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育和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 ,具有各自独特的教育功能 ,德育“晓之以理” ,美育“动之以情”。但它们作为教育有机体的组成部分 ,其功能又有一致性 ,美育和德育都是专门指向人自身情感、思想品德等主观精神状态而进行的教育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美育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的。美育虽然主要表现为美的形式和情感教育,但却同时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在现代文化人格的培育过程中,美育的这种综合协凋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1.美育具有启智增识的作用。 美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活动,能帮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认识,美育是提高人的才智素质的重要方式。美育的内容博大而精深,从哲学意义上的美,到艺术意义上的美,到自然意义上的美,无一不是深厚文化的结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尔德·加德纳在他  相似文献   

3.
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道德影响的活动。儒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厚,其中对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了自身独特的结构体系,从而使以德治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儒家德育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本文试图对其评析,或许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及公民人格、素质的塑造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儒家的道德教育方法,是通过“外在的教化”以达到“内在的修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说,是通过施教者的言传身教、社会环境的习染,使被教育者接受既定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4.
本文本着让德育回归生活的目的,主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浅析了高校德育内容中的“四最”,笔者认为这“四最”分别为:最首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诚信教育;最基本的是社会公德教育;最与时俱进的是环境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校美育教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美育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人生教育方式,德、智、体、美各方面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高校应运用不同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教育和培养,使其了解美、懂得美,从而奠定感受美、创造美的良好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坚持“德、智、体、美、劳”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有力措施。其中美育在陶冶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情操,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方面,有着其它方面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的内容与形式,就中小学教育而言,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两科。而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音乐、美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宋琳 《工会论坛》2007,13(5):117-118
美能储美,美能育德,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强力的手段。在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往往同时也在进行着道德教育。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冶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冶的作用,叫做美育"。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和塑造一种感性、情感能力和态度,按中国美学传统的说法,也就是陶冶性情。"[1]  相似文献   

8.
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对公安大学生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德育无法取代的。德育偏重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美育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关育通过与心育的相互促进实现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美育是人格养成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大功能。其中个体塑造是基本功能,即以具体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对公安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独特。公安院校开展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应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以感性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为切入点,以建设公安院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归宿。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以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要立足“语文本体”,渗透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要立足“教育本体”,贯彻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要统观“语文教育本体”,促进“语言的智育、德育、美育”和“文章的智育、德育、美育”以及“文学的智育、德育、美育”三者前后相承,经纬相织,华实相胜,从而浇铸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国家教育方针中规定的诸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将美育渗透到德育中,以美育人,以情盲人,使学生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部队青年“四有”教育是部队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想使这一教育开展得卓有成效,抓好美育,使其相得益彰,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如何抓好“四有”教育中的美育,使“四有”教育更具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美能使人情涌、心动。对青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青年学生识别美、丑能力 ,以美育铸造学生的美德 ,以美育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知识的殿堂 ,引导学生炼就健康的体魄 ,使青年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她所提出的关怀理论被世人所熟知。她在关怀理论中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强调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等重要教育思想。其核心部分一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本文基于女大学生的德育现状,结合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女大学生德育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德育模式、情感教育、生活德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注重培育国民"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注意多重德育方法的运用,法德结合,以法律促道德;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道德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成功的道德教育经验,并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话题。任何对道德教育的探讨,都应该涉及责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教育实际就是责任教育,就是教人负责地去行动。责任教育应以主体发展性德育观为指导,责任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责任教育应该注意层次性,在内容上循序渐进,责任教育应以角色认同为切入点,强调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美育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能启真,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美能储善,提升人格境界,从而促成人格的完美;美能怡情,使大学生心理结构保持均衡。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网络美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内容及目标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德育中长期积累的观念却使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的贯彻。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德育的内容,并总结出一套德育的原则,如立志有恒、学思结合、克己内省、改过迁善、慎言敏行等,这些道德教育原则为今天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我省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能理性地面对网络,但也有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青少年的网络本质观基本是正确的,但对网络的使用存在偏差;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真实世界有着不同的表现。问题的原因:道德教育主体比较单一,未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德育合力;网民教育还未真正纳入教育体系之中;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现实道德环境的缺失。我们认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主体应三者并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应具体化,突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中介开展德育活动;道德教育方式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道德教育体系应有系统性,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其它领域的支持、需要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支持、需要德育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