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学东 《南风窗》2008,(23):3-3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正在全球蔓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纷纷表态,世界将遭遇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欧美诸国的救市方案被一些人视作"向左转"、"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盛行全球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体系2008年发生的崩溃,到今天已转变成一场全球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该如何定义这次震撼世界的事件?主流经济学家倾向于把社会看作由走向均衡的总趋势所主导,危机和变革只不过是暂时偏离了正常的、有序统一的体系的稳定状态。但是,社会学家并不会这样无动于衷。我不会把我们当前的苦恼解释为基本的稳定状况的一次性失调,而会将"大萧条"和随后的公共  相似文献   

3.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可能陷入长期动荡 第一,危机凸显金融体系及其"有毒资产"难以根治."有毒资产"指的是表面上仍有价值而实际上将会变成坏账、亏损的资产.如金融创新制造出的各种次贷相关衍生证券等等,不同于正常经营中出现的不良资产,"有毒资产"往往涉及高杠杆金融投机的欺诈骗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时代是公司俘获国家和通往"后民主制度"的时代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自2007年国际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和各国对全球金融的救助会预示着民主政治重新获得超过自由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吗?2007—2009年"大衰退"仍然可能演变成21世纪的"大萧条",现在分析它的后果还为时尚早。然而,当前的危机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和民主的本质的根本问题。官僚国家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的聚合主要与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周琪  齐皓 《当代世界》2011,(9):23-26
从2008年开始,源于美国房贷市场崩溃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都遭受了这场危机的致命打击,甚至出现了国家濒临破产的局面。^[1]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缓解美国财政紧张的状况,奥巴马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国债发行量,  相似文献   

7.
英美发展模式又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起源并兴盛于英国,后由美国发扬光大,是世界现代史上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发展模式之一.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肇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英美发展模式构成了重大挑战. 一、英美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 英美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发展与变化的,主要经历了古典自由主...  相似文献   

8.
徐瑗 《南风窗》2008,(11):62-63
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需要保留资本流动控制,特别是在我国对外有这么大的不平衡的贸易基础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问题已经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于此际,就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安全这一主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相似文献   

9.
沈耕 《当代世界》2009,(10):50-5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蔓延扩散,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进程,致使世界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探讨这次危机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次危机的根源和性质,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经     
《南风窗》2008,(1):10-10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19日与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达成交易协议,将购买后者发行的约50亿美元可转换股权单位,并按照年息9%支付31个月利息,之后中投公司将持有摩根士丹利不超过9.9%的无表决权股份。在次贷危机重创美金融机构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成为继贝尔斯登之后第二家寻求中国帮助的华尔街投行。2007年明,中投公司曾斥资30亿美元购下美国私人股本集团黑石10%的股份,结果在半年内亏损约7.44亿美元。作为中国新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金的1/3  相似文献   

11.
郭凯 《南风窗》2008,(19):14-14
随着美国"两房债券"暴跌暴露出次贷危机深层次问题,外国主要投资人身份也因而揭开。在华尔街,中国国家外储投资资金获得了一个"愚蠢的财富"(dumb money)的绰号。最近,全球投资大亨巴菲特在接受电视访问时,对此则使用了一个更加礼貌的词语,"天真的财富"(innocent money)。巴菲特说,美国国内并不缺乏投资资金,如果是好东西,一早就会在国内的自由市场卖完了。  相似文献   

12.
黄河  Senko Mikhail 《国际展望》2012,(4):49-60,133,139
国家风险指在对外投资、贷款和贸易活动中外国资产在东道国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源于因国别政治或经济形势变化而导致的外国暴露价值的变化。目前俄罗斯有5451.5亿美元外债,已超过了外汇储备。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俄格冲突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多种因素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强烈震荡,债务问题开始凸显。本文将综合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俄罗斯的国家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阶段性特点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发端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市场,此后范围逐步扩大,程度愈演愈烈,至2008年9月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达到高潮。在本轮危机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无一幸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缠绕一起,目前还未见穷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8月统计,全球金融资产损失达到1.4万亿美元,近期IMF又将损失估值调高为2.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莱茵资本主义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政府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阶级妥协让步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福利国家体系,形成了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度过了资本主义的战后黄金时代。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使莱茵资本主义陷入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危机必然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振荡,甚至引发社会普遍的不满和危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在国际上不断蔓延,长期收入处在停滞状态的西方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占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势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  相似文献   

16.
近年全球金融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延伸,其结构性原因是全球货币流动性的过剩和泛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浮动汇率制下的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机制。21世纪以来,发达经济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制度的过度创新,大大促进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可能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但资产泡沫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出现流动性黑洞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导致经济衰退。中国可根据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防范未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自1948年问世以来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连续性,其"社会国家"因素在经历了40年之久的膨胀发展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陷危机,改革势在必行。德国的改革不是要彻底背离原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而是要针对社会国家发展的弊端实行纠偏,矫正"社会倾斜",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德国政治60年发展连续性的另一种形态的体现。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体现出一种德国式的"中庸之道"和"难得糊涂"哲学,其发展进程中的"不变"与"变"是德国政党趋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易宪容 《南风窗》2008,(16):53-53
今年以来,无论是国际油价飙升、美元贬值不止、次贷危机蔓延,还是国内的雪灾、地震,及股市、楼市下跌,都可为中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但是,从最近公布的国内上半年宏观数据来看,国内经济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欧洲政治中,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是欧洲代议制民主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核心政治力量.以议题竞争和选民动员为基础的政党政治,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标志.然而近30年来,欧洲传统民主国家的政党政治却陷入了危机.这种危机,不是暂时性或周期性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衰落.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政党危机的探讨就开始引起了欧洲学界的注意,各种经验性的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欧洲政党政治的生命力已陷入危机的事实,而从最新的研究成果看,欧洲政党的危机仍在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面临着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为了深入研究这场危机的原因、特点、性质和影响以及我国"化危为机"的对策,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宇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