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以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不断升级,并成为影响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俄美双方都不具有"对抗"的主观愿望,特别是俄罗斯暂时也不具备"对抗"的客观实力,所以未来俄美在围绕此问题的博弈中可能会相互作出一定妥协和让步,"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俄美两国的互动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美两国首脑相互释放善意,使俄美关系改善迎来转机。但俄美两国总统所能发挥作用存在差异,俄美对改善关系的诉求和目标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俄美关系改善困难重重。深层对抗依然是俄美关系发展的主线。俄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到拜登执政时期的美俄关系,是全球转型调整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美俄关系的周期性、结构性演进趋势加以观察发现,拜登时期的美俄关系将不同于特朗普时期,但也不会重回奥巴马时期.偏重于首先解决国内问题的定势将对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掣肘,美俄关系也会受到一系列深层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美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互动有所进展,但无法避免彼此对峙施压的局面.美国对俄制裁未有终日,新爆发的热点争议将引发进一步的相互制裁.总体而言,在"前苏联空间"、气候变化、全球秩序构建等问题上,美俄在继续强硬抗衡的同时,也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寻求妥协,以确保实现各自的主要愿景.  相似文献   

7.
美俄关系是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充满了波折起伏。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应给改善美俄关系提供机遇,但因深陷"通俄门"难以自拔,使得美俄关系难以转圜。由于美国不断施压,俄罗斯被迫反击,美俄关系激化的责任更多在美方。展望2018年,国内地位更稳的特朗普与再次竞选总统的普京之间,仍将继续较量,不仅会影响两国关系,而且会对全球局势产生冲击,中国也无法置身其外。  相似文献   

8.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9.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利于缓和美俄在诸如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促进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将对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以及中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只要美国不放弃强权政治,美俄间的对抗与矛盾就不会消失。简言之,美俄矛盾的演变和加剧,实际上是一个竭力维护全球霸权的超级大国与一个正在崛起的有着深刻全球意识的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俄美争夺中亚,是中亚国家独立后展现在国际上的一道风景线,数年间此起彼伏,争斗不止,总的趋势是俄退美进,但2005年则是俄稍占上风.  相似文献   

15.
丁工 《当代世界》2016,(10):46-49
正自2015年11月俄军机被土军击落以来,土俄关系降至冰点。为了摆脱俄罗斯对土耳其的战略遏制,抵消美西方对自己肃清国内反对势力的指责压力,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主动向俄罗斯释放缓和关系的多重信号。但受制于土美传统盟友关系和土俄国家利益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土耳其很难做到"弃美投俄"。  相似文献   

16.
丛鹏  张颖 《当代世界》2009,(6):41-42,55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之一。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频频释放出改善美俄关系的“积极”信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要在考虑互相利益的基础上同美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俄美关系出现回暖的趋势,作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的俄美关系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与地缘战略相结合的视角,对大国角逐中亚的历史、现实与前景进行考察,着重分析各大战略力量特别是美俄在中亚的竞争与合作,探寻大国间的互动与影响。当前的大国角逐既是历史上中亚霸权竞争的延续与扩展,又具有全新的地缘战略内涵,中亚自主性力量的苏醒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地缘战略意义。本文还力图对此种背景下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作出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奉行整体超脱、局部退缩战略,通过组建"中东战略联盟"、扩大军售提高盟友防务能力,以背后掌舵的方式维持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俄罗斯抓住机遇,政治上以"阿斯塔纳进程"和"索契进程"为抓手,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构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欧亚三角联盟";军事上通过扩大在叙利亚、埃及、苏丹、索马里、黎巴嫩的军事存在,打破美欧在中东事务上的垄断权,与美欧形成军事平衡;经济上通过与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中东油气大国合作,构建新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联盟,扩大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美俄在中东地区战略博弈将呈现"俄进美退"的特征,域外大国在中东的经济影响力呈现"亚洲进、欧洲退"的局面,地区大国自主意识增强,中东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俄罗斯前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局长、现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应邀赴美参加小布什总统就职典礼,不料却在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被美警方逮捕.博罗金在俄政治资历深厚,是俄前总统叶利钦的得力助手,也是现总统普京进入政权巅峰的领路人.他的被捕在俄国内乃至国际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拘捕博罗金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和背景,是美将开始对俄采取强硬措施的表现,再次引起了俄美两国的外交风波.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作为昔日大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政局的稳定,对其外交战略也不断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今年以来,从俄乌天然气大战、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邀请哈马斯访俄到普京出访被美称为"邪恶"国家的阿尔及利亚,俄在外交上接二连三地做出了令美、西欧及全世界震惊的举动,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告别过去,大国外交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