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至今,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当前的地缘环境。一、地缘政治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欣月 《世纪桥》2008,(5):146-146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经历了深刻调整。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年轻的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重大,其建立将为中国构建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哈区域合作的桥头堡和以国际河流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伊犁河开发应放眼于国家根本利益和地缘安全,围绕两国关注的重大地缘利益(政治、经济、地缘安全利益)开展积极务实的流域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最终形成了关于国内形势和格局走向、战略目标、战略性质、发展方向等地缘战略。作为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中共在七大上制定的地缘战略也受到诸多外部政治力量的制约。这些外部政治力量主要包括:国民党、汪伪、美国、日本、苏联。这里仅介绍美国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发挥地区地缘战略及经济互补优势,形成实力强大的东北亚经济板块,已成为东北亚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因素却制约和影响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在区域合作中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6.
部分西方国家热衷用地缘政治扩张解释中国"一带一路"实践,研究综合跨学科理论探索"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可能性,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一带一路"并非地缘政治扩张,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通过点上集聚、线上畅通、面上联通、型上成势构建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平台,通过发展新型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7.
黄凤志  武星 《唯实》2015,(1):91-94
东北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东北亚海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美日等国交往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前沿空间,中美日地缘政治空间的折冲汇聚在此。而冷战遗留未决问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向前景问题、中日战略抗衡问题凝聚了具有"火药桶"意蕴的"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使得2014年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运行在安全困境"无解"的时空。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8.
薛琳 《党课》2011,(13):82-85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6个国家组成的跨洲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上合组织”成员国地跨欧亚两大洲,国上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约为全球的1/4,其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地位,以及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文明,为世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种唯一的、迄今为止仍然活跃于祖国边疆的特殊建制单位,其根源正在于西北边疆毗邻中亚复杂而多变的地缘政治,是国家基于这种地缘现实抉择大西北战略的必然结果,兵团的地位及意义正因适应和满足了这种国家地缘战略的需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区域冲突背后往往有强权争霸的影子地缘政治是一个强调国家和空间关系的理论,地缘政治理论的先驱们视国家的边界为不确定,认为强国的利益扩张会自然导致领土扩张。基于此前提,地缘政治的创始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不仅解释,更塑造了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阿尔弗莱德·马汉首先提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在地缘政治、传统利益、高新科技、能源市场、意识形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其中,军事领域竞争始终热度不减。2020年,伴随着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深度调整,各方在军事战略领域激烈起伏的攻守博弈将推动高边疆较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开展。北极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北极的价值源于其地缘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中文版前言 阎明复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钱娟 《世纪桥》2011,(3):85-86
中亚由于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展开能源外交,实施一系列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经历了深刻调整。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年轻的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重大,其建立将为中国构建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保密工作》2023,(5):64-66
<正>近期,拜登政府发布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和非传统安全视为两大并列且相互影响的核心威胁,并将中国定位为首要竞争对手和最重要的地缘竞争挑战。立足于在“决定性的十年”如何维护美国切身利益,报告规划了强化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主要路线。梳理其有关内容,可为我国研判拜登政府网络安全的政策走向提供重要切口。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乘火车外出视察途中,因身心过度劳累去世,终年70岁。此时此亥0,人们最关心的无非是,金正日的逝世将给朝鲜、东北亚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亚地区对于中国不仅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是中国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和能源输送安全的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18.
叙利亚“化武换和平”方案付诸执行,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巨大,这是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首次出现的缓和局面。它的重要历史意义是扭转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秩序,使即将爆发的对叙战争由军事手段转化为外交手段,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将成为总体方向,继而影响到伊朗核问题也出现了政治解决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4):16-16
在亚洲处于转型、力量失衡的危险日益突出之际,通过制度化合作来加强该地区的战略稳定就变得迫在眉睫了。毕竟,亚洲不仅正在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中心,而且亚洲面临的挑战也正在演变成国际社会面临的战略挑战。亚洲未来的核心是由中国、印度和日本组成的战略三角。  相似文献   

20.
兵团边境团场非传统安全战略的地缘分析是兵团边境团场非传统安全战略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兵团边境团场非传统安全的本质、特点与类型、总体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对策研究结果,结合58个兵团边境团场地缘特点,分别从政治、文化、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提出边境团场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及特点,在建设边境经济、稳定边境、促进边境区域民族和谐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