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在文化背景下探讨亲疏远近、财产聚合、社会控制、纠纷处理、互惠互助、差序格局、公平正义等法律实践会有不同收获。在行动、语言和符号流动中,法律演变为精炼的表达手段,揭示社会关联的内在逻辑,发挥正义公平的特质,充当认知真理的尺度。而法律的根本在于理解,如何实现理解,怎样才算理解,是法律追求"流动"过程的中心,反之成为法律"凝滞"的动因。隐藏在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中的是政治社会和经验生活的不断重现,法律的内蕴应从地方化的语境中去理解,法律文化的核心在于地域社会人们的法律直觉和法律意识,法律的文化品性应当引起法律人深邃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个新的课题,涉及的许多重要法律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和规范。讨论此课题中起始状态的定性、使用武力的限制、涉及对象的处理等法律问题,期待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和研究,切实为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及时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执行竟合涉及一国的保全执行制度与终局执行制度对于债务人是同时有效还是相互排斥的问题,涉及一国的强制执行法与民法、破产法在法律体系上如何保持和谐一致的问题.如果立法对执行竞合问题不予理解,必然形成事实上的竞合而使执行难问题加重.作者主张遵循时间优先原则,同时赋予实体权利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权利,通过异议之诉来对抗和撤销先行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4.
从文明共享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移植问题,是一条有益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理清文明共享的“认同”、“认异”问题,则不可能对法律精神有深入的理解,亦不可能对法律是否可以移植以及如何移植的问题做出合理阐释。在法治中国的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体系"作为比较法研究常用的概念工具之一,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法律体系概念亦涉及诸多比较法核心理论问题,如了解外国法律体系是否可能;比较具体制度时是否有必要了解作为背景的外国法律体系;如何了解外国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的可比性问题等。基于比较法智识追求的体系化、客观化以及法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中总是会受到某种理想模式的影响,因此研究者需要处理好实证研究与价值理想的关系。了解法律体系概念应用的不同层次并认识它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实为有效比较所必须。  相似文献   

6.
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项目教学中“项目”的确定非常重要,该项目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法律工作任务,即经济法律项目,但又不同于经济法律项目,其本质是以经济法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即以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能否最大限度承载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衡量项目好坏的标准;主要在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所涉及的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领域确定。  相似文献   

7.
1997年刑事诉讼法在司法适用中之所以问题重重,与其立法技术的欠缺有着重要关系.刑事诉讼法在立法体系上,应采取法律一释义一体;在立法模式上,应摒弃传统的微言大义,尽可能详尽必备;在立法语言表述上,不但要从正常理解法律的人的角度思考应该如何表述某一法条,更应该从别有用心的人在法条规定的基础上可能作出怎样的法律解释角度,思考怎样从语言技术上避免法律被"合理滥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文本意思的理解和说明,其概念主要涉及法律解释的场合、法律解释的主体、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解释的目标和目的、法律解释的理论模式等五个方面.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是在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中,如何妥善处理法律的确定性和妥当性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法治视野中的规则制约与人的自由裁量的关系问题.法律解释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解释原理、法律解释技术和法律解释体制三方面.法律的解释问题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概念法学的衰微和近现代法治观念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的“仁义”观和西方的“正义”观探析古代中西方的法律价值王娆余辉*法律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不同时代、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人们以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诸多法律问题给以理解、注释和回答,构成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文化。本文试从法律思想入手,对古代中西方的法律价...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根本在于理解。如何实现理解,怎样才算理解,这是法律追求“流动”过程的中心,反之会成为法律“凝滞”的动因。隐藏在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中的是政治社会和经验生活的不断重现,法律的内蕴应从地方化的语境中去理解,法律文化的核心在于地域社会人们的法律直觉和法律意识,法律教育不能桎梏于孤岛漂流,应在文化的海洋中找寻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1.
酒店12点退房是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业习惯,也是交易习惯,属于广义上的民事习惯范畴。酒店12点退房习惯引起的争议说明国家法律对民事习惯有必要留有一定空间,民法典或者立法法中承认习惯法的法源地位,并对制定法和民事习惯的援用秩序作出一般性规定,以便法院审理涉及民事习惯的案件,也未来的民法典的社会适应性提供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法家思想是披着法治外衣的专制思想,本质上是将法律作为统治工具,用严刑峻法来推动这种专制工具的运转,达到维护君主统治的目的。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谨防在法治的名义下行专制事实,治国不能用重典,刑罚的设置上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宽缓化。  相似文献   

13.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作为一个变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法律分布数量较少或不均衡的地方,恰恰是民间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就决定了民间法与国家法既有相协调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因此,在法治建设中应当谨慎权衡,尽可能的消除规范适用中的冲突,从而实现法律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基层派出所的选择性执法,既是公安基层执法实践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公平与效率这一对矛盾的具体表现。作为现阶段公安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执法现象,其正负两方面价值都有可能进一步衍生。对此,基本思路应该是采取理性的监督措施与改革执法管理机制来"合理控制"选择性执法,一方面减少民警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选择,另一方面要增加民警选择性执法的合法合理内容,以实现"选择性执法"向"最优化执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论公安院校民法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现代公安执法的需求,公安院校应确定民法课程在公安法学教育中应有的重要地位,让在校学习的预备警官打牢法律功底,树立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尊重权利的观念;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具备综合运用法律的法学素养,成为合格的公安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刑法解释相对于其他法律解释研究更为艰难的原因在于受制于刑法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限制。成文法本身语词的模糊抽象、立法的局限以及刑法司法过程中法官理解阐释都是刑法解释正当性的依据。刑法条文是刑法解释的对象,对象特殊性决定了刑法解释论与刑法解释规则区别于其他法律文本解释的特殊性。刑法的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与法律解释中的主...  相似文献   

18.
保护公民自由、保障人权一直是刑法溯及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旧兼从轻原则中从轻的法律比较范围除了应当包括行为时法、裁判时法之外,还应包括"中间时法;"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范围除了应当包括发生在新法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生效的行为之外,还应包括判决已经生效但新法作了非罪化处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依私法自治的理念,法律应当尽量让民事行为有效,有效与无效是法律在平衡干扰利益与社会利益、秩序与公正,甚至在特定地域与时期人们对违法行为的容忍力.民事行为的成立问题是一个事实问题,有效与无效问题却是一个法律是否承认的问题,即是一个国家公权力介入私法领域的问题,无效法律行为并不需要一定得"当事人得随时主张其无效,就其主张不发生除斥期间或消灭时效的问题".本文即讨论了民事特别法对民事行为无效理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具备必要的法治思维,是行政决策的立足之基、动力之泉和力量之源。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守法崇法的思维,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等思维方式相比,有诸多特点。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法治思维,是防范法律风险、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好,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其路径包括:培养领导干部自觉尊崇法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时刻思考依法办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