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学贵力行     
《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为学了圣贤的名言名句,如果没有去力行圣贤的教诲,只会增长自己的浮华之心,甚至养成傲慢无礼的态度,成就不了圣贤君子。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练习,把所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去实践。中国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读书贵在变化气质。目的也是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最后成就圣贤人格。  相似文献   

2.
热议新起点     
《就业与保障》2011,(1):1-1
历史以强劲的推动力迈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启航之地。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起点,总结“十一五”的成就与经验,审视和谋划“十二五”的发展蓝图,是国之大事,亦是每个实体、每个公民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学思结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思,思能促学。教师在有①的教学时空里,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无限思维2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名创造性。学生沿着教师所创设的思维轨迹,水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入知识殿堂,享受到学工的快乐。学问结合。如果说学思结合重在教师合“引”,那么,学问结合则重在学生的“发”。J学习认知规律看,学而有思,思则存疑,疑而发问。因此,学问结合是主导与主体、教材上学生、教法与学法在课堂上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是学生思维在瞬间碰撞出的闪亮火花。有经基的教师总是善于…  相似文献   

4.
汉唐之世多良吏,他们是治世的能臣。所谓“能”,不是指执法严苛、峻刻,而是指顺应民意,施政宽和。“治民所以便民”,凡利民者行之,凡害民者去之,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受惠的百姓在良吏们离任后,仍感念不止,正如史书上写的,“所居民富,所去见思”。  相似文献   

5.
走在广东惠州的“形象工程”金山大桥上让人有点晕:当你需要过桥直行往市政府,要先右拐下桥,再左拐上桥回到直行线,走出一个大S;当你过桥去右方向时,要走左边车道;而要去左方向时,得走右边车道;当你需要向左掉头时。则需要先右掉头下桥,走出一个360度的圆形才能最终掉头。这座耗资36亿建成通车不久的大桥,被新闻媒体和惠州市民冠上了最“晕”人、最“危险”、最“复杂”的三最“迷宫大桥”称号。  相似文献   

6.
一、博学多思是开拓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源于博学和多思。只有博学才能学有所悟,孕育创新的智慧和灵感,只有多思,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激发旺盛的创造活力,思出认识升华,思出宝贵经验,思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是土生土长的水城人,是水城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是各级党组织培养了我,自己一步一步地成长为领导干部,是水城人民对自己的厚爱。面对这一片热土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我没有理由不去勤思善悟、流汗受累。”这是省人大代表、水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庆周的肺腑之言,更是他的行动纲领。工作中,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好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唐国平 《求索》2010,(3):210-212,105
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对群众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宣传组织和媒体,广泛宣传“扩红”的目的和意义,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去当红军,当红军有什么好处;宣传党和政府的“扩红”政策,展示各地“扩红”运动中的成就、经验,指出某些地区“扩红”中存在的问题和纠正办法等,使苏区“扩红”组织和群众懂得如何“扩红”,从而推动了“扩红”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10.
赵畅 《江南警界》2003,(2):15-15
日前,与一位当警察的朋友聚谈,谈到社会监督多、警察难当时,他说:“谁让我是警察呢!”初闻,不解;久悟,颇觉在理。  相似文献   

11.
张保振 《政策》2010,(4):59-59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2.
思考的魅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所谓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孟子说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也。  一方面,思考有助于记忆。  政治课特别是哲学常识中的概念、观点是高度抽象的,有的教师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 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让学生去记忆和背诵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而学生却牢骚满腹, 抱怨政治太难学了,因为记不住啊!其结果是,要么记不住,要么记住了但经不起时间的检 验。  赞科夫说过:“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文的内容,那么虽然他并没有努力去记…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我觉得我们今天讨论学术至少应该分两个层面,一个人的“学”——学问、做学问的态度,甚至人品,当然也包括他的思想,这是“学”。什么是“术”呢?“术”就是怎么样把他的“学”转化为客观存在的,能够影响社会、能够传至后代,至少能够记录下来的这样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14.
冷霜 《理论月刊》2004,(4):10-12
矛 盾 普 遍性 与 特 殊 性辩 证 关 系 的原 理 ,既是 产 生“ 三 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 的 哲 学 基 础 ,又 是 领 会 和 实 践“ 三个 代 表”重 要思 想 的一 条哲 学 线索 。实 践“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 想 ,要 始 终 把 握和 处 理 好 矛盾 的 普 遍 性与 特 殊性的 辩 证关 系。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05,(4):6-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是历代政治家恪守的政治信念和治国理念,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和终级目标。将“和谐”用于政治,则“政令统一”、“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平稳持续”、“协调发展”;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诚实守信”、“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18.
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与思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孔子的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学得多少,学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是否多思。因为只有多思,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经过分析、归纳、推理,掌握事物的概念和本质,形成多种能力。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多思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多思的主动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讲”就是“思”,好象只要多讲,学生就能多思;也有人认为“练”就是“思”,仿佛机械的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典型引领工程”正在全路如火如荼地开展。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领作用,提高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就成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的目的不用多言。那么,如何学、怎样学,就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学习方法不对路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