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品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法医学杂志》1997,13(4):245-246
自本世纪80年代起,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滥用,且世界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以致形成了从种植、加工、贩运到销售的国际毒品走私体系.据报道,世界毒品非法交易额现已突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贸易总额的13o/o,仅次于国际军火交易.在消费毒品数量最多的美国,吸毒者每年在毒品上的花费高达1600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吸毒成病者和吸毒死亡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全国在册的吸毒人数已多达52万以上,分布于全国!600个以上的县市,而这些吸毒人员中,经戒毒治疗而后复吸者达85o/o,对社会治安十分不利.被滥…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吗啡类毒品吸毒者进行戒断,防止吸毒者群体的扩大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有吸毒嫌疑的人员实施强制戒毒措施时,由于他们对强制戒毒措施有抵触情绪或害怕社会对自己的歧视.总是否认自己吸毒。确定其是否吸毒就成为执法工作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吸毒者,由于长期吸食和注射吗啡类毒品,身体状况极差,往往暴尸街头而无任何身份证明。对于这一部分无名P体,也需要确证其主要因吸食毒品死亡。法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某人是否为吗啡类毒品吸毒者的确凿证据:()身体检查;(2)体液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高珊琦 《法律科学》2006,24(6):137-142
吸毒者涉毒案件在毒品犯罪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定性与处罚为司法实践所重点关注,其间,既涉及罪与非罪之界定,也涉及此罪与彼罪之区分,当具体分析认定:吸毒者为了自己吸食、注射而非法持有较大数量毒品的,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对以贩养吸者持有毒品的,应根据其持有毒品的目的、数量,结合证据使用规则,分别以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或者非罪定性处理;对吸毒者已经吸食、注射之毒品不得再计入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犯罪中.应区分居间介绍行为的不同情况,对居间行为人分别定罪处罚,不能一概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其中,为毒品的出卖方推销、介绍毒品的居间行为人,应认定为贩卖毒品罪;受吸食毒品者委托,帮助吸毒者购买毒品的居间行为人,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相似文献   

5.
为自吸而购买毒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邱利军,廖慧兰被告人王某系甲地一吸毒者,听说乙地毒品便宜,便邀被告人童某帮忙牵线购买毒品。童某答应后,王某便携带5oo0元现金与童某来到乙地。童某用王某的5000元从一贩毒者手中购得海洛因14.5克,纯度为45.2%,...  相似文献   

6.
毒品是个“魔鬼”,吸毒者上瘾容易而戒断难。毒品犯罪不仅给吸毒者个人和家庭带来灾难,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人类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饱受毒品之害;解放以后,在政府的全力禁止下,毒品犯罪一度基本灭绝。但由于日趋严重的国际毒品犯罪对我国的渗透,加之毒品犯罪的暴利驱动,导致其死灰复燃,且迅速蔓延发展,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害。前不久,就如何打击毒品犯罪问题,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剐庭长高憬宏。  相似文献   

7.
一、打击吸毒者才是治本多年来,我国虽然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但毒源的泛滥形势仍十分严峻。除了高额利润的诱惑迫使贩毒分子铤而走险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在刑法上没有对吸毒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从而为生产、贩卖毒品者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是毒品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对贩毒的打击是治标,对吸毒者的打击才是治本,只有贩、吸均施以打击,才能标本兼治。二、吸毒者的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对吸毒者,立法者们都因为“社会危害性”这一立法基本原则所困惑,认为吸毒者吸食、注射毒品,危害只是吸毒者本身,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心理依赖是脱瘾者复吸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证明,所有毒品,包括吗啡类、巴比妥类、可卡因类抑或大麻类,都能致使吸食者产生心理依赖。所谓生理依赖指的是吸毒者因反复使用毒品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某种生化或生理变化,以至需要毒品保持在体内,以避免出现或戒断综合症的一种状态。而心理依赖是吸毒者对毒品及其服食毒品后所致快感的强烈持久的病理性追求的渴望。与生理依赖相比,心理依赖更显内隐性和持久性,也更难以戒断。有关资料显示:心理依赖对吸毒者的影响一般可长达1~3年,有时甚至影响到人的一生。心理依赖对脱瘾者的持…  相似文献   

