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的爆发往往伴随着危机信息的传播与扩散,这一过程常因政府信息披露严重滞后导致权威信源出现真空,传媒管制政策的误区造成主流舆论失语,公众急于知情而缺乏回应引发流言产生与传播,网络舆论"把关人"机制的弱化加剧了危机的强度。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切实掌握危机信息传播的话语权;主动设置议程,有效控制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注重沟通协调,重建危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以有效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3.
徐德顺 《当代世界》2023,(12):36-41
长期以来,关键矿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充斥着利益博弈,其中关键矿产资源和关键矿产规则的话语权之争是大国博弈重点。近年来,美西方出于自身产业发展、供应安全和战略竞争需要,奉行所谓的“去风险化”战略,致使全球关键矿产产供链面临深度调整与重构。鉴此,中国应练好内功,提高关键矿产开发管理的自主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关键矿产产供链稳定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关键矿产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苏娟 《当代世界》2013,(9):75-78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日益紧密的交流,中国文化正在逐渐被世界认以和认同,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国际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达、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权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包刚升 《南风窗》2012,(4):40-41
官方统计工作的独立与中立性是保证国家统计数据公正、客观的基石。年关前后,总是官方统计数据密集发布期。就在1月18日,统计数据又一次"打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12月粗钢产量与中钢协数据,前者环比回升1.2%,而后者下降0.5%,反映趋势截然相反。哪个更准确,莫衷一是。有的认为,统计局拿到的是企业的最终数据,所以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高度碎片化是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显著特征。碎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创建之初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团体相互博弈并与政府博弈的产物,政治力量博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左翼政治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右翼丧失话语权的背景下,法国政府计划在优先考虑劳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统一管理、统一缴费、统一待遇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团体对社会保障存在从观念到利益的严重分歧。因此,伴随着右翼的重新崛起,雇主和新老中产阶级的利益上升为主要利益,他们的反对和强大压力最终挫败了建立"统一"制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杨军 《南风窗》2008,(4):26-28
部门利益之争,是物业税方案出台技术问题之外的最大难题。土地出让金的归属问题折射的是央地矛盾,各种税费的测算归拢,又影响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物业税开征绝非一个简单的房地产领域的税费合并过程,而直接决定着诸多现实状况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刘乃强 《南风窗》2007,(15):30-31
"软力量"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两个美国概念的流行,凸显中国目前最欠缺的,恰恰就是独立的观点和话语权。近年在国际事务讨论中,"软力量"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两个流行词,跟中  相似文献   

9.
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在实现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应当的国际责任、积极应对目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然而,当前提升话语权仍然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挑战,主要是话语主体能力有待提高、话语内容有待创新发展、话语平台效用有待发挥、话语外部环境存在一定障碍。提升话语权的路径包括强化话语主体,提升政党形象;优化话语内容,提升话语质量;搭建话语平台,传播中国声音;展示话语权力,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既得利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 《南风窗》2012,(6):61-62
今天说政府部门利益开始具有既得利益的性质,并不是说哪个官员群体已经成了既得利益集团,而是由于政府部门体制原因,造成改革的裹足不前。碎片化的政府权力,是无法真正维护公共利益的,而只能是部门利益博弈以及部门利益和权贵利益结合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许圣如 《南风窗》2010,(7):12-12
<正>"两会"闭幕后的首个工作日,雪后的北京迎来了房地产业的又一个春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调查总队于3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两个月,北京四环以内期房均价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1220元/平方米;而六环以外的房价也首破万元大关。作为统计数据的先行指标和个案基  相似文献   

13.
刘仰 《南风窗》2014,(15):40-41
<正>当科学遇到利益并受利益的主导时,科学发现真理、造福社会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长期以来,科学被赋予了不可抗拒的真理地位。正如上帝不会直接与信徒沟通,科学也不会自己发言,科学话语的权力掌握在科学家手中。当科学界对某个议题有争论时,就会有人祭出"主流科学家"的说法,抢占话语权。在现实中,科学家也是具体的人,摆脱不了与利益的纠葛。我们没有理由假定科学家,哪怕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南极海洋保护区利益相关方地缘政治及国家利益的考量,对"统筹"规制模式和"划区"规制模式的选择成为各方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过程中的争议焦点。两种规制模式的选择体现了各方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速度、保护标准等问题的不同立场。在"复杂机制"理论下,南极海洋保护区存在治理主体碎片化、利益关涉的复杂性,造成制度间相互重叠、矛盾、冲突导致治理低效,体现出南极区域国际层次利益主体多元化造成的治理困境。各方对两种规制模式的选择和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已设立或是将要设立的南极海洋保护区管理的实际保护效果。基于我国在南极问题上的立场、国家利益及南极海洋保护区的规则现状,我国可提倡在"统筹"规制模式下制定总体的管理和监测方案,并对"划区"模式下的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速度和内容施加影响,加强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现实工作中,有利可图的事就干,无利的事就算,不务正业“误”正业的问题,在一些部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些部门领导贪图蝇头小利,部门利益冲击全局利益。对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重视、推三拖四,甚  相似文献   

16.
零售业的革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百货日薄西山2000年对于大多数传统百货公司来说依然是个惨淡之年。经济的回暖和社会零售总额的上升并没有给传统百货公司带来太多的益处。来自内贸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年中,中国零售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平均年增长9.7%;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增长更高达10.1%,如果加上物价负增长因素,实际增长为12.7%,是近年来最高的。然而,新近发布的1999年零售业50  相似文献   

17.
正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专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研究员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里汇集部分要点。——要把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推进,唱好国际传播大合唱。随着中国同世界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的深度融合,传播好中国理念、智慧、方案,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规制权,已经上升为全局性问题。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系统推进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国际展望》2021,13(4)
国际组织与国家行为体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国际组织的运行中,而且体现在有关国家保持或增强制度性话语权的对外战略之中。制度性话语权是一种结构性权力,代表一方通过国际制度框架内的规则、程序以及对规则和程序的塑造,以指引、约束他者行动(或非行动)的能力。作为国际组织的成员,各方的地位和角色、话语权和影响力并非均匀分布于国际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中,各国家行为体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际组织的制度设计、议程设置和互动理念。在上述承载着制度性话语权的不同层面,国家实力因素显然是造成分布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多边外交能力在制度性话语权的形成与分配进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实力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某些特定历史时刻譬如当下的"权力转移"进程中尤为关键,多边外交能力则突出表现为国家行为体进行制度谈判的策略和能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多边外交能力建设,尤其是国际组织中的话语传播能力、制度谈判能力、人员配置能力,保持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与角色实践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被最大多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模式。人类世界是被话语建构的世界,话语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谁主导了民主概念,谁就掌握了民主话语权。2016年美国大选使美国自由民主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为中国建构自身的民主概念、确立中国民主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然而,要想在民主理论领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概念"的要求,中国学者必须了解西方自由民主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了解西方学者构建自由民主话语权与反对人民民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基于这一认知,中国人民民主话语建构必须建立在解构自由民主的基础之上,并对它的核心问题进行有效回应。与自由民主的反人民性不同,人民民主是真正强调人民主权的民主观,是对多数利益的维护,是民主政治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虽是南海争端的非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也没有主权诉求,但近年来在其外交表态中多次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视作自身的核心利益,并借助"东盟成员国"和"中美平衡者"等身份提升其在南海问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既有其多元利益诉求和地缘政治考量,也体现出其相互交织甚至矛盾的多重身份定位。本文从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分析了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并从国家身份定位、利益诉求与外交政策互动的视角,探究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多重身份定位与利益诉求,以期研判其南海政策和中新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