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义 《南风窗》2010,(21):2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经过前几年对于改革本身的反思,如今的改革也理应再出发。改革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利益调整,因为"利益比几何公理还顽强"。改革者应该敏锐捕捉有利于转型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包刚升 《南风窗》2012,(7):28-30
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而改革者的智慧体现在能否以恰当的方式启动改革,并逐步把改革导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过程。2012年3月,中国北京,"改革"再次成为"两会"关键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改革"两字。在最后一次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誓言:"为了中国的改茧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对改革的关注,恰恰说明改革出现了制度供给的不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领域从制度、结构到绩效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3.
庄礼伟 《南风窗》2008,(2):40-42
中国当代公共领域的改革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权在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的国家领导人,一种是个性鲜明、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基层"一把手"。目前比较成功的改革者是第一种类型,他们利用自己的威望,利用民众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邓小平、胡耀邦等人都属于这种类  相似文献   

4.
读者     
《南风窗》2008,(3):6-6
解救改革者(2008年第2期《改革者的仕途轨迹》)改革者的形象需要一个去神秘化的"脱魅"过程。持久的改革所需要的能量不能通过少数改革者的人格魅力、素质和意志来获得。改革者的神秘化是由于公众关心改革者身后牵涉的体制内背景,改革者所倡导的改革是否反映体制的走向以及改革者在进行改革后的政治命运起伏所引起的。这表明民众对政治运作的好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渠道的不足。根本上来讲,这是中国久远的人治传统下进行改革依靠  相似文献   

5.
尹鸿伟 《南风窗》2008,(2):22-25
"我要拼了命地干!"高凋亮相云南的仇和,是主政一方的改革者群体中,极为罕见能不断升迁、不断获得新平台继续其改革事业的翘楚。那么,西部的省会城市昆明,对这位江苏来的铁腕人物,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7):19
@马光远:改革还有没有可能凝聚共识?30年前的改革者很多沦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进程;真正希冀改革者却不具有改革的主导权;改革的裂痕远大于共识。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奥尔森所说的"分利社会",利益集团只掠夺、分配财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有制衡利益集团的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7.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7):19-19
@马光远:改革还有没有可能凝聚共识?30年前的改革者很多沦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进程;真正希冀改革者却不具有改革的主导权;改革的裂痕远大于共识。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奥尔森所说的"分利社会",利益集团只掠夺、分配财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有制衡利益集团的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8.
赵义 《南风窗》2010,(6):34-36
没有基层民主治理,就没有成都城乡统筹改革的成功。成都的改革者提出,不要代民作主,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不仅是实践说明的道理,也与改革者的抱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谭保罗 《南风窗》2014,(25):62-64
<正>沪港通的价值并不局限在让A股得以对接资本市场的"国际标准"。一直以来,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艰难的板块。而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改革者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和国际的接轨来实现对内部改革的倒逼。纵观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两种颇有智慧的经验:一是基层和局部的试点,然后全面推广,二是以外部力量倒逼内部的改革。实际上,这两种经验的共同点都是试图寻找到克服阻力的杠杆,把阻力降到最小。改革的阻力之大,尤其以金融改革最为典型,其中,直接融资领域即资本  相似文献   

