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3,(5):16-16
01中国页岩气开采任重道远英《自然》2月20日中国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竭力发展煤炭燃料,却发现自己坐落在页岩气丰富的矿脉上。其页岩气储量世界最大,甚至超过了美国。一直以来,煤炭燃烧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这种"副作用",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将国家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从4%提高到10%,但其中很多是通过进口。直到2012年3月,中国发现本国的储备有25万亿立方米,因此,领导人决定,  相似文献   

2.
第三季度之后,中国经济企稳,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或者筑底。如果说房地产业的崛起让中国走出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房地产调控绝不能放松的情况下,企稳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国的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呢?城镇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提供投资空间,更可以启动消费。暴力拆迁、赶农民上楼等已经引发很多社会矛盾,所以很多人呼吁放缓城镇化的步伐,这其实是头痛医脚。引发社会问题的,不是城镇化,而是错误的城镇化路线。城镇化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不是为了发展房地产业,更不是为了谋取利润。如果能有更好的生活,农民  相似文献   

3.
财讯     
《南风窗》2012,(23):19-19
消息1制造业利润回升今年以来最为让人忧虑的制造业数据,正在呈现向好的迹象。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0亿元,同比下降1.8%。9月当月实现利润4643亿元,同比增长7.8%,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4.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8,(11)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 一、增加国家收入。中国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收入过低。1978年,中国的财政和税收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和14%,1996年,这两个数据分别降为17%和10%。如此少的政府收入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不相称的。国有企业利润和税收减少构成了政府收入中下降得最大的一块。 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收入是为了让政府发挥更大的  相似文献   

5.
杨军 《南风窗》2008,(18):30-32
根据体育总局规划,到"十二五"初期,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此后将达到3%~5%。占GDP的比重达5%,就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体育,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的用户已超过7000万户,遍布160个国家和地区。据专家估计,5年后全球网络用户将突破2亿。中国用户现已超过10万户,并仍在以15~20%的月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3,(19):14-14
01保护伞下的中国银行业英《经济学人》8月31日"中国的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中国中信证券收购经纪人安德鲁·罗斯曼指出,中国金融机构备受国家保护、免受竞争压力以至于顺境中谋巨利,逆境中不作为。去年,中国银行利润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近3%,而美国银行利润占其GDP比例在近几十年最高也只有1%。中国四大行已然成为银行界巨头,进入全球银行资本排名前十,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南风窗》2013,(1):14-14
1如果真有人利用慈善做违法的事,第一个要抓他去坐牢!—成龙对于有网友质疑成龙慈善基金会违规接收了中国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1800万元的资金,并猜测其很有可能是为了提取10%的管理费,成龙回应称,其慈善基金会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2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改革。  相似文献   

9.
充分就业引起工资上涨是造成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首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利润挤压论"。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思认为,仅仅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出现"短暂"的工资挤压利润现象,而且资本家可通过"增加需求"来提高商品价格,因此"利润挤压论"是虚假的;工人为了更高水平的工资而时刻进行阶级斗争,是明智的行为,是实现阶级过渡的前奏。卡莱茨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基因,并结合对法国"百隆实验"的评估坚决驳斥了"利润挤压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阶级过渡的社会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2,(24)
目前在中国已有辉煌实践的十项人权在下次修宪中应当被增加进去,它们是:生存权、财产权、环境权、发展权、知情权、隐私权、经济自由权、迁徙自由权、平等权,以及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我们承诺的是关税水平五年內由15%下降到1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市场商品的差价仍然很大,作为隐蔽走私的主要形式的价格瞒骗还存在较大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让公平不再“兼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9月份公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就有对中国的地区、贫富差距的描述。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银行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存户手里。这些表明,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聚集在少数人手里。在我们这个正在迈向小康的社会里,“丰裕中的贫困”仍然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关系时,压倒性的主流观点是“发展是硬道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对计划经济下根深蒂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报告还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16,(17)
正01中国电动汽车迎来春天英《经济学人》7月30日在经历了10年的摸索期后,中国的电动车行业近来迅猛发展。去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了美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据预测,在2020年之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将接近50%。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为了推动新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为了进一步落实2001~2010《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精神,参加了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心系新人”健康教育流动课堂活动。并于近日召开了“心系新人”健康教育流动课堂动员大会,中国婚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承诺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达到发展中国家1980年代的平均水平。"到2000年,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从此4%就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情结,或者说一个心头之痛。1993年的4%承诺的分母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4%的承诺再次得到重申,不过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10,(22):56-59
<正>作为一个正在复兴的文明古国,如今的中国无疑是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而当人口老龄化问题向中国走来时,一个"老年中国"也在成真。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53%,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校办产业的高科技迷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是能够挣人民币的产业种子, 似乎都会在高校的产业土地上找到播撒的空间。按照教育部发展教育产业的初衷, 校办产业是为了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 弥补教育经费短缺。从教育部的校办产业理念出发,校办产业的发展应围绕高科技的方向。高校们深刻领会了精神,一面保持着高科技红旗不倒, 另一面非高科技产业彩旗飘飘。五花八门的校办产业点击浏览各大高校网页上的校办产业,业务类型众多。在单一的利润点增长饱和后,多元化扩张一度成为中国企业选择的突破口。高校校办产业也与时俱进地开展了自己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社会差距是好事十六大以后,全世界都关心中国,中国还有没有可能继续高速发展?几乎所有国内外经济学家都给了肯定答案.并认为形势大好。究竟有没有"两极分化"?改革之初。1978年世界银行的数字是,中国10亿人,64%的人是贫困的。而2003年,  相似文献   

20.
陈和午 《南风窗》2013,(7):50-52
未来5到10年,转型基调下的中国经济或将步入中低增速轨道,过去10年支撑经济的行业也将发生一些改变,地产、汽车等传统支柱行业的黄金时期可能不再,现代服务业或迎来高速增长,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也将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驶入快车道,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