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压力?根据生物学家沙理尔所说,心理压力基本上就是生活的波折。也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力与对他的要求有距离时,就会感到不安,从而产生压力。这里说的“压力”,就是指“心理压力”。 现代人是生活在压力之中的。尤其是居住在现代化都市里,繁忙和紧张的生活,使许多人感到有压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压力更大,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把青少年视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人民总是对青少年一代寄予厚望,殷切期望他们能够早日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诚然,绝大多数的青少年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但亦有少数的青少年堕落沉沦,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行为往往使党和人民感到痛心,其父母及亲人感到伤心,而这些青少年自己则往往极度灰心。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体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据有关德育部门对上海市的一所学校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发生各种变态的很多。首先,是在学习上的“厌烦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上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形成恶性循环,从厌烦学习到放弃学习。其二,“焦虑。心理”。有些学生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常因经过努力而达不到预期目标产生情绪上的极端焦虑。其三,是“自卑心理”。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勇气,对前途感到迷茫。其四,“逆反心理”。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产生不恰…  相似文献   

4.
当今青少年是在物质条件十分充盈丰足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为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由。同时,充盈丰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使青少年养成了高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的生活习惯。因此,当今青少年是社会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对当今社会中的生态安全问题负有无心之责。调研发现,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认同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之责,但对这种无心之责却缺乏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自身责任还存在着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和问题。青少年要更好地担当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之责,就必须反思自己的无心之责,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力戒娇骄二气,力戒挑挑拣拣,力戒虚荣浮夸,力戒铺张浪费。这是当今青少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起主体之责的最实在、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性知识了解渠道有限;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基础生理素质依然脆弱;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比例少,有时有的心理问题比例较高,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对当前生活感到不满足,生活满意度总体不高,生活动力有待提升。应加强青少年生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拓展青少年了解青春期发育知识渠道;培养青少年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青少年基础身体素质和疾病应对能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引导,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能力;激发青少年生活动力,调动青少年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积极性;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特点进行精细处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长期缺失,使得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现代青少年学会如何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可是,他们却无力承受生活的挫折,无法理解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广州市团校借鉴历奇辅导教育模式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种模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探索我国的青少年生命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京青少年学生基本生活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一项定量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青少年学生对家庭与父母的态度、对学习与成绩的看法、对朋友的理解、对生活的满意度及未来的期望等基本层面的生活观。家庭价值观念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观中依然具有核心的意义,学习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心,朋友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各种期望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青少年学生在生活观的这些层面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随着自身生理方面的成长发育和心理方面的逐渐成熟,对自我的关注就越来越强烈,使自我意识得到高度发展。当感到胜任愉快和受到别人敬重的时候,自己就会给予自己积极的评价,形成相应的态度体验。这种对个人值得尊重的程度和重要性所做的评价就是自尊。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于自尊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尊包括四个方面:自我评价、自信心、成就感和理想自我。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又包括四个因素:身体和外表因素、能力和学习成绩因素、个人的品德因素和社会交往因素。就是说,个体依据于这些方面和因素来对自己进行评价和认知。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冯花 《传承》2014,(12):140-142
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导致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贫困生群体,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对生活、学习带来严重影响,这往往使他们形成自卑心理。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细心、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心理引导,才有可能使贫困生走出自卑困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青年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性行为日益活跃,由于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性知识,他们中出现了大量的越轨行为和犯罪倾向,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泛滥。很多青少年其中也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性伴侣缺少责任感,对自己和对方的命运和健康不负责任。不安全的性行为和大量的人工流产使青少年的身体和健康受到极大威胁。针对这种现象,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开始了性别教育和性健康教育。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各国的性教育重点和内容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国家对青少年性行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欧洲…  相似文献   

11.
拉康的镜像理论在媒体时代其涵义应得到拓展。青少年对动画的喜爱,促使其从动画镜像中模仿动画人物的语言、行为,从而与动画人物建立某种心理联系。青少年对镜像中动画形象的"凝视",不仅能使其感到愉悦,还能形成某种价值认同,从而使动画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丽 《传承》2014,(8):98-99
通过对山西省3所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存在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采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措施,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成才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动态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不行”的高中生的比率,日本最高(为73%),其次是美国(48%)和中国(37%)。关于学校生活,同美中两国的学生相比,日本学生明显缺乏朝气,比如很多高中生想“逃学”和“休学”。该研究所指出:“日本的高中生虽然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但又没有设法改变自己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帅庆  刘凯 《青年探索》2006,(5):88-91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变迁中出现问题的集中体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多种演化形态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或社会化缺乏效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进而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色情犯罪缺陷人格表现为青少年不正确的需求结构、缺乏正确的社会规范意识以及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时青少年网络色情缺陷人格生成都起到了一定作用,造成了青少年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两方面的缺失,从而造成社会化的障碍,没有将社会抵制网络色情主流价值观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选择的个体意识,对网络色情不能采取否定的态度.为此,我们应根据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快,以低龄化、团伙化和行为不计后果,不懂法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城郊乡镇,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灾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居民亦农亦商,他们常外出经商,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加之城郊青少年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容易受不良诱惑影响而产生不良行为,因厌学而逃学、辍学,混迹于社会。在不良诱惑面前,缺乏拒绝不良诱惑能力是城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小军的父母忙于生意,对小军…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尊重,无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有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使我们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也使我们对生活能有一个美好的心态。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听到不少人对怎样处理好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感到棘手。抱怨甚多。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青年期的众多理论学说中,哈维格斯特(Hovighurst,1972)的"发展任务论"最为引人注目.这种理论认为,青少年要成功地实现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就必须逐渐完成"七大任务".这"七大任务"是:一、对个体自身的身体予以认可在青春发育之初,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自我感觉不良好,总是对这对那的感到不满意.不是认为自己的鼻子、乳房、臀部或阴茎长得太大,就是认为他们长得太小.似乎总是不合标准,不够理想.而他们所谓的"理想",则大多来自大众传播媒体中所塑造的理想形象:身材匀称,美丽漂亮,无任何结构性缺陷,更无伤疤以及"软组织"(flab).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体像"——关于自己的"身体形象",即对自己身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性吏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和正确对待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的文化背景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青年论坛》2004,(2):26-27
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青年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环境缺乏全面的分析与了解。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即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观念、行为构成影响,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监控角度。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从而积极改善其负面成份,是限制青少年犯罪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