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人帮”抛出一支“写与走资派作斗争的作品”的催化剂,催出了几株大毒草。云南省的反党话剧《典型报告》就生长其中,与反党电影《反击》紧密配合,南北呼应,都声言是敢于接触最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要回答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把这反党的姊妹篇加以对照,略作剖析,果然发现它们异曲同工,确实都表现了“四人帮”的“既定方针”——借揪走资派之名,行篡党夺权之实。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霸占文艺领域以来,一直利用文艺这个工具,为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服务。尤其在一九七六年,他们利用文艺进行反党的活动达到了极端疯狂的程度。我省的以朱克家、黄兆其、刘殷农为头目的资产阶级帮派,通过他们在文艺界的帮兄弟,紧紧追随“四人帮”及其在文化部的亲信,也声嘶力竭地鼓吹所谓“写与走资派斗争作品”的反动口号,不遗余力地炮制毒草作品,对党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正如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的:“他们抓的文艺,以写所谓‘走资派’为名,肆意攻击和丑化党的领导,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  相似文献   

3.
正当经济理论界深入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上海《社会主义政治经验学》一书时,我们还没有忘记《商品自述》这篇煊赫一时的奇文。继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两篇反党黑文出笼之后,“四人帮”的御用工具《学习与批判》,紧锣密鼓地抛出景池的《商品自述》。这篇长达两万四千字的时髦商品说,通过对自己“生平”、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六年春天,当“四人帮”加快了步伐,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的时候,刮起了一股大肆炮制“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同走资派作斗争”的文艺作品的阴风。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他们的这一反革命阴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抵制,但由于他们掌握了舆论工具,控制了文化部门的领导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居然也挖空心思地搞出了像《反击》、《盛大的节日》、《千秋业》以及我省的《典型报告》、《搏斗》等少数电影和戏剧作品。今天,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这些毒草和他们大搞所谓“同走资派斗争”的作品的极端反动的政治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然而,他们用以为篡党夺权阴谋服务的那种反动创作方法,却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着干”的不可多得的伪、恶、丑的艺术教材,从中充分暴露出“四人帮”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群众运动中,云南大学文科师生在校革委党的核心小组领导下,结合教育战线和学科领域的实际,写了一批大批判文章。云大大批判组收集部分文章,编辑了《哲学社会科学文集》(第一集),即将出版。这个集子共有四组文章。第一组,关于政治理论方面的,有《批判“四人帮”反党  相似文献   

6.
云南的话剧舞台,前几年一直比较沉寂。可是去年秋天,由于反党话剧《典型报告》的出笼,却出人意外地掀起一阵不小的喧闹。“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亲信,亲临云南,为这个戏撑腰打气。戏尚在排演之中,在北京早已安排了演出的剧场,从全国调演第三轮提到了首轮。我省的少数追随“四人帮”搞篡党夺权的人,更是欣喜如狂,对它大肆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六年四月,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紧锣密鼓声中,罗思鼎抛出了《论太平夭国内部尊孔和反孔的斗争》一文,以歪曲太平天国历史、丑化杨秀清的卑鄙手段影射攻击敬爱的周总理、邓付主席和英明领袖华主席。对这篇大搞影射史学的反党黑文,必须严肃批判。  相似文献   

8.
读了《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的三篇小说:《辣椒》、《献身》和《没有讲完的课》,联系当前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对我们很有启发。《辣椒》写了两个局长:县水利局长李冠一和农林局长王双合。他们年龄相同,经历相似。刚解放的时候,两人都是县人民政府的通讯员,腰里别着手榴弹进山送信,与贫农宋大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作为这种感情的象征,是宋大伯每年都要分别给他们送上两串辣椒。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李冠一从不屈服,坚持斗争,被打成“死硬走资派”,送  相似文献   

9.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了大造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公然篡改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科学论断,臆造出一个“老干部=民主派,民主派=走资派”的所谓“三段论公式”,鼓噪一时,流毒很广,危害极大。按照这个“三段论公式”,“四人帮”首先把革命老干部统统打成“民主派”,胡说什么“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我省少数紧跟“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10.
“四人帮”在我省培植的以朱克家、黄兆其、刘殷农为头目的资产阶级帮派体系,为了篡党夺权,把“张春桥思想”这面黑旗奉为指导他们思想和行动的反革命“帮理”。他们在反动透顶的“张春桥思想”指导下,在农村大搞“三反一砍”,拚命搅乱农村的阶级阵线,公然全面篡改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叫嚷“贫下中农在土改时分了胜利果实,对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要求了,没有革命性了。地富出身的受压了二十多年,最有革命性,斗走资派最积极,造反精神最强”。去年,这种反革命“帮理”,配合着他们刮起的那股“云南是走资派掌权,还乡团执政”的妖风,把我省一些农村搞  相似文献   

