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经济增长联盟"不仅存在而且十分紧密,这一"联盟"的形成是分权化改革的结果,也是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政绩观的产物,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妨碍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地方政府产生"与市场争利"的寻租与腐败行为,使中央政府遭遇信任危机,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鉴于此,要拆分经济增长联盟,就要构建更加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均衡;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傅强  朱浩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19-30,138
近年来,政府治理机制对于转型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致力于通过中央-地方政府的治理机制来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给予制度因素的解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提出了经济增长解释框架——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认为在强中央的政府主导市场经济中,中央政府通过政治集中和向地方分权,构造有效的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来培育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机制,以“增长竞争型政府”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沿袭这个框架,从市场分割、公共事业缺失和FDI过度竞争三个角度阐述了这种政府治理机制的成本及其在宏观层面的表现.文章认为短期内通过机制补充和内部修正可以维持这种模式指导下的经济发展,长期看来,这种制度框架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由经济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带来的新的制度供给来提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迄今仍未取得明显效果,直接原因就是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担忧一次次地干扰了“调结构”这一长期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别让对经济短期减速的忧虑妨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为此,中央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以过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热情,并引导地方政府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地方政府逐渐与中央政府成为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诸如政绩考核体制和财政分权体制等,给了地方政府在紧缩性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与中央政策博弈的动机;而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惩戒力度明显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博弈动机。本文认为,正是制度供给的不足导致了地方消极对待中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赶超战略的历史任务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行为进入了制度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飞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政治晋升和经济利益,展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竞争,才导致了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1]。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央地关系变迁的产物,因此对央地关系变迁进行研究,进而深入到它的产物——地方政府竞争的部分,就能够深入思考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1952-2007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大大落后于其他先发国家水平.资本深化、结构扭曲、素质低下和制度缺位是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拉动脱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减少结构性失业人数,大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 劳动力整体素质,引导非正规经济规范化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都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充 分就业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秀英 《理论探索》2007,(3):106-108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扩大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就业机会不多,就业质量不高,农民实际上也存在着失业。为此,要改进和完善劳动力统计方式,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体制,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把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结合起来,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相似文献   

9.
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我国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的第三大政策手段.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对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实践的需要.因此,在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现代空间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土地政策在经济增长以及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唐睿  刘红芹 《公共管理学报》2012,(1):9-16,121,122
在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中,地方政府是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所产生的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调整和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促使地方政府增加社会保障开支以促进社会公平。采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的财政开支上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影响;地方政府在回应中央政府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其行为并不同于"晋升锦标赛"所归纳的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一元竞争模式,而是演变为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下,地方政府分别参与不同目标竞争的二元竞争模式。在既往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考察的政治激励和财政激励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结构、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和地方所处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分析提出二元竞争模式以弥补"GDP晋升锦标赛模式"对地方政府行为解释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杨忠民 《理论视野》2013,(12):26-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全面改革的同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仍然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增长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头等大事,也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然而随着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劳动、土地等的要素红利逐渐消退,并出现“边际收益率递减”的现象,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的现代经济增长成为必然选择。实现现代经济增长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相对稳定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其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央—地"关系和地方干部激励机制密不可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在20世纪后2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性"分权"使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行为上具备了较大的自主性。而中央对政治性资源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及其党政领导干部致力于围绕实现中央制定的政绩目标这一过程而持久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经济增长可以视为一种过程产出型经济增长。有效克服其局限并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从干部选任机制、考核评价标准、监察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政府作用存在着密切关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这种关系就更有意义.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基础,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存在着主动性影响.而政府是推动充分就业的主体,它是通过政策调节来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般来说,政府会首选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创业促进充分就业这两种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转移与我国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权分权制度、市场化改革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考核制度构成了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本文将产业转移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分析框架,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力机制.然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地政府竞争诸问题.研究显示:虽然地方政府竞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但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热情有增无减;在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对其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对其经济增长并无明显正效应;市场化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我国官员考核必须放弃“GDP主导型”的政绩考核体制,让地方官员从经济增长的数量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尽快建设城市经济化的评价系统,对于政府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城市经济的发展即要看增长速度,也要看增长质量。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一般涉及:价格稳定度、失业率、财政平衡度、社会公平度等九个方面。本结合中国实际从上述方面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领域传导至我国,对我国出口、投资、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除受到外因作用而放缓之外,还受到我国自身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的制约。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以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重大改革措施,都是通过中央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来推动的。中国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地方政府不断进行公共政策选择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政府主要调节工具的公共政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因此,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经济环境中,扮演着双重重要角色的地方政府,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进行政府的公共政策功能选择和创新,才能确保中央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简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具有一系列“新质”的特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我国政府管理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1)我国政府必须实现从“全能政府”向“公共政府”转变 ,(2 )要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3)应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文章认为 ,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总原则应当是 :“事关全局”的权力属于中央 ,“因地制宜”的权力属于地方。就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模式而言 ,可以从两个层次作不同的考虑 :就经济关系而言 ,应采取“市场关系为主、行政关系为辅”的模式 ;就政治关系而言 ,应采取以“条”的集权为主、“块”上的自治为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劳务开发是地方政府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自发机制发展劳务输出。政府在推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必须分清调控手段的作用范围,在政府部门内按行政规则行事,而对于行政组织之外的市场主体与组织包括带队能人、劳务经纪人、劳务市场中介等应按照市场规则行事,正确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的行为博弈与其外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 ,随着中央与地方分权化的改革进程 ,部分地确立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地位、增强了其独立的利益目标 ,一方面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给定的约束线内进行自主性决策 ,市场主体地位增强 ;另一方面 ,分税制以及财政分级预算使地方政府追求经济绩效有了强大的激励机制 ,地方经济利益增进目标突出。但是 ,地方政府在和中央政府以及企业行为博弈的过程中也已引起了一些外在性问题 ,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