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玲 《团结》2002,(4):32-33
“文化台独”是“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为深化“台独”的社会影响,扩大“台独”的社会基础而制造的一种“去中国化”的运动和思潮。主要目的是造成“台独”的文化认同。 “文化台独”作为“台独”运动的软件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民进党突破“党禁”之后,“文化台独”活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彭明敏的“台湾命运共同体”,到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再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台湾主体性”。这些人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文化”的实质与属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政治文化”的实质与属性马文辉一、“政治文化”的实质“政治文化”的实质,是“政治文化”最根本、最深层、最终极的规定性。它规定、决定着“政治文化”的性质、属性与特征,关系着人们对“政治文化”的认识、理解、评价和借鉴。1.从“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原因上...  相似文献   

3.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4.
钱穆以“扩广群”、“历永世”为原则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中国、印度、欧洲三大文化,分析了中印欧三大文化的个性精神,指出文化个性决定于环境,并且从文化个性的角度得出了“中国文化最优论”的结论。钱穆的世界文化个性思想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其对文化个性的概括显得不充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脱离了社会生产方式;“中国文化最优论”也只有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评价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有领航、民营及中小文化企业成为“走出去”新的生力军,发达地区和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占比较大,发达国家依然是“走出去”首选目的国和地区,而新兴业态类文化企业“走出去”成为亮点,出口模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存在诸多问题,如:“走出去”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渠道狭窄、平台薄弱;“走出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及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要在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文化企业对外贸易的涉外桥梁,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与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法制、人才等支持体系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阎 《学理论》2024,(1):14-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融通四方、传达善意”的文化情怀、倡导“和“”德”的文化态度、秉持“人民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为建构民胞物与、追本溯源的中华文化体系提供了准则和方向,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理论定向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和”文化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智慧,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丰富、升华了传统的“和”文化。“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至今仍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依据国内外具体实际,审时度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吸收了传统“和”文化的有益营养,形成了以和谐、和解、和平为鲜明特色的“和”文化理念,它是传统“和”文化的现代新生。弘扬“和”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树立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把弘扬民族文化,服务牧区群众作为重要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唱好“重保护”、“广活动”、“出精品”、“促发展”四步曲。  相似文献   

9.
枣矿集团按照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总体思路,以塑造员工共同价值观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三化”(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三个亮点”(质量标准化、文化铸魂、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独具特色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先后荣膺“全国典范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0.
邴正 《理论视野》2009,(9):28-2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与研究的历程足以证明,历史的发展变迁,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改革开放,欧风再次东渐,国人或耳目一新,或忧心忡忡。于是,中西文化之争再起,传统文化在“反思批判”与“儒学复兴”中升降沉浮。“文化危机”、“文化断裂”、“文化重建”之说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文化维度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导向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要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文化使命,必须在由价值主体性、价值正义、价值全面与可持续实现三大基本原则构成的文化维度内进行。同时,价值理论与社会发展观的科学建构、现代市场经济文化内蕴的发掘与深化改革、良好的社会文化约束机制及“刚性”文化力量的建设、社会个体价值认同的强化及“柔性”人文环境的培育等途径汇聚成了现代市场经济转向“文化”型经济的基本轨道。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科学与否、先进与否 ,是衡量这个政党执政能力、特别是文化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 ,必须大力提高先进文化建设能力。为此 ,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理论 ,其核心要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 ,即“一元”指导 ,“二为”方向 ,“三双”方针和“四以”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关系清晰地把握“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当前社会变革期中的发展现状,了解它们间的互动影响及其今后的可能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时下各家对“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这两个热点的研究,所持的参照系和操作方法的各异,不免造成各人对一些概念、解释上的歧义与含混,故此作一些适当的陈述与廓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强国”是天下胸襟的境界 “文化强国”的战略作用于教育的发展,首先设计的就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价值模式和“四育并举”家校合力的文化发展实践。其次设计的是家庭文化育人秉持父亲文化方向导航和“道”的引领,坚守母亲文化“德”的智慧行为浸润,家庭成员坚定各自要履行的隶属责任,以此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倡导崇德瀹智、诚信认真、包容仁慈美约家庭文化的德辉。正是“文化强国”的天下胸襟淘尽愚昧短视,永恒人性美德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毛泽东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践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融合性、创新性与多样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等文化创新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化创新的方法论原则坚持辩证态度,注重批判吸收,强调创新创造,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毛泽东关于文化创新的方法论原则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是培植文化沃土的先行条件,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迟滞在我国形成了文化的“二元”结构特征.梳理探讨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认识举足轻重.从体制机制、职权分配、受体观念、载体流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体制机制的掣肘、组织职权的“越位”与“缺位”、文化受体观念的断层、文化载体的流逝等共同促成了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衰弱.要解决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解决文化生态存在的问题是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8.
朱升波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未来商战的决胜之道,已经不可逆转地从企业建设的“幕后”走向“台前”.因此,“以人为本”、强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唯一适用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导入“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视角,借鉴生态学思维从“道”的高度追问其哲学内涵,从“法”的维度践行其“硬性”保障,从“术”的路向研究其落地,并基于全球化视野塑其“道、法、术”的三维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改名现象” 从1992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省、市、行业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类刊物纷纷更名,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不大不小的“改名热”。 改向哪里?从已经改名的刊物看,出现了众多的诸如“企业瞭望”、“企业大世界”、“企业经济与文化”等名称,但更多的改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导刊(报)”。改名的一个共同走向是尽量将原来刊名中“思想政治工作”字样去掉。 这种“改名现象”,在思想政治工作刊物领域产  相似文献   

20.
刘宽忍 《民主》2013,(3):13-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章阐述,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个关键、四项任务”。“一个中心”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条道路”就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个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