11.
“四人帮”一无真理二无群众,极端虚弱,极端孤立,只得专靠搞阴谋诡计,只能乞灵于种种鬼蜮伎俩。什么造谣,诬蔑,撒谎,陷害,栽赃之类的东西,在他们的反党武库里应有尽有。骗术,可以称作他们的一种“常规武器”。他们骗自己,骗别人,互相骗,真是好骗如命,嗜骗成癣。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不但需要欺骗别人,也需要欺骗他们自己,不然他们就不能过日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66页)去年,我省就有那么几个  相似文献   

12.
信口雌黄,强词夺理,颠倒是非,指鹿为马,这是“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形而上学猖獗的突出表现,也是他们制造反革命舆论的卑劣手法。他们出白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野心,曾经吵吵嚷嚷,连篇累牍,发动过一个批判所谓“三株大毒草”的舆论攻势。去年四月,“四人帮”帮刊《学习与批判》,假借什么“工人理论骨干学习班”的名义,抛出一篇《二十条》选批的黑文,作为这个舆论攻势的第一炮,真称得上是他们黑  相似文献   

13.
她是扎根农村的知青模范,当过山西省革委会常委,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并和毛主席握手,事迹曾在《人民日报》刊登。粉碎"四人帮"后曾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大寨的典型、山西"小四人帮"之一,直到落实政策平反……那一代人特殊的政治色彩,统统集中在这位女性身上。  相似文献   

14.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在歪曲篡改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英明论断,大刮层层抓“走资派”黑风的时候,在公安战线上曾抛出了一个所谓“专政工作的新课题”的反革命谬论,喧嚣一时,流毒极广。剖析这一谬论,揭穿这一阴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四人帮”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达到了何等猖獗的地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重期间,“四人帮”加紧篡党夺权的步伐,把黑手伸进了公安战线,干扰、破坏毛主席和华国锋同志对公安工作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他们指使其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我国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生死大搏斗中,大毒草《典型报告》破门而出,紧密配合“四人帮”的篡党夺权阴谋活动,在我省上空刮起了一阵反革命黑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采取英明果断的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的篡党夺权阴谋,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大毒草《典型报告》已被全省人民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现在,是彻底清算这株大毒草的罪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世纪回眸     
1976年──1979年 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全局性的长期动乱。在这10年中,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反革命集团干尽坏事,图谋篡党夺权。特别是毛泽东同志逝世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面对严峻局势,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决定以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本来计划在国庆后10天再动手,后来考虑拖得越久越危险,便改为6天。1976年10月6日,捉拿“四人帮”的行动由汪东兴组织,分两组进…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1971年至1973年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一些批示,集中一些著名的中国画画家,让他们创作一些非政治题材的作品用以装饰宾馆(所以又叫“宾馆画”),以体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1974年,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四人帮”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他们派人四处搜集有关宾馆画的材料,借以攻击周恩来。2月13日至4月5日,“四人帮”从收集到的700多幅作品中选出215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黑画展”。为造成强大的声势“,四人帮”挖空心思组织召开各种“声讨会”“、座谈会”,并指定专人写批判文章。在批判中“,四人帮”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乱扣帽子…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在篡党夺权的过程中,借着“学习鲁迅对《水浒》的论述”的幌子,导演了一场“评《水浒》”的闹剧。他们先在《红旗》杂志上用大字刊印了从“《流氓的变迁》中撷取出来的一段鲁迅语录,接着,又连篇累牍地抛出大批呼叫鲁迅评《水浒》评得好”的文章,摆出一副唯独他们才悟得鲁迅论说精髓的架势,实际上把鲁迅糟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四人帮”垮台以后,林志浩同志发表了。《还鲁迅评〈水浒〉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四人帮”的反动政治阴谋,而且还尖锐地批判了“四人帮”歪曲鲁迅、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没有第二部作品象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引起那么多的不同解释和激烈论战。只是有一点,各家各派的看法却比较统一,即一般都认为:曹著《红楼梦》原打算写一百二十回,但当写到八十回时,就因作者在贫病交加中早逝而中断了,因此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浩叹。是否曹著《红楼梦》真的只写了八十回、本来就是“断尾巴蜻蜓”呢?我认为:这一结论有很多可疑之处,甚至可说是不可靠的。就是仅凭现在可能找到的一些零星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理论专论《文赋》,在“四人帮”横行时代,也和《文心雕龙》一样,被扣上维护“儒家路线”的罪名而加以全盘否定。“四人帮”在学术领域中制造的这些冤案,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把它们一一翻过来。但是,究竟如何正确评价《文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同志间也还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