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黄马甲"运动的发生反映了法国社会高福利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国家政治结构的失衡以及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张力,也严重损害了法国的国际形象,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法国积极进取的外交和在欧洲一体化中提供领导力。随着法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回应,"黄马甲"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这场没有中心、没有组织、没有代表的运动也将慢慢趋于尾声。然而,未来是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是变成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依然考验着法国政府未来的内外政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正义观是观照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重要视角。国家治理的目标是超越了"善政"的"善治",它具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率等基本特征,其实现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目的性所要求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在内的多元主体,各主体虽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共同反映了社会主义正义观的人民性。国家治理的客体全面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蕴涵了社会主义正义观的总体性。国家治理的运行需要设计合理而又能够相互配合的治理理念、治理原则、治理规则、治理路径、治理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政治学理论与具体国情来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实质是执政方式现代化;从互联网时代下执政环境的新变化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实现的现实条件;从国内外执政党利用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做法及其相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要求来看,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20日,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政治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中央、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23个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有24篇参会论文被收入论坛文集。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淑真教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治理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出治理困境的过程。从国家建构的三大维度,即政府职能、治理能力与合法性面向出发,比较分析不同阶段、不同遭遇的治理变迁问题,可以揭示出发达国家的现代性困境、发展型国家的包容性困境和转型国家的制度性困境,有助于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理论体系。政治理论的核心关怀是国家治理问题。追溯国家治理如何成为中国国家话语,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与历史逻辑;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而在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中,制度模式选择问题与价值体系塑造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共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部纲领性文件。为什么要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如何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副部长级),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冯俊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1.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努力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对话与协作,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与有效合作仍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关键变量,不仅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主要力量,还事关发展中国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诉求,更涉及新兴市场国家自身发展优势的延续。与此相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既是推动金砖国家强化合作的动力,同时也从经济增速、市场规制、要素配置、治理能力和合作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其合作构成新的挑战。对金砖国家合作而言,推动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渐进式变革"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补位式改革",是现阶段金砖国家合作的必需也是其战略特点。着眼未来,金砖国家的有效合作取决于经济实力、利益纽带、机制建设和行动能力四个因素。其中,经济实力和利益纽带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内核,机制建设和行动能力是金砖合作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2.
11月17—21日,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会议由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朱马里主持。会议讨论了党的十大政治报告、经济社会发展八五规划、至2025年国家发展战略、至2030年国家远景规划的起草工作以及修改宪法准备工作,总结了“三建”(即把省建成战略单位,把县建成全面坚强单位,把村建成发展单位)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3.
巴西劳工党政府实施工农业并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的有质量增长的发展战略,推出"零饥饿计划"、"家庭救助金计划"等一系列减贫、扶贫措施,广泛开展反饥饿、反贫困和反失业运动,注重通过社会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从而建立健全以社会发展为核心,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协调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国应借鉴其有益经验,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公共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公、人民民主参与和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国家治理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公共管理职能内在于社会之中.在国家产生之前,它由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在国家产生之后,上升为国家职能,由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来履行;在国家消亡的过程中,它逐步归还于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它将完全回归于自由人联合体.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演变的认识,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国家职能需要稳定地由阶级统治转向公共管理;二是公共管理主体需要积极地由国家一元转向社会多元,形成多元主体依法共治的格局;三是当代国家治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场域。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网络治理,必须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治理队伍,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科学调控,在"时、效、度"等方面做好社会意识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工作;启动权威的官方"网络百科全书"工程,清朗"词条"空间,满足网民知识需求,实现"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网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国家统治阶段逐渐过渡到国家管理阶段,转而进入国家治理阶段。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空间出现了公域与私域重新融合、国家安全加快转向、公共风险四处潜伏、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等问题。由此,中国网络空间中的国家治理除了要考虑到给予社会足够充分的空间,同时也要能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对社会进行必要的监管,在治理结构上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与协调。中国网络空间中的国家治理主要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参与、多向互动和多制并举的国家治理,可通过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的运用与转化,采用基础性治理、渗透性治理和介入性治理三种方式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也是美国政治生态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热点问题。气候议题的发散性,以及美国联邦制的制度设计和国家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既为美国各层级行为体参与气候治理创造了实践舞台,也为多层级治理理论建构提供了经验素材。在多层级治理理论视角下,美国次国家行为体得以从水平、垂直、等级三个维度,全面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水平维度上,气候行动领先的州和城市向其他次国家行为体横向扩展,彼此直接进行经验交流和知识转移。在垂直维度上,气候行动领先的州和城市自下而上地纵向发挥影响力,并在联邦政府缺位时代之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在等级维度上,次国家行为体受到联邦政府法规和政策取向的约束,既可能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也可能因遭遇阻碍而消极无为。次国家行为体的积极参与有助于为美国国家气候战略提供替代实践和创新,对冲联邦政府"无为而治"的负面影响,确保美国整体气候行动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砖+"合作模式是对全球治理机制建设的创新贡献。机制互动和机制关联理论通过聚焦"机制+",为探讨"金砖+"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用的分析视角。"金砖+"合作模式注重拓宽地域范围,坚持灵活渐进,秉持发展优先原则。中国推进"金砖+"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通过"机制+跨区域成员国"的实践路径,密切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夯实了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体身份认同,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机制。因此,对"金砖+"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制度改革、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需要治理之人,如何遴选治理之人决定着治理是否良政。良政需要科学的考选制度,科学的考选制度需要良政的培育。只有基于国家治理理念改革我国的考选制度,建构国家治理理念的考选制度,以考选制度促进我国的国家治理,才能促进国家的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