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胜 《江淮法治》2011,(10):25-25
陈光标13年来的高调慈善使其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慈善注水”的风波毕竟触及到了慈善的“诚信”底线.着实让陈光标及其家人“很受伤”?5月8日晚,陈光标在央视《面对面》栏目.首次对“慈善注水”风波引发的质疑做出了反思:“我对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  相似文献   

2.
声音     
《法人》2011,(4):13-13
“我叫陈低碳,我老婆叫张绿色,我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低碳、环保、绿色.环境都在我们家。” 3月2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出“豪言”,称为支持环保,他们一家四口都已改名。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6日,42岁的中国企业家陈光标的照片和比尔·盖茨及巴菲特的照片比肩刊登在京城一家报纸上。在这一天的百度贴吧里,一位网友用“我要大声呼喊你的名字:陈光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因为,就在前一天,陈光标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发出一封写给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  相似文献   

4.
资讯     
《法人》2011,(4)
声音我叫陈低碳,我老婆叫张绿色,我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低碳、环保、绿色、环境都在我们家。3月2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出豪言,称为支持环保,他们一家四口都已改名。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首善”陈光标深陷舆论旋涡.9月23日,陈光标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有关“切胃减肥”、“首富还是首骗”等报道质疑.此事的是非曲直暂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慈善行为本身应该讲诚信.慈善应如201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慈善法》那样,将诚信精神贯穿于慈善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做慈善,本是件人人称道的大好事,可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词却似乎悄悄地变了味。从章子怡到成龙、陈光标等,做着慈善却受到非议和质疑的明星一次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在慈善机构面临信任危机之后,慈善行为又面临一场动机和诚信的质疑与拷问。慈善,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合适?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7.
陈婵娟 《江淮法治》2011,(10):24-24
人们议论陈光标焦点有二.其一.他的捐款是否真的存在数据泡沫?中国慈善榜编制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赵冠军在统计中国慈善榜数据时,根据陈光标提供的慈善“成绩单”.统计到的捐款数额与陈光标公布的年度捐赠3亿元差距非常大。“看到的票据有4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因长期高调行善而被外界称为“中国首善”的明星企业家陈光标,在不久前被指“暴力慈善”之后,近期又身陷捐款被疑“注水”的风波,甚至有媒体揭露他“借首善之名包揽项目”。  相似文献   

9.
风云文摘     
新年新气象。这一年里,有人为教育立法,风云博有人为营养立法,有人质疑春运涨价,士高兴的是:媒体可以向检察机关移送线索。媒体的联动出击将让那些贪官闻风丧胆。  相似文献   

10.
付小明 《法人》2009,(4):90-91
无处不公关的互联网时代,公关产业可以轻易搭上“社会媒体”的翅膀,但也需谨慎选择,以避免遭受大众质疑。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在全省纪检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干部脱离群众十分严重,社会上仇富心理有些转化为仇官心理。这很要命”。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笔者理解,肖副省长所言仇官是对官员不信任。不争的事实是,质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对政府及官员的质疑。群众对政府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喜欢质疑,一方面说明政府比过去开明、民主,媒体的开放与透明,尤其是迅速崛起的网络问政、问责,使群众有了广阔的说话空间,这是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须看到,群众多质疑反映了部分官员信任度下降,需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启程 《检察风云》2011,(18):72-73
直接质疑,直接求证,贴图,转发…社交媒体让普通人第一次直接和公众人物近距离地面对面。微博表达了人们快速了解事实真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鄢烈山 《政府法制》2012,(30):20-21
“永州妈妈”唐慧说:“我们当地政府、公安都知道我是被媒体关注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把我搞进(劳教所里)去呢?我想他们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出来。”只要想一想,从2006年唐慧为解救女儿报警至今,此案历时已5年多,她先后上访被“抓”已有4次,其间并不乏《凤凰周刊》名记邓飞这些媒体人的关注;再回顾一下唐慧被劳教后,永州公安局官网原先对网友质疑的强硬态度,便知唐慧此言说得很实在。  相似文献   

14.
正事件回放微信搭建的抢红包平台令全国微信用户在2014年马年春节为之疯狂,很多微信用户都沉浸在抢红包的喜悦中。其间,广为流传一条消息——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会在农历大年三十派发总额为2000万元的红包。于是,许多微信用户想方设法加入陈光标的微信群。但事后人们发现,所谓陈光标派发2000万元红包不过是子虚乌有,名为"光标"的ID实乃"山寨"。  相似文献   

15.
千里驰援 星夜兼程奔赴灾区 5月12日下午,总部设在南京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正在举行董事会,董事长陈光标与几名董事紧急磋商着公司新一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从陈光标高调慈善备受质疑中国"首善"虚实之谜的事件报道,到5月11日内地"首富"宗庆后宣布以他个人名字命名设立宗庆后慈善基金会.在企业公益慈善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的背后,让我们联想起了正深受国民关注和逐渐熟悉的安防产业.在外资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安防市场的背景下,国内安防企业已经更加注重通过对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来塑造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筹备5年的南科大终于等来了“准生证”。面对媒体所称南科大被体制“招安”的质疑,校长朱清时表示,南科大会坚持改革,“把改革实验做到底”。  相似文献   

18.
沈阳涉嫌黑社会犯罪的头目刘涌二审被改判死缓以后,媒体和网上质疑声一片,法学博士郭光东先生为此撰文,指出“激情公审才是法治的最大危险”。另一位法学博士何兵先生针锋相对地指出:“最大的危险是激起公愤。”我赞同何兵先生的观点,并对数年前魏永征先生提出的所谓“媒体审判”表示强烈质疑。公众和媒体有权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看法,有权根据其掌握的信息进行评论,并且有“免于正确的权利”,哪怕其掌握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如果凡事都要求必须在法律确信的基础上发表评论,而且要求评论必须“正确”,那么评论的自由将永远成为空话。更何况,“…  相似文献   

19.
李克杰 《检察风云》2010,(16):61-61
对宁波北仑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之事争议的激烈程度,从随后全国诸多有影响力的普通和专业媒体竞相报道和讨论中可见一斑。近日,制度设计者又接受专访,就公众的质疑和担忧进行了答疑。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年初出现了一场有趣的“中国首善”竞争,老一代慈善人物余彭年再次回到了“中国首善”的位置。与此同时,余彭年——曹德旺等人——陈光标等人,三代民营企业家一道活跃在慈善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