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宪法强调自由主义,以公民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为核心来型塑各种制度。然而在现代社会,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宪法面临着困境,其需要从共和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中国宪法强调共和主义,需要用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弥补其不足。现代宪法的理论基础应该是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08,6(3):40-48
社群主义是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逻辑起点上,罗尔斯建立起了个人——社群观,而社群主义建构的是社群一个人观;在价值取向上,罗尔斯认为“权利优先于善”,个人权利是正义的价值取向;而社群主义建构的“善优先于权利”的观念,强调个人权利必须在社群中去实现。在终极目的上,罗尔斯追求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而社群主义者认为正义只是美德之一,并强调公益及将其作为社群的终极关怀。社群主义的批判立场是一种不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挑战。但社群主义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存在可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励生 《河北法学》2007,25(6):174-183
围绕《反恩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一书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关追问."关系性视角"的转换和调整,使邓正来对知识、知识制度及知识生产机器等结构性存在的洞察与批判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以及"共时性视角"的跟进审视和论证,也使邓氏的中国法律哲学的当下建构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高度,在由衷赞赏的同时也指出,邓氏在对学术结构性与法律结构性两个本具同质性存在的解构和批判上后者比之前者略逊.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建构也要落实在具体制度的建设上,而这首先要求制度理性的保证,即邓氏屡有提及的"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身体力行的学术制度与学术传统的重建.对魏敦友在解读和批判邓正来过程中提出的"重建道统"的主张与刘军宁借助本土思想资源建构自由主义而提出的"天道自由主义"观提出质疑并展开论辩.  相似文献   

4.
杨清望 《河北法学》2007,25(7):7-10
自现代化以来西方社会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伴随而至的不确定性对当今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秩序的正当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弗里德曼以权威与自治,制度、秩序与自由权利的悖论为理论线索.以表现型个人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以个人选择和法律文化的基本概念为核心展开了对不确定性的消解和对选择的共和国的建构.但是他的这种建构却在事实上预设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这表现在他的个人选择理论的建构没有考察社会场域中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使他在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观的批判之上建立的以表现型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理论又回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起点之上,从而使自己的理论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5.
睢婧 《法制与社会》2012,(33):18-19
功利主义法学曾经在西方长期占主导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有很多学者批判了功利主义,最著名的是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它在更高的抽象水平上为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提供了功利主义之外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论证。本文从正义论的角度批判了功利主义正义观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韩秀义 《法律科学》2008,26(3):37-43
欧盟宪法较之于民族国家的宪法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欧盟宪法不是来自于一次政治决断,而是由多个连续性的决断构成,这就表现为欧盟宪法的发展或欧盟统合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力量或因素参与其间的法律与政治进程,其中,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最为重要,从而欧盟宪法的发展进程也就体现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双重变奏。共和主义是欧盟宪法的灵魂与骨架,而自由主义在欧盟宪法发展之初是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而存在的。随着欧盟宪法的发展,因触及了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模式及成员国人民的福利,自由主义则成为欧盟宪法发展中重要反对性力量所借助的思想资源,但是,源于“欧洲梦”的追求,共和主义较之于自由主义始终具有正当性与统摄性。欧盟宪法未来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取决于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基于理性的政治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我们对自由主义持何态度 ,都不可否认它是当今汉语学界的一种显学。由于各种原因 ,在学界占据主流地位的始终是 2 0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兴起的以反思启蒙理性为着力点的、以哈耶克、波普和伯林等为主要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然而 ,由于对自由主义在西方发展脉络 ,尤其是自由主义之最初证成缺乏足够的了解 ,国内学人难以理解哈耶克等人何以要极力辩解自由主义不是建构理性主义 ,误认为其对“理性的滥用”之批判就是要批判理性本身 ,有些人甚至追随某些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 ,断定自由主义抛弃理性仍能得到有力辩护。通过剖析格雷和罗蒂两个学案表明 :自由主义之哲学论证离不开理性 ,否则或失去其本质或沦其为偶然 ,因为自由主义本为探求政治理性之学。不过 ,自由主义并非建构理性政治的惟一通途 ,肯定还存在着建立理性政治的其他通路需要我们去摸索  相似文献   

