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6,(25)
正01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之路将走向何处?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还低于非洲国家,但是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和印度人口数量成为全球第一,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引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占据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60%,在2014年以前也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与印度经济下行,国际能源署预测,假设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无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供求在21世纪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涵义。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石油供求既与全球石油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也颇具地缘政治涵义;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不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和能源政策是当今各国外交的重点,并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能源合作是今后中美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对石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短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渺茫,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荆棘密布。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政治经济情况变化,抓住机遇扩充石油战略储备,扩大国内有效油气消费需求,释放油气消费潜力,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石油工业的不利影响,增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塑造新的国际规范正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的重要内涵。中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努力同时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全球安全型、政治型、经济型和环境型国际组织,后者包括中国主动融入和积极创建的地区组织。研究表明,中国重非正式机制,西方重正式制度;中国重进程,西方重规章;中国重软约束,西方重硬约束;中国重开放性与包容性;西方重封闭性与排他性;中国重多元价值基础上的任务导向型合作;西方重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责任分担。在国际游戏规则的重塑和议题重置过程中,中国应提升嵌入式议题设置能力,增加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的话语权,建立统一战线,推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向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共治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5.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于时语 《南风窗》2013,(5):40-41
能源供应是美国在中东的一项关键利益,但美国在当地的另一项关键利益是以色列的安全生存。美国的石油自给并不能同时保证后一项利益,不足以单独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在新开发技术尤其横向钻井技术的推动下,原来无法开采的大量页岩油气储藏得到释放,造成近年来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强劲增长,以至于在2011年,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石油制品净出口国。按照国际能源署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超过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这一前景不仅将会彻底改变全球能源市场贸易格局,彭博通讯社2月13日甚至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要素配置全球化和分工国际化的结果,是价值增值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体现。在从价值链到国际生产网络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价值链、增值链、商品链和全球价值链四个发展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要素全球配置将会继续推动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分解;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将会成为各国实现跨越式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第三次产业革命背景下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很可能是影响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和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最重要的技术性因素。未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将主要是自主创新的竞争,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将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治理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刘宏松 《国际展望》2012,(5):14-28,142
随着中国国家权力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对国际制度的主动塑造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WTO多哈回合谈判和G20进程为案例,考察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改革倡议及其特点。中国利用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时机",积极致力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倡议。在倡议行动中,中国主张全球治理机制应在不改变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作出适当调整,不谋求对联合倡议的主导,秉持促进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大鹏 《法制博览》2013,(10):68+66
国际经济法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容忽视。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际经济法的出现为中国贸易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石油的求己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纽约期油价格10月15日攀上每桶55 美元的历史高位;美国第二大期货市场芝 加哥期货交易所主管达恩指出,油价可能 进一步升至每桶75美元水平。 国际油价今年以来已上涨了60%,现 仍在持续上涨且预期将继续上涨,这对除 了少数油产国(如俄罗斯等)外,看来都 不是好消息,对中国而言,则尤其是令人 忧虑的趋势。 第一,中国对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从 去年开始,已跃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每 日消费546万桶),超过日本(每日消费543 万桶),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的政治危机吸引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实类似危机隐患在众多非洲国家存在,政治危机背后是经济和社会危机。尼日利亚、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和安哥拉是当前非洲五大经济体,也是中国开展对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受近年来以石油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及全球局势整体动荡影响,五国同样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挑战,需要中国投资者重点关注,尽力规避风险,实现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2.
李意 《国际展望》2022,14(1):135-156
阿拉伯海湾援助国是新兴援助国的重要成员,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贡献与日俱增。援助国的实践服务于政治、经济与文化战略需求,与石油红利、君主制政权、历史地缘关系、伊斯兰文化的宗教属性及地区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从外交战略看,援助政策被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在保持对战略重点区域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向全球扩展,主要体现为团结援助和南南合作;从经济战略看,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和循环利用石油财富,旨在加速推进国家经济多元化政策;从文化战略看,宣扬伊斯兰传统文化中慷慨施舍的精神,达到提升国家地位、塑造地区影响力之目的;从援助特点看,以王室和中央政府主导的援助政策,兼顾双边和多边的援助渠道,援助分配聚焦受援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积极对接国际发展合作新机制。援助不仅通过人道主义援助缓解了贫困国家的发展难题,而且彰显了其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多重作用,与中国深入践行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步入新的阶段,开始寻求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框架下影响国际经济规则。中国在推动多边经济谈判进程、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对国际经济摩擦、能源外交及"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大力践行经济外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交政策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外交面临进一步提升的机遇,同时也必须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兼顾海外直接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从原先侧重于贸易、投资等局部性、领域性问题向体系层面的建构和协调发展,立足东亚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协同化进程,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朝向更为公平、稳定、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格 《当代世界》2020,(1):4-11
2019年,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加速发展演变。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大国之间竞争激烈、博弈凸显,导致国际经济政治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贸易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加剧。全球治理面临突出挑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接踵而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尽管遭遇了各种新的挑战和风险,但中国外交巨轮不为任何迷雾所惑,不被一切风浪所阻,坚定而稳健地沿着既定方向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5.
一、粮食供应稳定:中国的敏感 像诸多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非传统安全课题一样,粮食安全是审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及互动的重要课题。2007-2008年间,全球出现了又一轮粮食危机。其显著表征是国际市场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平均价格翻了两番甚至三番。由于在谷物品种中,玉米、大米和小麦与满足人类的日常营养需求的相关度更高,所以,其价格超常规波动对一些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造成了冲击,  相似文献   

16.
张春 《当代世界》2023,(11):14-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国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动能。“中国倡议”的基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域模块。“中国倡议”为“全球南方”提供重要引领与合作动力,必将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深入正在改变国际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着全球治理体制的合法性、回应性和有效性。当前,问题领域之间分野日益模糊,不同问题结构之间的交叠区域日益扩大,议题联系方式千丝万缕;其次,作为全球问题应对手段的国际机制和治理框架调整滞后;第三,在国际结构“解构”下,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全球公民社会)登上国际舞台,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文以贸易议题和气候议题的“互嵌”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两个议题面临的议题交叠、机制关联及行为体互动的图景,以期描画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治理新方向。本文最后将针对这种趋势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可能方式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等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央编  相似文献   

19.
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深度扩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影响,是全面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使命。在全球环境治理理念的规范性话语塑造进程中,中国不仅要着重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优势,而且要不断优化其国际传播机制、创新其国际传播路径,聚焦全球气候治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全球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实践,不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效果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当代世界》2010,(8):28-30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体系进入了调整与变革阶段,世界各国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导向、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既有共同利益的多边或双边合作与协调,也有利益冲突的经济、政治上的摩擦与博弈,这是现实国际关系形态错综复杂的必然反映。与此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