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义  彭静 《江淮法治》2009,(14):28-29
原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文峰(正厅级)是牌桌上的“庄家”,大小通吃,可说是只赢不输;他更是权力的“庄家”,主政10年大“赌”特“赌”,结果却“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相似文献   

2.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谈到世界杯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世界杯越来越像一场游戏。”游戏化的特点就是观众的参与意识更强,在观看高水平的比赛时,要尽可能参与到比赛的胜负中去,体育博彩业因此而蓬勃地发展起来。当合法博彩业不能满足部分人的参与要求时,非法博彩业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并愈演愈烈。网络赌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陆中国,并在其特有的神秘外衣下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19,(2):54-66
在故意犯罪的成立条件中,是否需要行为人具备违法性认识,理论上存在争议和分歧,主要表现为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和违法性认识必要说的对立。在坚持违法性认识必要说的前提下,有必要明确违法性认识与我国传统刑法中力倡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关系,即前者指涉的是形式违法性认识,后者指向实质违法性认识。应当以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积极推动和促进中国刑法理论向规范化、逻辑化、科学化、体系化思考方向转型。立基于理论分析和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立法明确性,应当考虑修改《刑法》第14条第2款的规定,增加"行为人不存在违法性认识的,不成立故意犯罪;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内容,以明确违法性认识的法律地位,更好地处理违法性认识错误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理论误把德国刑法中的不法译成违法,于是本来的不法性认识研究在我国转化成了违法性认识研究。本文从德国刑法违法性本来的含义(当与不当)出发,对比研究我国违法性认识研究的现状,得出德国违法性认识相当于我国社会危害性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唐稷尧 《现代法学》2006,28(3):130-136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违法性认识通过对责任的决定作用成为犯罪成立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犯罪构成要件主观罪过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和存在的根据则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认识罪犯思想是有效控制与改造罪犯的前提。认识罪犯思想,首先应把握其特征,坚持科学原则,选择相应的方法,从而科学地认识罪犯。  相似文献   

7.
肖姗姗 《法制与社会》2013,(17):23-24,27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在认定犯罪故意时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这在大陆法系国家乃至我国的刑法界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其中,最为主要的两种争论为违法性认识必要说与违法性认识不要说。随着各种学说的交流深入,也出现了折中说。关于违法性认识中所"认识"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见解,大陆法系国家有违反前法律规范说、违反一般法律规范说及可罚的违法性认识说。我国刑法没有明确将违法性认识定性,但是通过对刑法条文的探究,来表现违法性认识在我国刑法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原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简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唐文峰(正厅级)是牌桌上的大“庄家”,大小通吃,可说是只赢不输;他更是权力的“庄家”,主政10年大“赌”特“赌”,结果却把自己“赌”起了监狱。  相似文献   

9.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这一问题历来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对于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有故意说和择一说等之分。而有的学者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结合起来,采用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择一说。但择一说难免也有其缺陷,有时候并不意味着有了社会危害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就够成犯罪,可以说构成犯罪的动因基于违法性认识,但又不完全等同违法性认识,本文试图用底线这一说法以涵盖违法性认识基础上的足以构成犯罪的主观动因。  相似文献   

10.
不管从何种意义理解违法性认识的内容,违法性认识都不可能是犯罪故意成立的要素.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超法规的、独立的主观要件,是规范责任论的核心.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既包含了主观的认知因素,又包含了客观的规范评价因素.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的判断应该从行为人自身与客观附随的状况两个层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违法性认识,一直是刑法学界分歧较大,争论较多的地方,不知法律不免责,对刑事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刑事法律思想争论的渊源。本文从违法性和违法性认识的定义来着手,对违法性认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研究了违法性认识与社会危害关系和违法性认识的地位,有利于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的理解关于违法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和和必要说两派观点。本文对违法性认识理论的发展、内涵进行分析,并联系我国刑法社会危害性理论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违法性认识通过对责任的决定作用从而对于罪责的构成来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违法性认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兴良 《中国法学》2005,(4):131-141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刑法理论上存在违法性认识要与不要两派观点的对峙。本文对违法性认识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违法性认识立法的演变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性认识的争论。作者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罪责的规范要素, 因而对于罪责的构成来说是必要的。当然,如何认定违法性认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刑法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试图对该问题做一点思考。具体涉及到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对刑法中认识错误的定义问题,其次是对刑法中认识错误的分类问题,最后就是法律认识错误这一层面对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承担的关系问题,对此,从一种比较法的角度,就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对该三个问题的态度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刑民不分"的前现代法律中,"不知法不免责"之"法",主要是伦理法、民商法,"责"则主要是采客观归责的侵权责任.而在"刑民有别"的现代法律中,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法益保护和不法制裁的部门法层级结构和比例分配所决定,客观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以前置法的规范评价为核心,相应地,行为之前置法不法性认识乃主观构...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与一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行为人主观认识发生错误时必然会影响到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作者试图从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认识错误两个角度分析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主张在我国应当肯定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减轻刑事责任,体现刑事立法的公正、谦抑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赵星 《法学论坛》2016,(6):33-40
在违法性认识是否有存在必要问题上,应当采用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区分说.违法性区分说存在其合理性,正确认识违法性认识的理论内核对于正确把握违法性认识意义重大.角色分工的特点决定着行为主体在故意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时,一般具有充分的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构成要件认识错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划分,取代传统上事实认识错误与法律认识错误的分类,代表着认识错误分类功能化的合理发展趋势。但违法性认识错误与构成要件认识错误的界限混淆,对解读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犯罪评价意义造成了困扰。其症结在于,理论上未能厘清违法性认识同构成要件的法规范性要素认识之间的关系。违法性认识错误限于抽象的违法性认识欠缺,不影响主观归责;行为人对不法行为的法规范性构成要素缺乏认识,属于构成要件认识错误,阻却犯罪的故意。贯彻刑法责任主义原则的恰当路径,不是将违法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作为归责条件,而是将不法构成要件的法规范性要素纳入故意的认知范畴。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鉴定的手段应包括专门知识、技能、经验和专门的鉴定设备。鉴定的形式存在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两种。依据鉴定的职能可分为司法鉴定、行政鉴定、社会服务鉴定,三种鉴定结论都是证据资料。特殊专业的鉴定业务,只能由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开展鉴定。应赋予当事人委托鉴定的权力,取消人民法院设立的鉴定机构。建立鉴定人执业保险制度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当前关于图书馆立法的诸多论述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分析,认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对社会成员文化利益应担负的职责,图书馆立法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维护图书馆权益的本身,图书馆法应是站在社会文化、文明发展角度,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文化利益所享有的权利而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