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现状、改革方案及其筹资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结构,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筹措和养老金计算方式等,重点介绍了德国1999年养老金改革方案,剖析了德国保持现行的现收现支模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养老保险体制构建中的若干启示:如实现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原则、现收现支模式上辅以资本积累模式、屏除保险异化内容、鉴于人口寿命增加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以及提前领取养老金必须打折等  相似文献   

2.
历经134年多的发展,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已臻于完善。具体来说,在法理基础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系统贯彻了团结原则和辅助原则;在组织模式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选择了自治公法社团法人,并实现了其内部的成员团体性和外部的自治独立性;在被保险人范围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实行了以职工为原则、以非职工为例外的覆盖范围;在保费缴纳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完整贯彻了劳资协作的社会团结理念,强调劳资双方原则上应平均分担保费;在待遇给付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建立了以“复健优先于年金”为原则的法定待遇给付体系,并同时实现了保障功能的多元化。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可考虑借鉴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有益经验,并在相应方面进行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3.
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以来多数国家正在讨论和实施的社会政策。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基金的负担和提前退休现象的存在让延长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德国从2012年开始实行退休制度改革的法案,将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同时,德国也提倡在退休制度中融入公平性,规范有益的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4.
于秀伟 《德国研究》2012,27(2):70-79,126
2005年1月1日起生效的《老年收入法》使德国养老保险体制进入了三层次模式时代.传统的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养老保险构成的“三支柱模式”成为了历史.法定养老保险不再是养老体系中的最强支柱,而是仅扮演基础性养老保障的角色.那么德国政府进行养老保险模式改革的动因何在?实现模式转变的改革进程如何?本文将通过分析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政府1991年7月起从改进养老金的内部结构着手,实行综合的退休年龄界限,分为“必须达到的退休年龄”和“标准退休年龄”。养老金的支付取决于在“标准退休年龄”前的退休时间。其计算基数由被统计时期内的收入构成(而不再仅仅是工资)。领取养老金至少需要20年工龄,养老金档次也由5年增加到10年,并在把退休年龄提高5岁的同时,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距也由5年减为3年(即男性退休年龄为65岁、女性为62岁)。1992年3月,匈牙利政府建立了独立的养老保险专用基金,并规定雇主养老基金的保险费率由1985年时的10%提高到24.5%,雇员交纳保险费由按工资累进计缴改为按收入统一交缴6%的养老保险费。为  相似文献   

6.
芬兰的法定养老金体系包括两大支柱:国家养老金和收入关联养老金,其中国家养老金属于非缴费型养老金,收入关联养老金属于缴费型养老金。国家养老金发展历史比较长,经历了从保险支付到统一支付再到选择性支付的发展过程,这固然与芬兰的政治、经济背景密切相关,但芬兰收入关联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更是对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入关联养老金的发展使得国家养老金从原来的主要养老金支柱变为补充性支柱,并对芬兰的贫困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危机,国家养老金未来如何定位并实现发展成为芬兰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养老金是一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它是由政府、公司、金融机构等向因年老或疾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按月支付的资金。养老金制度的确立,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重要意义。南于历史的和体制的种种原因,养老金制度的双轨制长期存在,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公平,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8.
欧盟新老成员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挑战,欧盟国家普遍进行了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新老成员国由于既遭遇相同问题,又面对不同挑战,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也表现出既有相似性,更有不同点的现象,说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由本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人口以及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决定的。本文介绍了欧盟新老成员国近10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欧盟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不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都诞生于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发源地——德国。同时德国也是第一个完成从基金制向现收现付制转型的国家。回顾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一方面,筹资机制的选择与团结原则和辅助性原则的贯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立法者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在本质上决定了筹资机制的选择。基于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我国政府应继续将现收现付制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构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双轨制,私人医疗保险在德国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被限制在补充保险范围内,而是一个与法定医疗保险并行的、具有独立和完全等特点的保险制度。随着2007年《法定医疗保险——竞争加强法》的实施,两者能够起到相同的医疗保障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融合与靠拢。事实上,实行基本保费费率的私人医疗保险就相当于法定医疗保险,实行货币选择费率的法定医疗保险就相当于私人医疗保险。双轨制的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既平等发展又相互补充,既有趋同又有趋异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