10.
从长治轰轰烈烈的吏治改革之后,吕日周在新的岗位上展开了工作,很多人对此都有种种猜想,有人说,这下吕日周该安分了。笔者在北京、西安、太原有幸多次接触吕日周先生,看到他活跃在调研的第一线、高校的讲台,继续为改革事业鼓与呼,一点没有安分的意思,深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古仁人之风所感染,他是一位在改革之路上不断蹉跎却从未放弃内心信念的赤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改革者的命运也是中国改革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李克诚 《南风窗》2013,(3):82-84
这几年来,改革难以顺利推进。不改革,是因为缺乏自信,缺乏信仰。有些主要官员没有思想,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掌控能力,怎么会推行改革?另外,改革者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譬如,有人会说你"作秀",会说你想"捞取政治资本"。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4)
正为了推进改革,改革者必须比对手更明智、更有耐心、看问题更全面、犯更少的错误、团结更多的人。美国是一个以实现民主与保障人权自命的国家。它的政治制度要求政府部门,特别是警察,必须遵循法律规范,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美国历史上,警察常常因为执法不规范,例如野蛮执法、刑讯逼供、种族歧视等,而饱受责难。于是,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警察执法规范化改革,力图消除警察知法犯法、野蛮执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再出发     
赵义 《南风窗》2012,(24):42-43
今天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就是建立体制改革协调机制,即对改革本身进行一次改革,挽回改革本身的信誉和公信力。在改革所涉利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最近几次党代会一样,改革同样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执政党的十八大之所以举世瞩目,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们希冀借此观察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势。众所周知,因为社会利益、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既得利益问题,中国的改革事业的确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中,有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有的改革在方向上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传统上形成的单选区相对多数制度并非政党政治时代的产物,由此导致其根本缺陷——无法有效反映政党的实力与影响。尽管该选举制度有助于保证统治的有效性,但由于总是有利于少数大党,选举结果往往很不公正。对这一制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改革呼声也日渐高涨。改革者们提出了一些替代性改革方案,各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倾向于不同的选项。2010年大选,强烈要求改变选举制度的自民党与保守党联合执政;但2011年由其主导举行的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全民公决却被否决。这一结果是英国政党政治结构、国民政治心态、选举制度本身几个层面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共同造成的。此后,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前景在短期内变得黯淡,但是改革的需求仍然存在,各方争议犹存。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林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桂林漓江游览开发总公司进行改制,然而公司改制后竟成了公司董事长崔英智的个人企业。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他以改革者自居,称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改革中的失误,百般阻挠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6.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3):21-22
<正>中国发展的特点之_正是官员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因此一些"明星官员"的仕途走向总会受到公众留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然处于改革阶段,或者说仍然必须依靠强势改革来获得发展的国度而言,身在其中的各种改革者始终无法脱离公众的视线和舆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17.
改革话题一直是《南风窗》的核心话题。上期本刊发表《改革的新动力》一组文章后,又专派记者北上,就有关问题就教于诸多经济学家。茅于轼:改革需要老百姓的努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民主、繁荣、法制的国度,这要靠政府推进,也需要老百姓的努力。认为“改革”只是政府的事是错误的。在封建社会,老百姓要么是“顺民”,要么是“暴民”,从来没做过“公民”。因此,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地方自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方发达国家治理改革的首创者。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借助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启动了自身的变革进程;90年代,它进一步推进了以更新地方政府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运作体系、振兴地方民主、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建立多层级治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分权化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又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调适。制度环境的变化、旧制度的约束以及改革者的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影响英国地方治理改革进程的重要情境因素。英国地方治理制度的变迁路径以有意设计的干预式制度变迁为主。经过30余年,英国确立了多层级治理结构中地方政府的自主地位,形成了治理主体多中心化的参与式地方政治。这些新的制度安排已经开始逐渐成型并发挥作用,但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和政党政治的影响,它们仍处于不断调适之中。  相似文献   

19.
汪华 《工会博览》2008,(8):20-22
广西桂林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桂林漓江游览开发总公司进行改制,然而公司“改制”后竟成了公司董事长崔英智的个人企业。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他以“改革者”自居,称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改革中的失误”,百般阻挠检察机关办案。  相似文献   

20.
石破 《南风窗》2013,(2):42-4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不动不乱,一动就乱",动了哪一个群体的筋都不行。这项改革现在不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因为必须按照上面总的思路、框架来,而上面总的思路、框架还没有出来。17年改革吕梁市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已走过17个年头。从那时起,全市行政机关内的事业人员(工勤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均应纳入改革范围,1997年起,吕梁市人事局试行收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但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