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有些企业不惜通过大批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恶意降低劳动条件来实现企业利润,这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建立劳动者解雇听证权能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保护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存权。劳动者解雇听证权的概念界定,听证主体、法律程序和法律后果都是该权利构建过程中要详细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作为10年来最重要的劳动法规,使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果你不想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该怎样运用《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3.
云鹏 《人权》2002,(3):13-17
职业病,被称为工作中的“隐形杀手”,不但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危及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国在各类企业工作的7亿多职工的健康和生命权,我国用了近10年的时间,起草和制订了第一部适用于企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作为献给劳动者的一份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生效。这是继《劳动法》之后,为劳动者撑起的又一把厚实的“法律保护伞”。  相似文献   

4.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劳动合同法》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工会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怎样在实施《劳动合同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地劳动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然而,由于劳动者的弱势与法律在执行环节上的丑陋,现实中,强迫、变相强迫劳动者过度加班引发"过劳死"事件频频发生。一些用人单位以"过劳死"未入法为借口,将"过劳死"拒之于工伤门外。然而,过劳死毕竟与加班、与工作过度劳累有关,那么,法律绝不会坐视不管!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4,(6):5-5
小保:我市某外国语学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前不久聘用了一名外籍教师。并与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了一年因他的就业证到期办不了延续手续,学校欲与他解除劳动合同。可他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他的主张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小明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劳动合同法》对外籍劳动者,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的变革,改变了原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应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工会肩负着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坚持和深化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和完善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体的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协调机制。还要坚持和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地工作与休息,并足额获得加班费等劳动报酬,《劳动法合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均对加班费做出了较具体又明确的规定。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散见于多部规定之中,且延续年代久远,许多劳动者不甚了解。加班费报酬遭受“缩水”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劳动者绝不能一忍了之,因为至少还有法律为我们撑腰!  相似文献   

9.
编前语近年来,为应对新形势,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本刊把采编刊登"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案说法,更好地为劳动者服务。引起了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关注和欢迎。目前,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日益上升,这就更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渠道解决争议。现在,本刊刊登几篇关于工伤方面劳动争议案例,以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它以国家意志把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基础上,既是劳动者在劳动问题上的法律保障,又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公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劳动方面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主体。因此,《劳动法》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劳动领域保护劳动者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的权益与尊严在“裸奔”,只能说明法律保护没有跟进,“法律外衣”没有穿在劳动者身上。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企业常见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1、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的权益与尊严在"裸奔",只能说明法律保护没有跟进,"法律外衣"没有穿在劳动者身上.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体系和谐的前提是社会要和谐。但和谐的法律体系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法律体系本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以来,淅川县电业局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武器,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自身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是新中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在全国大规模展开了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继1996年后第二次组织劳动法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将重点放在了督促解决劳动法实施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制度性、机制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正司法,使劳动法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检查组选取了熏点地区、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促进劳动法的实施。研究修改和完善劳动法律制度.使之成为广大劳动者的“保护神”.成为维护新形势下劳动秩序和劳动关系的“安全阀”。  相似文献   

17.
王希 《前沿》2011,(10)
体面劳动的内涵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它是对劳动质与量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以法律制度来保障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条件。我国已初步形成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我国应从多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建立起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8.
程成 《就业与保障》2013,(11):20-20
劳动者不辞而别,是指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它可以发生在劳动关系建立之后,也可能发生在劳动关系建立之前。现实中,许多劳动者都有过相应的经历或想法,殊不知此举必须承担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法律制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简单地说,劳动法律制度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劳动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制度调整的核心内容。所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其基本内容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使用该劳动并支付工资。从该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合同关系,具有合同之债的财产要素。此外,劳动法律制度也调整一些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是附随于劳动关系发生的。例如,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在…  相似文献   

20.
"能分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是中国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