫新政策,这些政策坚定了我国脱贫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我国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以扶贫思想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探究扶贫思想的意义、价值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期为扶贫减贫脱贫研究和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基层腐败问题治理。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是扶贫资源能否真正惠及贫困群众的三寸之辖,不容有失。从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基层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突出的腐败问题。产生腐败原因是部分村干部权力观扭曲等主观因素、基层扶贫领域民主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制度因素以及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等环境因素。针对基层扶贫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腐败问题要加强基层干部廉政教育、完善基层扶贫领域腐败预防制度、优化农村基层思想文化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沿革、经验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扶贫成效.在优化扶贫格局、培育多元化扶贫主体、构建动态化扶贫目标、精准化扶贫瞄准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当前,针对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完善扶贫政策,重构扶贫机制,创新扶贫战略,实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回顾、成效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反贫成就,并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构建"大扶贫"格局、多元化扶贫主体、动态化扶贫目标、多层次扶贫政策、立体型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当前,以扶贫标准上调为标志,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优化扶贫战略、重构扶贫机制,包括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扶贫项目选择机制、扶贫资源管理机制、长效扶贫机制和扶贫政策协调机制等,努力开拓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差,农牧业基础落后;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部分农牧民返贫;缺地少畜无劳力,经济效益低等是巴州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创新扶贫指导思想,以开发式扶贫为主要手段;主攻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实施智力扶贫,积极开展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入NGO参与政府扶贫项目是巴州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