8.
李云鹤 《法制与社会》2011,(14):219+229
哈耶克以其宏大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闻名于世。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否定性正义观,并对"社会正义"进行激烈的批判。他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个人自由存在的基础,只有消除社会正义,才能保障个人自由。本文认为哈耶克的正义观念并不充分依据,而社会正义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现代契约法基本矛盾的不同立场,契约法正当性理论分为道义论和目的论两脉.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合理论证被普遍认同的契约法基本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理论根基都是单一主体:前者是单一的抽象化原子论的主体,后者以单一的情境化交互性主体为基础.以具有双重属性的主体--罗尔斯理论中的道德主体--作为基点,可以推导出衡量契约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契约法正义原则,这些正义原则能够给契约法基本制度提供充分的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10.
以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正义鼓励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瓜分与争夺,其结果必然导致全球环境资源的枯竭。既存的环境正义理论只不过是自由主义正义向环境领域的延伸,在本质上是自由主义正义的一部分。产生于现代环境危机背景下的环境正义应该为克服自由主义正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环境正义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1.
李云鹤 《法制与社会》2011,(14):219-219,229
哈耶克以其宏大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闻名于世。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否定性正义观,并对“社会正义”进行激烈的批判。他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个人自由存在的基础,只有消除社会正义,才能保障个人自由。本文认为哈耶克的正义观念并不充分依据,而社会正义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他借助于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哲学革命契机,从语用学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交往行为理论,回应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挑战,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悖论,批判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这一社会理论在政治哲学和法学领域的运用,对于法律的事实性与有效性、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人权与主权、法治与民主、形式法范式与实质法范式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这种理解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等政治哲学传统,也迥异于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等各种法学流派,不仅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发展中国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他借助于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哲学革命契机,从语用学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交往行为理论,回应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挑战,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悖论,批判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这一社会理论在政治哲学和法学领域的运用,对于法律的事实性与有效性、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人权与主权、法治与民主、形式法范式与实质法范式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这种理解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等政治哲学传统,也迥异于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等各种法学流派,不仅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发展中国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翠梅 《法律科学》2007,25(4):45-48
在《法律分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一书中,昂格尔对自由主义传统法学派所提倡的"合理化法律分析"的特点、根源和弊害作了深刻地剖析和揭露,并提出了"扩大化社会民主"、"激进的多元政治"和"动员性民主"的新型建构方案.其中,昂格尔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他能够对法律分析所使用的前提和假定彻底质疑,能够看到权力等社会结构对知识的建构和被建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法律规则的客观性.不但如此,其民主方案也因缺乏可行性而无法解决自由主义传统下现代社会的政治困境.所以,他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对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批判,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5.
倪梦露 《法制与社会》2014,(13):174-175
正义一直是永恒的课题,从它出发甚至可以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桑德尔《公正》中梳理了正义的三种进路,通过发人深省的案例娓娓道来。文章将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7):250-250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正义的讨论历来不绝于耳,Amartya Sen的新书《The Idea of Justic》可谓是继罗尔斯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又一次检讨。本文中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并没有确定正确的答案,而笔者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分配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有所批判的坚持。  相似文献   

17.
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协商民主论已经成为西方一种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理论鼎足而立的新型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以其力图超越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鸿沟而将二者融合的努力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而言,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探讨博客这一新兴的媒体在实现哈贝马斯民主理论所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离婚救济制度的体系建构,完成于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在十余年的司法实践中,离婚救济显现出实践隐忧——适用比例较低、救济数额较低、救济主体多为女性。引发上述救济掣肘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性别的差异和制度设计的局限。为提升离婚救济制度的适用功能,需要在超越公与私二元对立格局以及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性别建构的基础上,完善离婚救济制度的适用基础,弘扬离婚救济制度的正义价值。因为,离婚救济,是平衡社会财富的背景性的制度安排;是实现矫正正义的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性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权利的批判是全面而且深刻的,自由主义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不单单是以洛克和密尔为代表的政治现象,而应是19世纪整个资本社会的精神理想,从对自由主义的认识论哲学批判开始,经自由主义道德与自然权利理论的批判,最后到对政治自由主义批判的结束,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与认识有一清晰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很大程度上全球化不过是新帝国主义构建全球垄断结构的一种工具与修辞.目前新自由主义统治使用了现代性的话语,其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种服从强权者利益的权力格局.作为一种现代性子话语和机制的法律/法治往往被霸权国家或其他强权主体精心建构以掩饰其与掠夺之间的关系,而为一种更高程度的不平等的新帝国主义世界秩序赋予正当性与合法性.欧美的法律无疑具有正义与邪恶两方面的功能.在对法治的积极因素进行一如既往的倡导与鼓吹之同时,对法治的阴暗面进行彻底的暴露与批判能将其从掠夺的桎梏中真正解脱出来,使其成为一种能够驾驭与调控这个业已被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机制支配的失控世界的有效工具.通过客观描述帝国主义对历史与当代法律的影响,揭示似乎早已为宏大的“政治正确”话语所遮蔽的法治的负面样态,可为我们提供一种对全球化的政治意涵以及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审视与反思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