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卢渝 《前进》2011,(6):51-53
近读于幼军同志新著《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感触良多。该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前两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已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出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每卷均新增写了十多万字。与第三卷一起出版面世。作者身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
蔡亚志 《党建研究》2011,(11):56-56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写于1880年,是由其《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编而成的,该篇有力回驳了杜林关于社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言,这篇文章“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从马克思的这一评价.足见恩格斯这篇文章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今天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受到质疑的形势下,为什么要坚守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需要从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中去寻找原因.落实在中国时空语境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它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是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探索中的正确选择.所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我们树立自信,坚定信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社会主义呈现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革命到建设、从挫折到改革的发展脉络。科学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王泽宗张秀丽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科学社会主义已有近150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地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6.
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典作家已经论述得十分清楚。特别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所论述的关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改变生产  相似文献   

7.
十五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阐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进行了科学定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50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面的。从最宏观层次上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验大概可以集中概括为8个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其含义,如恩格斯100多年前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所指出的,就是“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完成“两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建立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之后,“现实”顽强地发生着,并且仍在发生着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一度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批判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但不彻底,从而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保留了一些空想成分。还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仍然带有空想的因素实质上就是说没有最终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没有最终变成科学真理”。(《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12月26日)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后一种看法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左"右干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首要问题。(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一个国家最大的现实就是本国的国情。认识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它的发展阶段。早在新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时期,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只是一种空想而非科学的观点一度成为时髦。本文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对这种观点作一剖析。 1 “空想论”中有一个论点,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真正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就是说世界各国共产党人都是以非科学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由此可见,他们所制定的战略策略的正确性是大大可以怀疑的了。那么,社会主义究竟是否已经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4,(3):53-53
正《社会主义500年》田恬秀/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全景再现社会主义500年来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对厘清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从而坚定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舆论保障和良好的思想氛围。  相似文献   

13.
杨铭书 《创造》2016,(9):26-29
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我们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我院经政系讲师赵学清同志主持编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书,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过程的特殊性质,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划分为从空想到科学(1516—1917年)、从理论到实践(1917—1956年)、从传统到改革(1956—目前)三个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有人撰文称 :“从《共产党宣言》到 2 0多年后《资本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即从主张由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转向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并据此认为 :以往社会主义国家搞的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放弃甚至否定了的东西” ,而他们主张的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具体形式是股份公司制 ;中国改革中出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以及股份制等都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真的有如此“重大转变”吗 ?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16.
<正> 毛磊、杨跃进在《武汉学刊》(一九九一年第一期)上撰文说,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而它在中国的传播、实践和发展也同样有着坎坷的经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七次争论则是这种艰难经历的具体表现。作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17.
从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到现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次飞跃。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时刻,研究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模式更具特殊意义。理论社会主义与实践社会主义产生了差距,这是一个事实,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想,“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陈乃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  相似文献   

19.
《叙盛、私有制和国旅的起派》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共产党宜言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杜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艘》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离阶段》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口》斯大林单行本《历史唯柳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 汪永祥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了月版《试论马克思主义“五种杜会形态”学说 的几个问题伍新福《求索》1983年第2卷《学习马克思关千杜会发层舰伸的理论》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发层的未来前.》 …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胜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和面貌。使各国劳动群众和进步人士对人类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