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论述了为泄愤窃取他人手机的行为如何定性,从而能界定了盗窃罪和故意损坏财物罪时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界对“秘密窃取”的不同解释立法上至今尚没有对“秘密窃取”进行解释,但在理论界却有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秘密窃取指行为人乘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经手人不觉察,偷偷地窃取公私财物。第二种观点:秘密窃取指行为人采用不易被财...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中,秘密性一直是作为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并且被按照通说来普遍接受和一贯奉行。但是,“平和窃取说”对“秘密窃取说”的通说进行发难,这给理论乖实践中认定划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界限带来冲击。本文认为,“平和窃取说”没有实际上解决盗窃罪和抢夺罪的界限。秘密性仍然应当作为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读了贵刊刊登的讨论案例后,笔者认为,罗某的行为宜定盗窃罪。一、罗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从客观要件看,罗某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主观上自认为不会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发觉的方法,暗中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纵观罗某行为的全过程,可...  相似文献   

5.
王泽 《法制与社会》2016,(5):254-255
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依然采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即盗窃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只要行为人自认为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就是秘密窃取。基于目前理论上对秘密窃取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够清楚,本文首先对秘密窃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梳理。关于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开放性的探讨,肯定了理论上承认公开盗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的本质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三个罪名的主要区别是暴力程度和暴力对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按照通行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从定义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盗窃罪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目的犯,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不是。然而笔者以为,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刑警与科技》2006,(9A):100-100
美国国务院准备在8月份正式发行“电子护照”,但一些隐私保护主义者和安全专家们担心,电子护照中的信息会被窃取。  相似文献   

8.
7月5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为境外窃取刺探中国国家机密,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其中包括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澳大利亚籍中国裔人士胡士泰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五)》的立法缺陷及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法修正案(五)》的缺陷有:遗漏犯罪行为,用语不当,交代不明,将未修改的大部分内容照抄。对新增犯罪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过失损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传统理论认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须具备“秘密窃取”行为。但这种观点不仅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不符合司法实践。“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的本质特征,而只是一种最常见的平和取得他人占有权的方式。窃取行为并非仅仅局限于“秘密”,基于“秘密”之外的“公开”完全可以成为窃取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把阮、郑等人的全部犯罪行为贯串起来分析,都是为一个“骗”字而行动的。应当认定诈骗罪。一、从窃取空白提货单这一行为分析,阮、郑等人为什么要窃取空白提货单,不伪造提货单?其用意在于让仓库发货者看到这是他们本单位自己印刷的提货单,是真的而不是假的,不去怀疑他们。这一窃取  相似文献   

12.
一、网上行政安全的重要性 网上可窃取行政权力。政府上网以后,虚拟网上政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正如罪犯可以从网上银行窃取金钱一样,罪犯也可以在网上窃取政府权力。网上政府只认数据不认人,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罪犯通过窃取相关的数据密码,获得相应的权力,然后进行非法操作,后果将非常严重。曾经有过一则报道,1995年美军曾举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勇士”的演习。一名空军上尉从一个普通的电脑商店里购买了电脑与调制解调器,然后通过电话线连上了互联网。不到几分钟,由他下达的命令便进入了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小民的卑微     
郭健鹏 《政府法制》2009,(17):12-13
近日读报,见报上有新闻说: 市民任某开着自家的昌河车偷偷去街上拉活,被城管执法部门查获,昌河车被暂扣了。任某夫妇听说违法营运要罚款,就想偷偷将车子开走,结果被发现未得逞。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任某夫妇以秘密行为窃取被行政机关扣押的车辆,且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两人均获刑一年零六个月,分别处罚金2000元。  相似文献   

14.
魏韧思 《法制与社会》2011,(33):133-133,137
本文指出对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后尚未逃离物主控制区域时被抓捕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未遂,综合全案衡量其是否属于“情节严重”从而判定是否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刘永艳,欧琳译第三十八条窃取商业价值行为人窃取权利人的无形商业价值,对权利人在商业关系上造成损害的,仅在下列情况下对权利人所受损害承担责任:(a)依本法第三十九至四十五条规定,行为人须对其窃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7,(9):4-8
2005年7月,如皋市江安医院药剂师张元君向如皋市劳动局举报其所在单位骗取医保,为了调查取证,他私取了250份处方。在举报后15天,他被单位以“窃取医院处方”等四条理由而除名。为了“正义”,也为了生计,他走上漫漫的申诉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在盗窃罪上主张秘密窃取说,遗憾的是,不少教材采用该观点时用主观秘密性作为判断盗窃罪有无客观秘密性的标准,由此招致了批评。张明楷教授借鉴德日刑法理论,提出了平和窃取说,并对传统的秘密窃取说展开批判。平和窃取说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在运用历史解释、比较解释方法方面并不成功,对其自身衍生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理想,不宜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所接受。在我国目前的刑法语境下,秘密窃取说具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保密风暴     
7月初,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4人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窃取中国国家秘密拘捕.  相似文献   

19.
窃取汽车号牌后隐匿并向车主索取钱财的行为,由于其窃取的对象较为特殊,每次索取的数额又往往较小等因素,司法实践中在定性和处罚上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从一起典型的案例出发,通过对汽车号牌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机关证件、盗窃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牵连关系以及单次敲诈所得数额是否可以累计计算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此类行为定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黑客窃取央视主持人“不雅照”被判5年 31岁的黑龙江男子夏云涛被海淀区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8年11月,被告人夏云涛使用非法手段侵入央视主持人马先生的个人电脑,获取马先生隐私生活照若干,并以发送到互联网上相要挟敲诈马先生26万元未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