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生活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学政治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201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将"合格公民"和"公民意识"列入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就是对这种重要  相似文献   

2.
徐龙 《同舟共进》2008,(1):26-26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走过的20年历程,经历了风风雨雨,始终与改革相伴随。企业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离不开改革。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进步搭建信息平台,为公民发展铺就智慧通道。目前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有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我国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政治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学生对政治课认识的影响,兼论我们的对策:开放性教学。 (一) 教育目标不是由教育本身而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健全的体魄外,在思想道德方面则要求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如遵守社会公德,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发展商品经济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民教育的变革客观上已形成与公民文化的协同响应机制,在特定背景下公民文化的维系和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调整教育理念、目标和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或迎合社会思潮;而公民教育的变革则推动公民文化的延续或变迁。美国公民教育史上存在三次改革,从20世纪前注重"价值灌输"、20世纪上半叶以课程为中心的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重视公民参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每次变革都驱动着公民文化的变迁。揭示美国公民教育对公民文化变迁的作用和规律,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从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公民社会本质上是走向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推动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最为直接的力量是渗透着宪法精神的民主财政和法治财政。引导农村走向公民社会的财政对策是:推进农村财政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步伐;积极推行财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  相似文献   

7.
柴一凡 《中国民政》2012,(12):45-46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之一,主要目标是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救灾、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五保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性社会捐助为补充,部门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8.
激发公民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与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让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成为公民的必修课,应改善社会环境、优化内在引领、强化责任教育,进一步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民践行社会责任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国家与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湘莲 《湖湘论坛》2007,20(1):63-65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公民社会是善治的基础,没有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善治;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并推动了善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莘子 《中国妇运》2010,(5):45-46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公民自主意识日增、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志愿精神广泛传播,中国的公民社会迅速成长。公民社会是由西方引进的概念,指国家和市场之外所有社会组织和民间关系的总和,主要是由自主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公共治理主体的公民和非营利、非强制的社会组织自愿组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公民社会逐渐显形并走向成熟.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愈益凸显.公民教育作为公民社会建构与成长的重要基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內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切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敏 《人民政坛》2008,(11):37-37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笔者认为要在“四个并举”上下工夫。 形成思想共识和创设社会环境并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氛围.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当前,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增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法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政府主导的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学校的基础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及推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宣传倡导,是实施法律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失业、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从1951年起我国就建立起以劳动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  相似文献   

15.
樊桂清  陈昀 《前沿》2005,(2):71-73
在我国科技、经济和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 却出现了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这是由于教育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而造成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又过于功利化。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这个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时代要求教育为之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 公民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初步提出了几点实施公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2.任何公民,非经定或者受逮捕。决定,并由批准或者决 执行,不耳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和通信 受法律的保护。 4.劳动是一切有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公民从事劳动。 5.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和的保障。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或者丧失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帮助的权利。 7.国家和社会保障军人的生活,抚恤 家属,优待家属。 8.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和其他有—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9.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等方面全面发展。 10.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实现了法国学校教育的世俗化,从此公民教育就成为法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SO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和青少年非法行为的增加,公民教育便更加受到国家的关注。重视公民教育甚至成为密特朗教育政策的重要支柱。密特朗时期的一位教育部长在谈到学校教育的职责时就曾经指出:学校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具有能力素质的劳动者,还在于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有四项目标,概括地说,它fi]是:培养公民正确的思想态度;培养公民端正的行为品格;培养公…  相似文献   

18.
姜川  卢文忠 《理论月刊》2008,(1):181-183
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政治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公民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结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单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初二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初中二…  相似文献   

20.
黄艳娥 《求索》2012,(9):254-255
现代公民意识理论最早始于西方,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也形成比较系统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西方的公民意识教育,强调通过公民参与和公民实践来进行,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其特点是广泛的参与性。国外公民意识培育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二是公民教育与各种信仰相融合;三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