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家庭"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当前人们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既有积极的意愿,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为建设"两型家庭"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思路,既要制定宏观发展战略,也要从微观方面谋划具体的行动计划。在不断深化人们对建设"两型社会"的认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并把它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总结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和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对于深化对党领导环境保护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因此,我们要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是在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基础上建立的、可以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在观念层面上必须实现由“浅绿色”资源环境观念向“深绿色”环境观念的深化;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实现由资源环境“收益趋小型”思维向资源环境“收益扩张型”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分别以《公约》及《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会议成果文件,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应把握机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田磊 《南风窗》2008,(20):22-25
处在大规模能源开采门槛上的内蒙古,将会是下一个山西吗?还是走出一条真正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开采之路?整个中国如今关心的是内蒙古的能源,就像6年前,关心的是内蒙古的沙尘暴一样。  相似文献   

7.
任丹 《法制博览》2023,(23):101-103
《民法典》明确了绿色原则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抽象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学界对绿色原则的司法实践功能尚存有争议。本文从绿色原则的含义、适用前提、适用方法和产生的法律效果等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对绿色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审查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待构建统一明晰的类案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邢少文 《南风窗》2008,(16):73-74
事实上,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并不能够很快地推动环境友好型制冷剂的使用,而回顾从CFCs到HCFCs的升级,仍然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产主义实践也融入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因此,对"两个必然"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经过艰难漫长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形成了"全能国家型"、"自由放任型"、"社会市场型"、"现代威权型"、"替代主导型"、"现代治理型"等各类特色鲜明的国家治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并不存在统一模式与发展路径,各国应将独立探索与开放借鉴相结合,根据本国国情与历史文化传统构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平衡,提升国家治理效率与效能。  相似文献   

11.
战后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即经济发展同时伴随社会平等化)曾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楷模。然而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伴随经济形势的逆转,台湾中产阶级日益萎缩,整个社会陷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中,社会经济结构逐渐由“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向“中间低,两边高”的“M”型发展,社会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是改革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显著的趋势和特征。相对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福利转型是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与重建。由于我国经济转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而我国社会福利转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总体说来,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是"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同时也兼顾"补缺型"的一些理念和特征,因此可以称之为一种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金砖国家的概念最初来自高盛公司经济师吉姆·奥尼尔,表达了对未来50年金砖国家发展前景的看好,这一信息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两年里,金砖国家经济表现良好,曾一度引发金砖国家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存在"脱钩"的论调。在金砖国家峰会连续召开之后,国际社会认为金砖国家试图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与中国、巴西、印度和  相似文献   

14.
邹志强 《国际展望》2016,(5):113-130
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与"治理赤字",地区经济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覆盖能源、贸易、投融资与发展治理等领域。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与压力仍不断增大。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治理实践在目标、能力、路径、机制、领域和风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中国参与地区经济治理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贸易条件,增强了其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西方所谓中国"搭便车"的指责。"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动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实践进入新阶段,中国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国际合作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21)
正贫困问题是最尖锐,也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党和国家在政治动员之外,还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健全参与机制,正是看到了它的艰巨性。在研究性格理论时我发现了一个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的现象。其中有一种性格类型叫"自卑型性格"。属于这种性格中的"强自卑型"的人,一翻看过去,大多数都是"穷苦出身",或小时候在家里、所在社会环境里受过很大的压抑。在他们的自我、性格  相似文献   

16.
来信     
高超群 《南风窗》2012,(20):12-12
诚然,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逐利的天性伴随着"沉没成本"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中有哪一种不伴随着"沉没成本"?亲身体验过计划经济时代里那惊天的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的更不必赘言。虽然现在我们说计划经济不为社会主义专属,但现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特有模式的过程中长久地在河里摸石头难道不也是无言的"沉没成本"?除了资本主义"不理性的浪费,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天然的资源最佳配置属性,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通过市场的可控"浪费"行为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来信     
《南风窗》2012,(20):12
诚然,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逐利的天性伴随着"沉没成本"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中有哪一种不伴随着"沉没成本"?亲身体验过计划经济时代里那惊天的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的更不必赘言。虽然现在我们说计划经济不为社会主义专属,但现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特有模式的过程中长久地在河里摸石头难道不也是无言的"沉没成本"?除了资本主义"不理性的浪费,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天然的资源最佳配置属性,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通过市场的可控"浪费"行为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王炜 《当代世界》2015,(3):62-65
<正>韩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将推进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国家战略,通过难易相间整体突破、官民并举加大投入等方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努力构筑覆盖全球的FTA网络体系,取得明显效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塑造"。这对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韩国FTA战略的背景和动因韩国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球排名第14位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察了中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中非正规经济的作用。非正规经济一方面被界定为在法律之外的(常常是违法的)但却是货币化的"黑色经济",另一方面又被界定为在法规监管之外的非货币化的和非法的"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文章发现,在一些国家,黑色经济对于支持家庭收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另一些国家,家庭经济或社会经济则占据支配地位。在第三种类型的国家中,正规经济则支配着其他经济。文章研究了哪些民众参与了这些各不相同的经济,结论认为,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对于穷人、老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起到了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而黑色经济则是那些状况已经好转的民众进一步提高收入的选择。文章发现,更大规模地参与非正规经济与公共制度信任的流失和腐败感知程度的提高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认为,法外经济活动会导致对国家信任的下降,虽然这种情况在各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胀猛于虎     
黄靖 《南风窗》2011,(10):99-99
一旦"超市"失去稳定,涨价不止,便会立即切切实实地伤害到广大百姓、尤其是已经生活在崩溃边缘的弱势群体,使其难以维持。百姓生活一旦无着,社会动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