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健 《国际展望》2011,(3):1-10
最近在中东地区发生的变局,由于还没能夺取政权并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因此,就其目前的性质而言,还是称为民众社会运动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当然,民众社会运动也可以逐渐演化为革命,关键要看政局的未来走向。虽然不可否认,中东变局存在着不少外部推力,但根本性原因还在于其内部的结构性冲突,即政治上威权政权的僵化结构、社会上人口增长的能力结构和经济上对外关系的依附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地区冲突解决,从而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将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转化为安全红利。该理念倡导发展与和平的联动性、"输血"与"造血"的两重性、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渐进性。中国在中东"以发展促和平"的实践分为国家和地区两个维度。在国家层面,中国主张尊重中东国家的发展权,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为抓手,通过发展援助等增强对象国治理能力;在地区层面,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促进区域设施联通,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地区和平。"以发展促和平"理念基于改革开放40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5.
邹志强 《国际展望》2016,(5):113-130
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与"治理赤字",地区经济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覆盖能源、贸易、投融资与发展治理等领域。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与压力仍不断增大。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治理实践在目标、能力、路径、机制、领域和风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中国参与地区经济治理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贸易条件,增强了其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西方所谓中国"搭便车"的指责。"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动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实践进入新阶段,中国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国际合作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东非政府组织大致分为,政治伊斯兰非政府组织、世俗性非政府组织、伊斯兰慈善机构、西方化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对中东民族国家的构成、加速中东政治民主化、社会世俗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增强穆斯林国家和民间的交往和穆斯林认同以及实现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泛伊斯兰主义的民族观,削弱了国家层面上的民族自豪感,诱发了中东极端组织的产生,对中东和全球恐怖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政党化、暴力化趋势的加强,也使其非政府性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7.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1):44-46
中国跟阿拉伯国家在去年定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利比亚问题上,不存在中国站队的问题。今春以来,阿拉伯多国政治动荡经久未歇,9月下旬宁夏回族自治区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22个阿盟成  相似文献   

8.
整体外交是大国以多边组织和多边机制为平台,推动与利益攸关群体进行整体合作的一种外交范式。中国对中东国家的整体外交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双边合作型("1+N")、主动接触型("N+1")、地区互动型("1+N+X")和全球磋商型("X+X")。中国对中东的整体外交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开展全方位合作、运筹与大国关系、推动中东国家利益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体现出重进程轻制度、重官方轻民间、重经济轻安全、重微观轻宏观、重中央轻地方的特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推广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中国对中东国家的整体外交既要重视中国参与的多边组织,也要重视既有的双边伙伴关系网,同时还应发挥中国外交优势资源。在整体外交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增强话语权,多渠道推动中国与中东建立更加密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伟建 《国际展望》2014,(3):22-34,154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该国社会分裂,也对地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致使地区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恐怖主义势力趁乱扩张并有向区外国家溢出之势。此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原有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而美俄等大国在中东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互动也对中东安全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东传统热点问题依然是影响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深入转型将成为中东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与中东关系将基于这一趋势而发展,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应以此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东事务,促进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中东地区既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又是沟通东西方联系的枢纽地带。进入20世纪,中东地区成为全球性大国竞相角逐的舞台,致使该地区风云激荡,冲突频仍,长期被各界关注。学术界对中东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持续已久。随着中国与中东地区联系的不断加深,中国学界对中东研究逐渐升温,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的中东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多次访问中东。如何认识这些访问的现实意义,对加深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和立足点没有改变。随着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形势的复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全面加强和巩固同中东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当前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4):78-79
阿拉伯驻华大使们的焦虑,始自中国在中东外交战略不够明朗,而中国的平衡策略使得他们觉得被疏远了。中东现在是越来越走近中国,因此,中国也需要一个"新中东战略"。利比亚新老政权非正常交替,中国反对将此模式拷贝到叙利亚,这对中国在中东的形象是利是弊?中东各方力量又对中国有何期待?怀揣着上述疑问,本刊记者倾听刚从以色列参加完"中以战略安全研讨会"回国的刘康讲述他的中东见闻。  相似文献   

13.
中东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以2017年以来美国在中东实际采取的行动为视角,可以看出美国战略收缩的态势未变,"轻足迹"的战略路径未变,真正变化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特朗普鲁莽的政策风格必然会恶化中东地区形势,使矛盾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东革命之后,频繁的分化组合是埃及左翼政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左翼政党的涣散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它们在议会和政府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左翼政党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政党制度不够完善,普遍存在领导人专权、政党工具化等问题,并且未能解决政治基础日渐侵蚀的状况。其次,左翼政党在埃及关键议题和主张上前后矛盾的做法使之无法取信民众。再次,左翼政党对穆兄会等政治伊斯兰的错误态度不符合埃及的社会实际。最后,左翼政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也未能跟上埃及形势的变化。当前埃及左翼政党尚未能及时解决上述问题,未来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魏敏 《当代世界》2021,(3):46-51
"阿拉伯之春"引发中东剧变以来,美国和土耳其的关系因叙利亚问题、土耳其未遂军事政变、土耳其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等事件龃龉不断,美国中东政策的变化与土耳其内外政策变化的冲突面不断上升,双方分歧和盟友关系裂痕不断扩大.库尔德问题、美国在东地中海问题上的立场、土耳其与俄罗斯走近以及美土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分化等是影响美土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拜登政府表示不会改变对土耳其的相关制裁立场,但应该看到,美土之间的相互需要和共同利益超过了双方的差异和分歧,两国在许多地区和全球问题上仍彼此依赖,双方的战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奉行整体超脱、局部退缩战略,通过组建"中东战略联盟"、扩大军售提高盟友防务能力,以背后掌舵的方式维持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俄罗斯抓住机遇,政治上以"阿斯塔纳进程"和"索契进程"为抓手,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构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欧亚三角联盟";军事上通过扩大在叙利亚、埃及、苏丹、索马里、黎巴嫩的军事存在,打破美欧在中东事务上的垄断权,与美欧形成军事平衡;经济上通过与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中东油气大国合作,构建新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联盟,扩大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美俄在中东地区战略博弈将呈现"俄进美退"的特征,域外大国在中东的经济影响力呈现"亚洲进、欧洲退"的局面,地区大国自主意识增强,中东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17.
晓凡 《当代世界》2009,(2):21-22
岁末年初的以巴烽火,给本就动荡和沉重的2008年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也使2009年的中东和平进程前景更加黯淡。加沙,这块仅有着360多平方公里面积,可能是世界上居住人口密度最大、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土地,再次无奈地承受和见证着无休止的离别、泪水和杀戮。和平与安宁对加沙居民而言,就像咫尺之遥被封锁的地中海域一样,依然那么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中东国家进入艰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经济持续低迷,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率不断上升.与10年前相比,中东经济陷入发展困境,其主要原因包括中东国家粮食对外依赖度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创新创业艰难以及地区政治不稳定等.中东各国政府虽采取多种举措应对困境,但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大中东”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东”一词的出现反映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美国认为它在本地区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为了确保这些利益不受威胁,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除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铲除恐怖势力等方面继续采取“治标”的措施之外,还致力于在本地区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继续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立国18年来,其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个时期,呈现出叶利钦时期的先忽视、后重返,普京时期的强力介入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保持积极进取但力有不逮的曲线。尽管梅德韦杰夫政府继承了普京的外交路线,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力下降,俄罗斯在中东难有大的作为,将更多扮演中东事务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