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阳敏 《南风窗》2007,(24):30-33
郑永年,浙江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季刊主编,著有《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转型》等。在本刊专访中,郑永年教授着重阐述了2007年改革模式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需要确立面向国际社会的改革"话语"。这一改革话语的变化正在慢慢成型,目前已经包括人本社会主义、民生经济、社会民主、社会赋权、选择集权、社会改革、服务型政府等诸多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9年政府工作重在四点:第一扩内需,第二调结构,第三重改革,第四促民生。可以说,一段时间内摇摆的"市场中国"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已经超越了狭隘的"保增长"。社会各界也应该从最初应对危机的紧张、慌乱中走出来,一起夯实下一个30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生与幸福     
赵义 《南风窗》2011,(6):8-8
又到全国"两会"时。近年来,民生建设一直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生建设作为这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将成为今年"两会"的风向标。十一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就  相似文献   

4.
越是经济困难时刻,人们越是关注政府改革。我们此次关注"小政府大社会"的地方实践,背景也是如此。围绕"小政府大社会"尤其是"小政府",各种观点分歧很大。具体到我们国家,经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单纯从"法定"的公务员数量上看,无论是国别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给人的印象是今天的政府已经是"小政府"。由于在诸多领域政府提供的必要管制、公共服务仍然不足,从逻辑上说,政府改革似乎是从小变大,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2-2
<正>当下,我们急需讨论一下"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动议莫名其妙。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接下来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吗?的确,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日开始,"红绿联盟"政府开始实施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失业金保险改革等一系列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触动了社会福利国家的一些根本特性,在社民党内部及全德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也暴露出在通盘考虑和系统性方面的某些薄弱环节.改革政策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与民生问题是越南改革的重点。二十多年来,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越南改革的成功是由诸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但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与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正确决策,以及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所采取的合理解决措施。本文着重论及三个问题:越南改革的成果与社会、民生政策;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问题;社会中农民与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9)
正2015年,龙岗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确定四批共3209个项目,斥资4.17亿元。龙城街道作为龙岗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同时作为深圳"东进战略"主战场中央核心区的首要街道,2015年分四批共实施290个"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社区民生大盆菜"到底是怎样一项民生工程备受社区居民追捧?龙城街道又是怎样释放"社区民生大盆菜"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集团的积极支持。同时,改革中的一些主要集团也发生着分化和重组。在原有的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等国家集团之外,L69集团、小岛国家联盟等新的集团也日益活跃起来。印度等国家领导的L69集团试图扮演协调各方立场的角色。非洲联盟内部的立场分歧有加剧的趋势,成为影响改革进展的一大变数。美国在这一阶段调整了对印度"入常"的态度,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为此,中国在政府间谈判中宜采取"低介入"的策略,防止安理会改革成为离间中印和中非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模式,分为渐进性的改革方式、自主性的改革,并有强政府的政治保障.所谓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探索的循序渐进式改革.所谓自主性的改革,就是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改革的领导者--中国政府手中,政府能够顶住内部和外部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压力,根据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与需要,自主地选择改革的方向、内容、步骤、方式、力度和时机等.所谓"强政府",就是在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秩序,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政府.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赵义 《南风窗》2014,(6):40-42
<正>中央政府的改革"突围战"已经初见成效,逐步形成了经济增长不滑出下限和持续深化改革的平衡。2014年的政府工作还会继续帮助我们验证这一点的有效性。因此,2014年将是中央政府改革"突围战"的关键一年。3月5日,履新一年的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当李克强做完报告回到主席台座位的时候,掌声并未停下来,总理只得重新站起来,再次向全场鞠躬致意。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10,(6):18-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的双重奏,也构成了不同阶层代表、委员之间议政交锋的隐含的分界线。从"两会"前社会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来看,还有3年任期的本届中央政府的紧迫感十分强烈。可以说,本次"两会"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一个发展是第一要务下的社会改革为重心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李军鹏 《南风窗》2008,(17):23-24
就中国特殊的国情而言,大部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央与地方机构改革的联动机制是否能够确立,取决于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同构"、"上下一般粗"的局面是否能在实质上突破。  相似文献   

15.
赵义 《南风窗》2008,(6):16-19
当执政党体验到中国风险继续增加,首次系统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之后,民生新政就已经不仅仅处在补偿、救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层次上。本届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具体描绘了一幅"五有之乡"(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的蓝图。5年的实践,进一步扭转了"去福利"的劣质改革方向,未来,大量财政投入的去向和具体的路径选择,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问题。随着两会的召开,政治上还权于民、经济上还利于民的民众意愿,日益强烈和清晰。也许,对照其他福利国家的建设历史,把民众的还给民众,是中国式"福利国"起步时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江一韦 《南风窗》2011,(18):20-22
从南京的制度设计思路看,自上而下的考核制仍为官员考绩的程序主体,着重改革的是考核指标,抛弃了GDP指数,突出了各项民生指数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奖惩措施。这是"告别GDP崇拜"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陈统壹 《南风窗》2011,(20):27-28
现在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在宽松的政治社会氛围下,改革还是大有人在的。2011年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朱镕基的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300多篇。新书之出版,"改革"与中国社会矛盾的复杂纠葛,再次成为焦点。时至今日,对于当年的改革,人们仍议论纷纷。《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就对本刊记者说:"尽管近年有些人  相似文献   

18.
张墨宁 《南风窗》2014,(7):44-46
<正>2014年,棚户区改造做得如何,将是考察中国社会变革进程的一个窗口。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政府依然会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届政府要实现不断改善民生的施政目标之一,"补短板"和"兜底线"将是两大方向。这既是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从经济主导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要求。从政府的投入规模来看,基本医疗保障已经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占4%的目标在首提的19年后于2012年实现。下一步的"兜底"将不仅仅是"扶贫",更需要使低收入者具备创富和有尊严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税费"以来,房地产税制改革一直是人们每年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期,财政部原则同意重庆市开征房产税、上海市房产税改革方案已获批准以及今年在部分城市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1,(26):48-49,52
2011年的中国从"两会"出发,迅速展开两条路径。一条是努力体现政治文明,一条是解决"民生"。它们共同的目的地是召唤"人心",为执政,为政府权力寻找道德上的感召力。在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并且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时代,在符合民众期待迈出了一大步后,人们期待再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