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卫东 《法人》2015,(2):21-23
现代国家治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构建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统一的法定秩序,或者说要构建一个法律共同体,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就是法律秩序的一元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中央全会的方式专门讨论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整个工作的重点会在法治秩序的构建方面,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和作为。甚至可以认为,如果说过去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在未来的30年可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强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法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提到建设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时候,常常会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那么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行政法治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是一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法则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法治和现代经济的条件下,行政法治建设的状况,无疑标志着一国法治、民主和文明的状况。一、我国对行政法概念的界定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被人们称之为“历史性审判”的克林顿绯闻案或弹劾案早已落下了帷幕,但值得人们回味的却很多,尤其是对现代法治的思考。本文认为此案中体现出的权力制衡、程序的完备、媒体的监督、人民利益至上、人性假设及党派政治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现代法治的合理性或局限。这对正在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我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赖虎 《中外法学》2011,(4):681-694
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时间观类型。它们分别契合于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在社会秩序方面,循环时间观具有现象化、整体化与永恒化的倾向;而线性时间观则具有本质化、个体化和即时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分别呈现于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之中。另外,在古代法律中,有关时间的内容是以循环时间观作为预设的,而在现代法律中则为线性时间观。现代法律作为法治的制度规范,其线性时间观预设也构成了法治的时间观预设。对法治的认识,有必要从时间观,特别是线性时间观的维度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社会 ,神治、德治和人治都逐渐失去了基础 ,法治成为主要治道。现代法治在消解社会冲突与整合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法治自身却存在以下五种困境 :封闭与开放、内信与外迫、确定与无常、普适与特惠以及规则与事实。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 ,组建自愿共同体 ,走向共同体法治。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法治,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依据法治规律所创建的现代治国模式。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目标的引领下,准确把握并努力创造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动力体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法治道路,对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法治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现代性观念、现代法治以及两者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 ,现代性观念是存在问题的 ,它遮蔽了社会历史变化的相当重要的复杂性、多样性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建设方案出现片面的、直线的、纯粹的理解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建设方案的“他者”要素视而不见。尽管“现代法治”作为观念在当下中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 ,而且 ,对法治现代化的总体建设方案大加批评也是徒劳无益的 ,但是 ,在“现代性观念”操纵下的“现代法治”观念 ,依然需要我们对之作出某些“诊断式”的分析说明。“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谋”关系 ,对此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进行诊断式的分析 ,并不是反对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推进 ,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有益健康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法治,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依据法治规律所创建的现代治国模式。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目标的引领下,准确把握并努力创造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动力体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法治道路,对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法治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佳蔚 《法制与社会》2014,(11):245-246
电影《被告山杠爷》中具有法律争议的情节折射出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种种冲突,这是由于现代法治根植的土壤,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等都与乡土社会的治理是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冲突可抽象为司法与行政、礼治与法治、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冲突。协调这些冲突需要以解决纠纷为中心,重视民间法的力量,关注村民的法律创造力,并用反司法理论治理基层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一环。当代中国的乡村法治包含着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三个并行交互的进程,但三者呈现不同步、不协调的内在张力。鉴于中西古今的多重话语体系影响,乡村法治在理论上呈现出内生与外嵌,自主发展与外来思想、制度引入的角力与融合等多重景象;在实践层面上表现出对发展焦虑以及治理困局的积极应对和艰难探索。为此,对我国乡村法治的考察和实践推进,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三农”或乡村振兴这两个大的框架下进行,最终实现法治与“民情”的内在契合。对此既不能无视“民情”用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乡村法治,也不能坐等“民情”的自然变迁,而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下,积极推动现代乡村社会的构建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实现“强国家-强社会-强治理”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1.
律师是市民社会最积极最富活力的力量,与公、检、法共同构成推进社会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四个车轮。虽然律师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任何社会都不能低估一个强有力的、勇敢的、独立而义受尊做的律师行业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高尚而义必不可少的行业,这是我们已经意识到的保持我们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所不可缺少的行业。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精英,律师在保障私权,维护私权,使公权和私权逐步趋于平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治以民主、公正、维护个人权利等为特征 ,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涉及法律问题时 ,不自觉地违背了现代法治精神。剖析传统法律文化 ,澄清意识 ,重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现代法律文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当下法学界讨论近现代法治的传统定要追溯到古希腊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古希腊文明中相当一部分是与近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的.即使古希腊城邦有着较充分的民主,但还是和近现代法治社会相去甚远.古希腊文明与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传承关系是西欧资产阶级制度确立过程中人为有意架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种新兴制度有一个合法性的根源,也是为了突显西方文明对于其他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军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公民身份。其次才是他的军人身份。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军人的公民身份重视和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就阻碍了人们在评价军人的公民行为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也本着现代法治精神去衡量。现代法治精神追求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由于社会的舆论倾向没有把军人的公民身份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要求每一个参加法律关系的人,都应当对其行为负责。法律责任作为法律义务履行的保障机制和法律义务违反的矫正机制,其合理与否及合理性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法治的有无及法治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法律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法治的国家均应注重公民的法律教育,加强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法律教育是国民的重要方面,在当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实现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法律教育在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后记     
本刊 2 0 0 1年第 5期曾编发过一个“法治 :制度与技术”专栏 ,其间的 4篇文章涉及的主题 ,都是所谓民间法在现代法治过程中的命运问题。而本期则以“法治 :理念、制度与技术”研究专号的面目呈现于读者诸君面前。编辑一个关于“法治”研究的专号 ,是我 2 0 0 1年帮助本刊主编王人博教授选辑理论法学和宪法学方面的文论后一直挥之不去的念头。这个念头 ,不仅可以溯源于我本人对法治问题的独有钟情 ,而且也与我对 2 0 0 1年中国法治问题所面临的语境的观察有关。前者自不必多言。后者中之紧要处 ,如某些流行的话语对法治的或许是不经意的冲淡…  相似文献   

18.
, 《法律与生活》2012,(21):62-63
摘自:《法治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陈俊涛 出版:法律出版社 在现代社会,法律就像空气和水,是生活必需品。而所谓的法治,其实也只是一种大家都依法办事的生活方式。法治,是我们的追求,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归宿。法律距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近。从"私人恩怨"到刑法处罚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实践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责任,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这一切都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现代法治观念,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在晚年的口述史中,吴敬琏说,进入21世纪之后,他主要关注两个命题:一是如何建立一个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抉择。也许正因如此,他继“吴市场”之后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吴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