9.
血泪的控诉     
方飞  姜红 《江淮法治》2010,(16):22-23
毒品是人类社会公害之一,戒毒更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毒品的危害也呈逐年递增之势。未成年人吸毒增多,女性涉毒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吸毒人员官方登记的数字,已经从10年前的9000人攀升到18000人,翻了一番;按照国际惯例,每一名公开吸毒者的背后有4至5名隐性吸毒者。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近日笔者走进安徽省戒毒所。与高墙内的吸毒人员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GC/FID来测定吸毒者尿液中毒品吗啡的残留时间,确定毒品吸食后在体内代谢时间,从而对吸毒者进行强制戒毒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吸毒死亡相关者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吸毒死亡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0例吸毒者尸体材料,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吸毒者生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体表注射痕迹、消瘦、窒息现象和重要器官病变与吸毒密切相关。30例中,20%死于疾病,33.3%死于毒品过量致急性中毒,26.7%在戒毒期间死亡,10%猝死,10%死于外来暴力。结论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在毒品相关死亡案例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设计科学的问卷,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随机抽样的240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全面获取与吸毒有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1、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原因有14种.2、吸毒者第二次吸毒的原因有16种.3、吸毒者复吸的主要原因有18种.而且进一步分析认为,毒品的容易获得与轻易可以接触到吸毒人群是吸毒者复吸的客观环境因素;毒品的易成瘾性,是戒毒者复吸的一个重要的药理性因素;戒毒者的个人心理素质差,是复吸的重要主观原因;政府和社会对戒毒者出所后的帮教措施未能跟上,是戒毒后复吸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另外,家庭中有无其他吸毒者、是否有强烈戒毒愿望、是否伴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以及毒品的滥用程度与复吸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还对转为注射滥用的主要原因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走在苏格兰最大城市格拉斯哥的大街上,一幅巨大的宣传广告吸引了我的目光——几个神情颓怠的青少年全身像旁,写有一行大字:他们中有40%以亡的人会尝试毒品。我知道,国外关于毒品的界定范围要比我国的规定宽泛,国外吸毒者使用的主要毒品,在品种上也不同于国内的情形。但“40%以上”这个比例仍让人心惊不已。  相似文献   

14.
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毒品被专家称为“21世纪毒品”,在我国蔓延迅速,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已构成对我国禁毒的新威胁,并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手段,减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将禁毒人民战争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周小琳  杨碧 《法制与社会》2011,(17):171-172
我国毒品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短时期内吸毒者快速增长,吸毒者朝低龄化、低文化群体发展,而且戒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治安。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的实践情况,结合案例,初步探讨吸毒的原因,以达到防患于未然,遏止毒品泛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吸毒者尿液中常见毒品的斑点酶标法检测分析方法。方法生物检材为尿液,采用免疫学酶标法理论和斑点酶标法的高通量技术,应用于人体尿液中常见毒品的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多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苯丙胺、巴比妥、天使尘、美沙酮及吗啡。尿液中的最低检测量达ng级。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吸毒者尿液中常见毒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量吸毒者的存在使得毒品拥有广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毒品经济在非法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我国的毒品经济规模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毒品经济的规模,才能正确认识毒品犯罪的严重程度,才会形成作出重大决策,坚决治理毒品犯罪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裁判要旨】提供毒品给吸毒者吸食以抵扣借款的行为应区别对待:如果行为人以毒品抵扣借款而从中赚取差价,此种行为符合贩卖毒品而从中牟利的行为构成要件,应认定属于贩卖毒品犯罪;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以牟利为目的而为借  相似文献   

20.
邓丽 《中国监察》2011,(5):56-57
根据2010年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84亿,其中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政府门户网站达到4.5万多个.网络购物用户超过1亿人。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直接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