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对浙江农村实现小康进程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首先必须对“小康”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对小康作了阐述;“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进一步规定了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应包括的内容,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因此,我们认  相似文献   

2.
徐静 《当代贵州》2016,(12):30-31
正全面小康既包括物质的小康,也包括文化的小康。因此,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在明确提出耍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同时,强调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这事关贵州全面小康建设大局,必须从大文化建构的高度,紧扣"强"字出实招。成为核心价值的强引领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既要立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贵州文化建设,又要立足于让贵州文  相似文献   

3.
<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即"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从一定程度上讲,只有在精神层面实现了小康,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应包括精神层面的小康。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述的美好社会理想,也是普通百姓对安定、殷实、宽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人民的头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包括政治思想、法  相似文献   

5.
马惠萍 《学习论坛》2003,(11):31-32
全面小康既包括经济的小康,也包括文化的小康。繁荣的文化不仅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外在手段,更是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领域的整体小康。因此,新时期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建立新型道德体系和道德守护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式提出2000年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小康及小康社会的涵义,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将理论界对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介绍如下: 一、小康社会及其指标体系的涵义理论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小康”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代的不同,小康的内涵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我国的小康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它不局限于我国历史上曾提出过的“衣食温饱,安居乐业”的“小康”社会,也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单纯的物质消费水平的高标准。从国内比较,一般指收入达到当前的中等偏上水平,与国际比较,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小康,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指:经济比较宽裕,可以安稳度日。这是大多数人对小康的理解,其语意一般限定在生活水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使用了“小康之家”一词。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党的十三大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  相似文献   

8.
“翻番致富达小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步骤,它集中地反映了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奔小康就要有小康意识。小康意识不仅仅是对美好目标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有的观念、思想基础。在广大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的今天,奔小康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实现自然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变。着眼这一实际,小康意识并不抽象,也不虚无缥缈,它实实在在,有着强烈的现实性。 小康意识就是市场 意识。市场经济是以市场E为基础、为导向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由“吃饭”农业走向效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这既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方法。 坚持两手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它要求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人们普遍体会到精神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又是重要条件。本世纪内实现小康的目标,不仅包含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非常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体现了人民的愿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条件得到改善,必将推进实现人口现代化。而人口现代化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一、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类型或人口变量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转化过程,包括与人口数量、规模直接相关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及有关变量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过去我们讲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是相对贫穷而言的,而现在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社会事业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联江泽民同志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发展要求。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尤其是在城市里,许多人开始觉得生活水平没问题了,但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小康",是指国民经济状态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这在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指标体系。二是"社会",是指整个社会要达到小康状态。这样,小康社会的实现就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等,这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它既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观念,人们越来越懂得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改善自己的形象,已成为一种时尚。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推广健康,提倡文明,提高全  相似文献   

14.
从客观现实来看 ,市场经济过分强化了人的经济和知识的意识 ,忽略淡化道德等其他意识和责任 ,其最大的盲点不是造就了知识上的无知 ,而是造就做人上的无知。市场道德的完善 ,要靠人来完成 ,只有把道德还原为人的道德品性、道德意志、道德责任、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 ,把道德变为自觉的德性人格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宏伟目标 ,从而影响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 ,既由经济决定 ,同样也受到现存人文所包含的情、理、法决定。情、理、法是德性人格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现实维度 ,它们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统筹谋划,选准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促进生态小康建设,推动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规律之真、生态道德之善、自然诗意之美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小康的目标,要求人们一要树立科学意识和生态整体意识;二要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三要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和培养生态情趣。  相似文献   

17.
紧扣小康建设主题强化党建服务意识焦丙英近年来,我们晋中地区各级党组织紧紧扣住小康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小康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对农村基层党建和小康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围绕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着力抓农村党...  相似文献   

18.
首都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弢  孙龙 《新视野》2004,(2):33-35
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应该使用生活质量而不是GDP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客观指标,也应该包括主观评价指标。北京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但是要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达到小康,真正全面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北京市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为此,邓小平构思了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目前,第一步目标已基本实现,2000年能否实现第二步目标是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重点又在80%的农民能不能达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快慢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组织农民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就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是文化小康.文化小康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民主、政治、道德、价值观,即正确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